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李白突然上了发条,开始不停行走,走过18个省,206个县,至少登过80座山……如果他使用微信计步,朋友圈难寻敌手。
之于这位一直“人在旅途”的四川诗人,有一个地方始终懵懵懂懂:温江。
加拿大人大山已经很久不在春晚露面了,但其汉语造诣仍然令人高山仰止——他刚在四川景点背诵了《蜀道难》,比我们大部分人都字正腔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让李白搔首踟蹰、茫然无措的鱼凫(温江),究竟是怎样的?
《蜀道难》大约在公元742年写成,如今我们只需上溯1200余年就可以抵达;而诗仙本人距离鱼凫却有三千年以上。他除了两眼一黑表示“茫然”,还能怎样?
当年,在一些古蜀人比李白更拼命地hike,爬上3000米+的川西山脊时,东望所见的景象是:包含温江在内的广袤土地和沼泽湖泊。甚至在晴好的时候,可以看见今天的成都。
这个情景,很像是成都大运会的那个三千年的宣传片开头。
▲弹指四千年,温江仍是一片热土。
他们的后人,真的奔向了这片土地。古蜀历史在鱼凫之前有蚕丛、柏灌阶段,之后则有杜宇、开明阶段,而鱼凫城的所在温江,则是新石器文明中晚期,成都平原农耕文明的早期最显神秘的时期。
温润的江水。温江有多少“江”?
至今,温江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境内有四大河流,分别是金马河、杨柳河 (旧时称杨柳江)、江安河、清水河。它们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扇状分布,最终经新津、彭山、乐山、宜宾进入长江。
1955年,修建温江中学时发掘出的碑文记载,温江所用巨大基石等建筑材料都是从茂县、乐山等地经水路运来,这更说明了温江古时水运发达。
滔滔岷山雪水,至此始温。什么又是“温”?
“温”这个字,最早是描绘在“皿”上加热时蒸汽微动的情景。
温江定名于南北朝西魏恭帝二年 (555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寒冷气候期。属于北朝的温江,一个温字,代表了适宜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至今,温江仍然是一座水边的小城。
李白的时代已经有温江,但与他相比,杜甫就写实多了:
绝句
唐·杜甫
水槛温江口,
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
洗药浣沙溪。
寥寥几笔,听出了杜子美从温江到成都的内心呐喊:来玩水啦。
▲温江老街一角。
陆游曾为温江三井村 (当地人叫这里为“三眼井”)写过“广告”,“画墙皆国工,烟云俨天仗。”
吸引过他与范成大的“三井观”,代表了其他产盐地对温江的“嫉妒”——这里曾出过制盐之水,迫于外界压力被改造成为一个纯建筑。
▲制盐画像砖 Brick Relief with Salt-mining Scene
长47、宽约37&厚5厘米·东汉
四川博物院众多画像砖馆藏中,唯一一块制盐画像砖,画面生动再现了东汉时蜀地采卤煮盐的场景。
陆游赞美的,其实是被刻意“不完美”的温江。
而温江,一直有着完美的生活气质。汉代王褒的《僮约》,亦映射出温江宛如现代的优雅生活。
及至宋代,温江的园林更是大量见诸各种文献。
宋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王灼在《碧鸡漫志》自序,亦谈到了温江的园林美景。
从农耕文化到近代商业社会的过程中,温江更是赢得移民青睐:
当时,从人口来看虽然温江少于成都府,但户数居然超过了成都!用现今的思维来说,户均人口少,代表着青年人多!
