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顶层设计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更是各城市着眼未来的必经之路。

而在近日,西安发布重磅文件,将全力争取这一波发展趋势。

XI'AN

西安全面支持创新港

7月24日,西安市政府官网发布文件《西安市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

这份文件共分三个部分16条措施,将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鼓励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强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措施中在科学装置、土地、资金、政策、配套等方面都给出相关支持措施。

首先是,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中最为关键的科技底蕴。

西安将支持电磁驱动聚变装置建设,支持西交大在储能技术、人工智能、医学攻关等领域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在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建设中,对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等在创新港布局,加快能源、制造、材料、人工智能、基础学科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支持西交大建设陕西实验室等等,都明确表达相关支持措施。

科学装置和高能级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具有科研、技术、工程三重属性且跨领域、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其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特点,也将为创新港的未来发展提速。

让创新港加速从大学校区到科技策源地的转变。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措施》对校企合作的重视。

校企合作,即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旨在推动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速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过程,并形成正向的良好循环。

而在《措施》中,西安不仅支持各项重大合作项目在创新港落地,如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等。

给出“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吸纳西交大科研成果,按照实际绩效对企业与学校给予双向补助。

同时,人才如何引进,创新企业如何培育,校友经济如何发掘,诸多方面,西安都在《措施》中提到。

当然,最令人期待的是,这一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据了解,西安将在西咸新区内规划建设东至钓鱼台路、南至双桥村、北至阿房一路、西至西咸新区边界,共25.77平方公里的示范区,为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育、科研和产业用地,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西安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水电气暖、公共设施等配套建设,并对住房安排有着优先措施。

在这里,西安对创新港建设创投小镇、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深度参与科技开放合作、高校毕业生留市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予以多重支持。

并且将建立支持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协调机制,该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牵头调配整合相关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支持办法,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XI'AN

推动西交大发展 加速融入多方面

这份全新出炉的《措施》中,西交大无疑是主角,而西交大对于西安对于陕西的意义自不必多提。

其实,对于支持西交大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谋划,已有许久。

早在,今年西安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支持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完善创新港生态,打造“双中心”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陕西省印发2024年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支持咸阳市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地合作,加快建设镁材料研发中心,共建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一河两岸”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西交大也希望通过推进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学校更好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融入产业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这所老牌名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均实现了转变,搬入西部创新港这个没有围墙的新校区,学校发展也进入了新局面。

如今,创新港以特色鲜明、经验鲜活的“一港模式”,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学校建立了8大共享科研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创新港初步建设了以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等为主的创新策源圈层、以校企联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主的产教融合圈层、以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为主的产业培育圈层,形成了特色鲜明、经验鲜活的“一港模式”,即以“校地企联建、企业主体、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以“开放、融合、适用”为重要导向,以“资源进港、成果出港”为代表形态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197家龙头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建立了77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与1100余家科技企业“联手”攻关行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

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运营能力方面,组建了60余人的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从已有数万项存量成果中梳理出1000余项易于转化成果推送给企业,引入260余家金融机构,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推动科技成果赋权转化项目140余项,就地转孵化20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

如今,创新港正在发挥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区域科教资源优势,搭建合作转移创新成果高效平台,打造具有科技资源“吞吐”能力的创新“港口”。

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必将加速创新港走向顶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