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关工委与区委宣传部利用十余年时间共同打造一支遍布全区的,包含120余家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成员队伍,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基层关工委在课余和假日时间,可以组织孩子们来到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区关工委会经常走访各所基地,了解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和为青少年公益服务情况,不合格基地都纳入整改甚至摘牌;同时,也在不断发现和培植新的教育基地。

近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雅岚、副主任王立生、副秘书长刘秀菊、专家委员武政在宋庄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肖海玲、“五老”专职副主任魏增宇以及秘书长等陪同下考察宋庄地区教育基地情况,并考察了北京志愿军纪念馆、华兴达青铜器艺术馆两家基地建设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组首先来到北京志愿军纪念馆,馆内面积400平方米,展陈文物700余件,包括抗美援朝时的军旗、抗美援朝勋章、奖章和纪念章等等老兵珍藏品;还有我志愿军在战场上使用过的装备,以及志愿军缴获美军、联合国军在侵朝战争中的装备器材、军事生活用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长何凤莲详细讲解了馆内十分珍贵的藏品,其中有解放军抗美援朝时期依然还能看见战火硝烟痕迹的兵器、染有血迹的衣物,被战火烧得不完整的战士日记......。

播放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何凤莲带领社会爱心人士看望幸存的志愿军老兵一幕幕,及学生和家长们参观纪念馆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组一行与馆长等管理层进行了座谈交流,希望纪念馆不断提高服务青少年的办展水平,组织和培训好师资队伍讲好每一件展品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志愿军老兵们所展示的听党话、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永世流芳,把红色基因传承给祖国的一代代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考察组来到华兴达青铜器艺术馆。自1987年建立以来后,一直从事文物青铜器复制、修复、仿制与制作项目,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全国各大单位复制、修复与制作了数百个种类、数万余件青铜作品,城市雕塑园区系列作品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此项技艺亦被评为“通州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组在青铜器制作传承人李万祥工作室了解到他40年来历经艰辛、不断在研究探索中发展,研发制作了无数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而作品背后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更令人记忆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代青铜器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超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享誉世界,青铜器艺术馆面向青少年开放,宣传非遗文化,能让青少年更多一些民族文化传承的知识,知历史才能创未来!

此外,考察组还就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场馆建设一定要符合社会需求和青少年需要,有做好社会公益事业的追求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通州区关工委希望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在暑期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基地利用好、活动效果好,更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