穿越震荡,寻觅机遇,终究要朝气支撑。
▲温江文庙影壁。
福建、广东入川的移民身上多具商业眼光,而且敢于为先。如他乡之人不喜种苎麻时,“粤东籍家多种之” (《温江县志》),给增加经济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这样的一片热土,始终洋溢着向上的气氛。
生活中,天下未乐蜀先乐。非常时,先天下之忧而忧。温江人的血气,在近代书写出一笔英勇亮色。1911年,温江的吴庆熙与吴直三、曾学传等率先成立“保路同志军”。赵尔丰给清廷的奏电称:“州县迭来警报,温江尤急,伤我军士多人,已有不暇兼顾之势”。
▲出生在温江的京师图书馆馆长江瀚
· 成都“吉尼斯”
1953年,温江专区的辖区达到历史上最大:18个县。 (具体的辖区,我们放在文章最后呈现)
“就像钱是你家印的一样”,四川人调侃乱用钱,常这样说。
温江真的有全国六个印钞厂之一。
1984年,他们开始争取五四零厂 (成都印钞厂前身)这个利税大户落地,诚意满满。在数字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你觉得有些东西变了;但对于温江来说,不变的是——一座城市对于人的尊重。
▲图据成都企业联合会公众号
用高德地图导航,16千米大约是从区政府到二环路或金沙车站的距离,也约是光华大道的总长度。事实上,光华大道通车后,尤其是温江纳入中心城区后,温江已逐渐和成都主城融为一体。
我们已告别了巴金“家春秋”中这样的对话:
“乡下的情形怎样?佃客们都见过了罢?”觉新问道。
“回大少爷,刘升这趟下乡,事情并没有办好,”刘升带了一点惶恐的样子说;“这趟下乡绕了好多路,才到温江县城……”
▲上世纪末的成温公路@图片来自网络
光华大道这个名字,取自抗战迁移到成都“上海光华大学”,“光华”二字源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的《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取“日月光华,辐射四方”之义。
▲1997年2月21日,正式授牌命名温江“小康县”称号,成为蜀中第一小康县。图据@史志温江
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以国函〔2002〕28号批复,同意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2002年5月28日,温江撤县设区仪式在温江的体育馆隆重举行,正式授印、授牌。
▲图据史志温江
温江撤县设区,结束了1400多年的县治历史,成为温江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何为小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温江,你可以找到许多让人舒适愉悦的空间。因为人,是这些空间的尺度与目的。
而温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这更早。
▲金马新村农民住宅。位于过去的温崇公路7公里处,始建于1974年,1985年8月竣工,共住农户24家,总建筑面积13986平方米,由农家自行设计施工。图据@史志温江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人类通行的道路尽量裁弯取直----比如,高铁,大道。
而大自然很悠闲,它们有时间迂回前进,制造出九曲回肠的线条——比如,温江到成都的各条河流。
温江,见证四季花期,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细碎日常。
地处天府之国腹地的它,素有不急不缓的自我节奏。
▲在伦敦的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温江区经过激烈角逐,赢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图据 成都全接触
温江迷人之处,便在于节奏的舒缓。时间的刻度隐去,生活的味道就会浮现。
▲璀璨的温江夜景。
一头是烟火升腾的城市,一头是木盘绕的田园自然风光。温江,作为川派盆景发源地、植物编艺发祥地,鳞次栉比排列的村墅,透露出烟火气息。这里不仅仅承载了田园牧歌的诗情画意,更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园和血脉传承。
如今,这座城市正围绕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
无论是多元的现代都市农业模型,还是不断生长、更新的现代商务场景,都是其中的一脉。
天星村紫薇灿漫,川农牛科技感满满,和林稻海风吹千重浪,花仙境四季葳蕤,新光天地咖啡聚集,合生汇书香萦绕……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这种从田园到城市的幸福感,叫温江。
水漾成都三千年,温江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主线。
历史长河中向我们走来的温江,让刚写下新书《川菜》的英国姑娘扶霞·邓洛普还用熟练的四川话说,“金温江,银郫县……”
1988年,江安河在改造过程中,将长约500米、宽约40米的河面辟天然游湖。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温江看到“垂柳掩长堤,江上晴波,一叶扁舟堪入画”的楹联。
