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500多年前的南沙先民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

日前,南汉二陵博物馆迎来了五位特别的“工作人员”,在专业考古工作者的带领下,他们参与到南沙鹿颈遗址的实验室考古研学活动中,围绕南沙鹿颈遗址中一座基本保存完整的商时期考古对象进行地层遗存清理,开启一次有趣的“寻宝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做实验室考古?

本次研学活动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环节。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研学导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部员张雄围绕“什么是考古”“考古发掘怎么做”“为什么要做实验室考古”“南沙鹿颈遗址”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

“考古现场的环境最常见的是在山上,还有在沙漠、洞穴、水下等环境。”张雄说。

考古发掘工作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那为什么有一些考古发掘却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验室考古,顾名思义是将文物遗存放进实验室而进行的考古发掘。

当在田野考古发掘现场遇到不容易清理和易损坏的遗迹和遗物,就应该采用实验室考古的方式,将遗存及周边土体一起套箱提取,通过异地迁移至室内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

“总的来说,考古现场环境各异,对发掘人员而言,实验室考古能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时间上也比较充裕,令发掘人员能做精细发掘;而对文物方面来说,实验室恒温、恒湿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张雄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本次研学活动围绕南沙鹿颈遗址中一座基本保存完整的商时期墓葬——南沙鹿颈遗址一号墓展开。

南沙鹿颈村遗址位于南沙区港湾街道鹿颈村,面积1万余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2000年、2002年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确定此处为距今约4500年至3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先秦遗址,蕴藏着新石器时代晚期、商时期、唐宋、明清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是广州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发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包含物及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先秦遗址,对研究环珠江口区域考古编年和文化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南沙人”石雕像

其中,南沙鹿颈遗址一号墓距今3500多年,随葬陶器4件,保存有一具完整的人骨架,而这也是广州地区首次发掘完整的人骨架。

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家根据出土的骨架进行了研究复原,成功复原了他的头像,并将其命名为广州“南沙人”。

科学提取3500年前的“宝贝”

有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五位学员便跟随张雄前往南沙鹿颈遗址实验室考古工作间。

在实验室内,只见考古对象被整体镶嵌在一个木箱内,木箱的四周亦被铁板固定住,而土层的表面看起来比较湿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这座考古对象被存放在库房多年,土质因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而变得十分坚硬,为了让学员们的发掘更加顺利,工作人员便提前向其中喷水润湿。

“清理遗址时要按照地层的早晚关系,由上到下、由晚及早,一层一层地清理,并将土层里的遗物科学地提取出来。”在张雄演示完操作规范后,学员们便穿上工作服,手持竹签、手铲和刷子,严格遵循着观察、发掘、清理、记录、提取等考古发掘流程进行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陶片、贝类、骨类等遗物陆续被发掘出土,随后学员们会在标签纸上填写好出土物的相关信息,并将标签纸与出土物一同放入塑封袋内装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 鲁润洁 告诉小南,她本身非常喜欢考古这个行业,因为考古行业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每一件历史文物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在知识面提升的同时也能让自己越来越快乐,所以在当天早上7点,她就从江门坐高铁前来广州参加这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润洁(左一)

“广东的考古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在考古界有个说法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所以广东的东西并不多。能够参与这次活动真的很开心,感觉非常刺激。”

据了解,南沙鹿颈遗址实验室考古研学活动还将在暑期继续推出,感兴趣的市民可以留意“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进行报名。

南沙先秦历史遗迹丰富

除去鹿颈村遗址外,在南沙还有合成村遗址、广隆鸡公头遗址、金洲山遗址、白藤滘遗址等先秦遗址。

鹿颈村遗址的发现说明距今3000多年以前,南沙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广隆鸡公头遗址、金洲山遗址和白藤滘遗址等遗址也存留着人类活动遗迹:房屋遗迹、器具残片等证明南沙在商周以后的秦汉魏晋隋唐时期都有人们在此居住和生活。

由此依稀可以看到在那段漫长的历史中,南沙人朦胧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目前鹿颈村遗址和合成村遗址的出土文物都保存在广州市考古研究院,其中部分鹿颈村“南沙人”遗址的出土文物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慕了!他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由校长“专送”

南沙新一批210名“无袍法官”任职

文字:何倩蓥

图片:刘伟、港湾笛声、资料图

制图:石畯涵

编辑:武姣姣

校对:张瑨欣

二审:潘晓婷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