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能用原有的思维方式,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发生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7月22日早晨6时左右,笔者乘坐的东方航空班机飞抵戴高乐机场。相比今年37摄氏度气温已成为常态的上海,巴黎天气给记者最大的印象就是——凉快甚至有点冷!查看天气预报,巴黎当日最高温度24摄氏度,最低温度15摄氏度,妥妥比肩中国吉林长白山、黑龙江漠河、贵州六盘水等避暑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7月19日在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拍摄的巴黎奥运会志愿者。

这次记者通过国际奥委会赞助商爱彼迎预订了一套民宿,和多名党报记者一起入住,但这套房子并没有空调,引发记者的担忧。记者的太太是一名法语老师,刚工作时曾有多年前往法国学习、培训的经历,每次会住在法国当地人的家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由此,她对法国的天气比较了解,特别解释了一番:虽然法国夏天历史上曾因气候炎热、高温酷暑导致很多老人去世,但总体法国的夏天冷热十分分明,法国一半人家里都不装空调——正常情况下,法国夏天晚上也就20摄氏度出头,大多数时候根本用不上空调!

我对住处没有空调的焦虑,和我太太有过长期在巴黎生活经历后对空调有没有无所谓的释然,这种态度鲜明的强烈反差,似乎也是2024巴黎奥运会奥运村在是否安装空调时引发各界热议甚至争吵的一个缩影。一开始,巴黎奥运会主打环保理念,想要打造一届没有空调的奥运会,并明确奥运村不会配备空调,而是采用包括水冷却系统在内的“自然降温”法。其中,水冷却系统从附近地热发电厂地下70米深的井中获取冷却至4℃的水,并将其输送到每间公寓地板下的管道中。巴黎奥运村和残奥村主管洛朗·米肖当时表示,这些冷水应该可以使建筑内部温度比室外温度低6℃至10℃,同时还会配备电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派记者陈华已经抵达巴黎。

历史数据显示,巴黎夏天平均气温在17到25摄氏度之间,据说早晚尤其凉爽,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所以在巴黎安装并使用空调的家庭并不多。因此,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巴黎奥运会不安装空调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巴黎奥运会可能是史上最热奥运会”的背书下,“没有空调”的举措显然令人担心,毕竟天气存在变数,天有不测风云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最终,主办方采取了折中措施,允许参赛代表团自行出资购买并安装便携式空调,以满足7月26日至8月11日赛事期间的需求。部分参赛代表团决定自费为运动员提供空调设备。当地时间7月2日,奥运村副主任奥古斯丁·特兰·范·周表示,已为即将迎接一生中最重要比赛的运动员们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透露“约2500台空调已被订购”。巴黎奥运村村长洛朗·米肖在接受采访时也松了口:“如果确实有人需要,可以找我们租借。但我们相信没有这个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巴黎天气不错,冷热分明,晚上甚至需要穿厚外套。陈华摄

记者来自夏天气温接近40摄氏度的上海,抵达巴黎当天,最大的感受是从“火焰山”来到了“清凉谷”。对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在内的体育代表团都计划将携带空调出席本届奥运会,记者认为体现了这些代表团的综合实力,并没有任何不妥。

这些坚持自带空调的代表团,说到底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避免小概率事件发生后的被动。近年来,巴黎遭受了一系列创纪录的热浪袭击。根据法国公共卫生署发布的监测报告,2023年6月1日至9月15日,法国遭遇20世纪以来第四热的夏季,一共经历了4次热浪,73%的法国居民受到影响,整个夏季因高温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法国气象局已经预测,今年5月至7月,法国各地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比往年更热的可能性达到70%。这些客观数据以及不少媒体的渲染,无疑加重了巴黎奥运会部分参赛代表团对于高温的忧虑,加装空调也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装了,哪怕用不上,也是对运动员健康的关心; 不装,一旦遭遇极端高温,外界质疑的唾沫星子也会淹死人。

与此同时,像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的房间本身就自带中央空调,包括大部分代表团没有安装空调的主观意愿,或不具备装空调的经济实力,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根据记者在巴黎的亲身体验,气候确实是冷热分明:白天在大太阳底下有点热,需要穿一件防晒衣;但只要有树荫或在室内,目前根本不用担心热的问题。倒是新闻中心空调开得比较足,虽然穿着一件长袖衬衫、一条长裤,但依旧感觉有点凉意。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巴黎的天气在8月5日的最高气温是3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18摄氏度。这也意味着,巴黎晚上气温不高,甚至有点惬意,适合外出购物和散步。

至于少数中国网友借空调争议表达不满,更多还是不明真相,乃至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方面,中国代表团近日明确,并没有携带空调前往巴黎,相反住处本就有中央空调,外界质疑“浪费纳税人”的靶子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很多中国网友完全是在用中国式思维看待法国现象、考虑巴黎问题,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关于巴黎奥运会,法国的所谓负面新闻不少,新闻却一个比一个更魔幻:当地人集体唱反调、在塞纳河拉屎、奥运村宣布不提供炸薯条、保安大罢工……民调显示,52%的巴黎人考虑在奥运期间离开这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全球媒体召开新闻通气会。陈华摄

对不少中国网友来说,巴黎奥运会的不和谐声音这么多,确实有点“毁三观”。在很多国人看来,每一次奥运会都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闪光,是个人意志配合服从集体意识、国家意志的理所当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大型活动的巨大优势,国人也基本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性格有着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法国人是非常爱国的,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主义热情,他们自豪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另一方面,法国人据说很喜欢挑刺和辩论,他们认为思想的交锋是迸发智慧火花的最好途径。他们不仅喜欢收看电视上的辩论节目,而且也极爱与自己的同伴就任何社会新闻尤其是负面新闻发表评论。

一名长期在法国生活的朋友笑着告诉记者:“你来巴黎看一个星期的新闻就知道了,法国人没事喜欢自爆家丑,新闻里不是这里交通事故就是那里火灾,如果习惯了你自己原来的思维方式,甚至会感觉巴黎和法国随时要完蛋了乃至自己会得抑郁症。其实,这就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碰撞交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