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以召德 ◆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闻声救苦,普度众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给人希望,因此观音菩萨自古便受到人们的景仰。
“观音菩萨”,或“观世音菩萨”,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号,但菩萨并非只有这两个译名。根据翻译经典的不同,观世音菩萨曾被不同的译师翻译成不同的名号。名以召德,我们也可通过这些不同的名号,去认识和学习观音菩萨广大圆满的德行。
一、观音
公元185年,后汉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为最早译出“观音”。
经载:“诸来明士在会坐者,率皆妙行清心口净……有明士名无秽王,次复名光景尊……次复名观音。如是众名,各各别异。”
二、闚音
公元223年,三国东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为最早译出“闚音”。闚,同“窥”,读作:kuī 。
经载:“佛力无畏一切具足。其名曰正观菩萨,见正邪菩萨……窥音菩萨……其三万二各菩萨,皆如此上首者也。”
三、观世音
公元252年,三国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郁伽长者所问经》,为最早译出“观世音”。
《无量寿经》载:“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是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东晋时期,就已经有徐义、毕览、法显因念观世音名号而获救的记载,可见这时观音信仰已经正式流入东土。
四、光世音
公元286年,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为最早译出“光世音”。
《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三》应是最早向中土系统介绍观音菩萨所具神力的译经。
经载:“若人犯罪若无有罪,若为恶人县官所录,缚束其身,杻械在体,若枷锁之,闭在牢狱,拷治苦毒。一心自归,称光世音名号,疾得解脱,开狱门出无能拘制,故名光世音。”
五、现音声
公元291年,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为最早译出“现音声”。
经载:“诸菩萨者德皆如是——其名曰护诸系菩萨、宝来菩萨……现音声菩萨……慈氏菩萨,及余亿那术百千菩萨俱……及诸尊者子皆悉来会。”
六、观世自在
公元508年,后魏菩提流支译《法华经论》,为最早译出“观世自在”。
七、观自在
公元663年,唐代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最早译出“观自在”。
经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八、正法明如来
即观音菩萨为过去佛的圣号,见于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
经载:“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九、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即在《悲华经》中提到观音菩萨未来成佛的名号。
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载,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音成佛,名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十、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即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所载观音菩萨未来成佛的名号。
本经叙述了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发心正道之因缘,而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灭度后,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十一、大悲圣者
即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显示观音菩萨慈悲救度众生。经云:“于诸众生兴大悲心……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观世音菩萨把解救众生的悲愿和实践自称为“大悲行解脱门”。
十二、施无畏者
见于《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象征观音菩萨具有救脱免难的威神功德。
《法华经·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楞严经》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十三、圆通大士
在《楞严经》中记载观音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以耳根闻性入手,从而证得圆通。又文殊菩萨于二十五圆通中简择,以观音耳根圆通而为第一。因而观音菩萨有时也称圆通大士。
菩萨功德无量
是故名号无量
而最为大众熟知和习惯称念的
还是观世音菩萨
值此菩萨成道吉日
愿诸大众闻其名而仰其德
让我们共同至心称念
南無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FIN-
责编 | 妙 性
编辑 | 种墨、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