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卡菈克
题图 | 《热辣滚烫》
也许是本届奥运会在巴黎举办的缘故,近两年的时尚风格明显“动感”了起来。铺垫了几年,Sporty Chic的流行趋势终于在今夏迎来了爆发。
一入夏,越来越多“力量女孩”开始在社交媒体展露自己用汗水悉心“雕琢”出的nice body,她们大多有着结实有力、带着“蜜感”的大腿,以及紧实挺翘的臀部。粗腿的力量与美感,被越来越多女性认可。
因为这股审美风潮,让Alphalete这类型,主打突出臀腿的健身短裤的运动服饰品牌流行了起来。在社媒上,女孩们身着斑斓多彩的健身短裤,张扬地展示出锻炼、深蹲后肌肉线条美丽清晰的大腿。
这恰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所描述的女神形象。在张爱玲的想象中,女神的形象更接近于《大神勃朗》中的“地母娘娘”,她该是“一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的女人,二十岁左右,皮肤鲜洁健康,乳房丰满,胯骨宽大”。
“白瘦幼”统治东亚审美十余年,女孩们经年累月地对着镜子审视、挑剔自我,苦于自己的腰肢不够纤细,小腿肌肉过于发达,套不进标准的美女模板。但当这些女性逐渐走进健身和力训的世界后,那股野生、粗糙又颇具力量感的美又重回审美舞台,女性健壮的臀部和大腿终于不再被“梨形神裤”所遮掩。
女性掀起了健身热潮,而后,曾经那些无聊、粗糙又毫无设计美感的“男性”运动服,也逐渐转变为更加女性化的,更加大胆、更加张扬的时尚单品。
对于瘦弱了许久的东亚女孩来说,将自己练成“肌肉女”,是她们在重拾主体路上的一点叛逆和反抗。毕竟,对身体最直接的掌控,就是将身体雕刻成“孔武有力”(尽管这个成语曾更多用于形容男性)的模样。
凸显臀腿线条,充分展示训练成果的健身短裤流行起来,几乎是一种必然。(图/图虫创意)
“粗大腿”审美,一点也不新鲜
健身短裤并不新鲜。
2018年,健身短裤第一次在中文互联网引起广泛讨论。那一年,健身短裤是欧美时尚icon的出街最爱。无论是贝拉、肯豆抑或卡戴珊一家,在她们的私服穿搭中都曾频繁出现健身短裤。不过以6年前的审美情绪来看,这种时尚显然有些超前。
即便是时尚宠儿贝拉,6年前也曾因为在戛纳派对中穿了一条银色款健身短裤,被网友嘲讽“辣眼睛”“灾难”。彼时大多数人对于健身短裤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难驾驭”“显腿粗”之上。尽管健身短裤的设计初衷就跟“显得腿细”毫无关系,但人们依然惯于带着公式做题——不符合审美规范的,就是丑的。
比如,一双规范的“美腿”就该是纤细条顺的,一双粗壮的大腿就要被讥讽为“象腿”。即便是泰勒·斯威夫特,在这套审美模板下,也成了反面案例。
在2019年的VMA颁奖典礼红毯上,泰勒·斯威夫特选择了一套西装搭配长筒靴的造型。然而,由于长筒靴靴沿勒出了大腿的“赘肉”,泰勒被网友们嘲笑“逐渐象化”。要知道,那一年泰勒已经30岁,早已转型进入Diva时代,不再是刚出道时那个纤细文艺的乡村女孩。
VMA颁奖典礼。
要求一个成年女性一直维持少女时代纤弱的骨架,本就强人所难;更何况,人体的主要动能来自大腿和臀部,粗壮的大腿,本就是身体力量的来源。从碧昂斯到Lady Gaga,在台上又唱又跳、燃烧自己的Diva,她们之中,没有哪一位的大腿是瘦弱无力的。
在上世纪80、90年代,人们的审美并没有这么狭隘。早年间,王祖贤的腿曾经被港媒评为“四大美腿”之一,以如今的审美来看,王祖贤的腿显然也算不得是纤瘦款。在成为女明星之前,王祖贤打了很多年的篮球。惯于弹跳和对抗的大腿,怎么会是细弱的呢?