2024年,温江以水为载体,即将开启城市与生活的又一场高端对话。下一个十年的幸福生活,已然启幕。
温江正心、凤栖湖畔,中交城投的新作中交·凤栖首府,更是守望着温江一脉相承的幸福感。
从最早的浣花溪,到后来的东湖、锦城湖,成都湖居生活向来惹眼。作为央企中交集团麾下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中交城投以整合、造城、注能、运营四大维度造城,为凤栖湖的发展全面赋能。
无论是之于城市规划还是产业设置,凤栖湖都拥有很高的规划起点:区域总规划约4300亩,平均居住容积率约为2.43,是一个以全域公园为骨架,基于TOD导向的资源型优势板块 (注1)。志在为温江美好⽣活提供优质⽅案。
中交·凤栖首府的特别之处,是中交城投对打造区域标杆的魄力和自信。在约47亩的地块上,全部规划大平层产品,143㎡户型在这里只是入门级。
▲中交·凤栖首府外立面效果图
中交·凤栖首府主推建面约143-245㎡户型,清一色纯板式大平层,2T2户配置。户型设计,更是被打磨到炉火纯青。
▲中交·凤栖首府建面约168㎡创意样板间
建面约168㎡主力户型,双套房+双阳台+5开间朝景观面+“800库”超大收纳空间+主卫五件套卫浴,展现出对每一位家庭成员居住需求的照顾。放眼整个城西,也很难找出这样,把卧室的奢侈、公区的气场融糅得恰到好处的户型。
从对片区的打造,和项目呈现的产品力与生活氛围,无疑都在传递出一个讯号:中交·凤栖首府必然要成为一个具备时代意义的产品标杆。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李白高唱“凤兮凤兮”的时候,其心中所想的莫非——一个人的彷徨与游荡,难道不是为了寻觅所栖之城、所栖之所?从凤兮到凤栖,穿越了千年,不变的是温江。
中交·凤栖首府首批次即将开盘,让温江的人居格局就此刷新。
· 最大温江
1950年下半年,温江县人民政府搬至温江文庙办公。当时温江行署下辖了温江、郫县 (今郫都区)、新都、新繁、彭县 (今彭州市)、崇宁、灌县 (今都江堰市)、崇庆 (今崇州市)、新津,成都、华阳、双流等12县。
1953年,原眉山专区所属名山、蒲江、新津、邛崃和绵阳专区所属的广汉、金堂、什邡县划归温江专区,共辖18个县,这是温江专区辖区范围最大的时期。
▲温江地区政区 图据@史志温江
· 羊肠小道
成温公路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条弯曲的羊肠小道,最宽处只有2米。
民国29年 (1940年),温江朱伯丞、陈树培,徐秉衡等人合股成立“西川股份汽车运输公司”,购买美国产30座“小道奇”木炭客车2台,开办温江至成都客运,每天往返一次。这是温江汽车客运的开始。由于当时车辆落后,路况不好,从温江到成都18公里要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客运运力不足,黄包车生意兴隆。温江拉黄包车最快的要数陈国民 (人称“陈大汉”),也要花两个半小时,慢的要3个多小时到成都青羊宫。当时拉黄包车去成都的车夫有200多人,去青羊宫一趟,往返可挣16斤米钱。
注1:本段描述来源为成都房产发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bGVYUc8IWLtNvcJ6TJhug
免责声明:文中涉及的项目介绍仅为提供楼市资讯,不作为销售依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署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法律文件为准;文中所述尺寸均为大约数值,户型面积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图片为示意图,仅供参考,本文对项目周边环境、交通、教育、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介绍,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承诺,不构成开发商、政府的任何承诺观点,教育资源不作为入学和购买依据,具体就读方式以当年有关部门政策而定,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规划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力,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本项目开发商:成都中宜蓉城置业有限公司,预售证号:510115202473256。
特别鸣谢:@史志温江。了解温江,关注温江,请关注@史志温江公众微信号。
撰文/Write Articles—泰格乌
视觉/Vision Design— solo 木鱼
责任编辑/Commissioning Editor—王实
主编/Editor In Chief—陈昕
出品人/Publisher—李政
法律顾问/Legal Adviser—董山
逝者丨马识途的110年漫长旅途
2024/03/28
成都,财富的两个敌人
2024/03/08
东方达芬奇!一个四川牛人穿越500年
2024/01/04
大城梦华录:球场上的成都人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