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69岁,结肠癌术后一直化疗,前几次效果不错,肿瘤有缩小,所以一直坚持着。但是副作用明显,血小板低,红细胞低,当时家属想着“咬咬牙”,多试试。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导致化疗不得不停,甚至往后治疗只能一直忙于缓解化疗后遗症,家属后面还通过熟人代购日本进口辅助药,助于恢复。可是效果一般,患者的病情仍在发展,就诊时已经相当重了。
非常典型的案例,这就是陷入了误区。袁希福院长形容“化疗就好像扛麻袋,有的人能扛着就走,可有的却是直接被压得喘不过气。”
看着别人化疗没事,想着也多做几次,却忽略了身体的承受能力,结果把身体打垮了,导致后续整个治疗的方向,都在想着弥补化疗的副作用。
“身体”才是抗癌的本钱
大家总是喜欢用“标准”来看待是否有效,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来,都是看肿瘤是否缩小,维持四周。肿瘤增大或缩小不超过20%,定义为病情稳定(SD)。若是肿瘤体积缩小30%以上,无新病灶出现,维持四周以上,就叫部分缓解(PR)。可是四周以后呢?难道四周内稳定,以后就会一直稳定吗?不可能。
在没办法完全“消瘤”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寻求长期带瘤生存呢?这就需要保护病人的身体。
比如:一些晚期病人,病重但患者身体还可以,精神气色尚可。此时治疗的关键在于,不要破坏自己的优势,不能把身体打垮,一垮生命就维持不住了,需要我们尽可能保护身体,只要身体好,哪怕带瘤也能长期生存。
晚期病人好比敌人已经大军压境,马上攻破城门了,可越是这时候发现很多患者还在迷糊着,“我要反败为胜,要消灭肿瘤”。可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早前你就打不赢,这会儿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借助一些外力就能扭转败局了?不会。
当下现状是“固守”,把防线建造的厚实一些,多抵抗一段时间,多争取些生存时间。万一敌军人困马乏了,可能才会有机会扭转局势,扭转也是一点点收复失地,而不是立马神勇异常,打赢敌人了。这才是实际治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