(图/《心动》)
近两年流行的穿搭——Oversize卫衣搭配彩色健身短裤,戴安娜王妃早就穿过了。即便当时的英国皇室认为网球这项运动太平民,但戴安娜依旧喜爱。因其大腿的力量感,戴安娜一度是健康美的代表人物。
过去十年间,“美腿”的定义一变再变:小鸟腿、漫画腿、筷子腿、超模腿……在这些花样百出的审美规范里,就是没有女性最普遍存在的粗大腿。粗大腿和大屁股被称作“梨形身材”,是需要遮挡的存在,那些能够遮挡臀腿的宽松裤子被誉为“梨形神裤”。
但事实上,女孩们曾经费尽心思遮掩的“梨形身材”,反而是身体的天赋。相较于男性,女性天生拥有更明显的腰臀比,同时,雌激素的影响让女性的臀部、大腿和乳房更容易储存脂肪。曾经被嫌弃的梨形身材,反而是女性能量储备的证明。
所谓的“梨形女孩”,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其实能够比男性更快地募集肌肉,获得健康又有力量的腿部线条。
而吊诡的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区别,男性的腿部脂肪普遍囤积较少,因此,健壮的大腿反而是男性所追求的训练目标。腿太细的男性可能被称为“细狗”,这被认为是一种潜含侮辱和冒犯的表达。但当一个女孩被说腿太细,她往往不会认为被冒犯,相反,她或许会将其视作一种正向的反馈。其中微妙的差别,也足够令人玩味。
力量感,
会是一种新的审美陷阱吗?
诚然,在过去多年间,“白瘦幼”成了许多女性默认的出厂设置。
但这不应简单归咎于某个群体的自身偏好。事实上,“白瘦幼”的审美并非女性的自我选择,而是在长久以来无意识的社会规训中,许多女性逐步内化并总结出的一套外貌标准。
这一过程复杂且微妙。在大多数女性的成长历程中,她们往往鲜少被鼓励投身于体育或运动之中。譬如大多数校园篮球赛,上场的主角几乎是男性,而女性大多扮演着场外加油的啦啦队角色。
在《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中,一位在澳大利亚和中国都生活过的女性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在国内,健身房里做有氧运动的都是年轻女孩和大妈;而在墨尔本,在健身房里进行有氧运动的大多是大叔和老奶奶,而大多数年轻女性都在进行力量训练。在国内的健身房力量区,绝大多数女性身边都跟着一个健身教练,否则不会轻易碰那些力量器械。
一部分女性想要靠运动减肥塑形,又怕练出浑身肌肉,所以她们更倾向于有氧训练。她们对于肌肉似乎有种恐惧心态,认定它是违背女性既定性别气质的。
在女性的“肌肉恐惧”之下,有一些健身博主反常识地推出了一系列“翘臀但不粗腿”“瘦大臂却不出斜方肌”的伪科学教程,这些教程的播放量往往很高,甚至高于那些正儿八经的力量训练教程。
女性的这些恐惧往往来自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播客《随机波动》主播张之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某次从网球场打车回家的路途上,司机问她:“你们打网球的是不是也会变成李娜那样,小腿特别粗,胳膊特别壮?”对此,她的反应是,“我想变还变不成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上似乎弥漫着一种女性就不应该浑身肌肉的氛围。这种倾向不仅限制了女性对身体力量的认知与体验,也间接塑造了对“柔弱”美的偏好。
不过随着国内健身房的“女性气质”越来越强,女孩们开始以一双强壮又健美的腿为美。
在新的审美风潮下,新的时尚代言人应运而生。比如近期在时尚圈崭露头角的Amelia Gray。尽管很多人评价她“又贝又肯”,不客气地评价她为“Bella 2.0”。但在残酷的时尚圈里,只做copy cat显然很难赢得时尚品牌的青睐。
Amelia的走红,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相当符合当下女性对于力量美的偏爱。
即便是身着相似的时尚元素,Amelia的演绎总是多几分结实健康的力量感。无论脸部轮廓还是身体线条,Amelia都更加粗野一些。如果说贝拉是线条优雅的鸢尾,那么Amelia则更像是野蛮生长的玫瑰。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抛弃幼态美,转而投身于健身和力训所提倡的“Fit身材”。但在这股潮流之下,也难免产生新的困惑。女性会不会只是从一种束缚转到另一种束缚?毕竟,当下社交媒体已经将“Fit”变成了一种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那些不够“Fit”的女性,是否会像曾经挑剔自己不够瘦一样,挑剔自己不够“Fit”?
女性能否在运动中破除审美的规训,真正实现身体的解放,尚没有定论。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就算都是陷阱,“力量感”的“陷阱”也比“白瘦弱”的“陷阱”更无害些。毕竟万一遇到危险,有一双粗腿的女人,是真的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