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1日,农历的六月十六,是头伏的第七天。进入三伏,也就说明一年中最高温度的时段已经到了,老话就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也就是说不到三九不知道冬天有多冷,不到三伏不知道夏天有多热。

我国古人甚至认为三伏天的酷热是因为鬼怪作祟所导致的,所以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会举行“伏祭”,“庚”五行为金为铁为刀,引申为屠夫,“伏”为一人一狗组成,古人认为狗血可以辟邪,所以“伏祭”就是取用狗血来祭祀,《史记》中就曾记载:“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所以在三伏天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例如食欲不振、全身倦怠无力、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中医称“暑伤气”,而民间则称之为“苦夏”。因此在三伏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还要合理膳食,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特殊性,以及对农业生产和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影响,所以人们对三伏天的起始和特征一直就非常关注,而我们这里有经验的老人说:“今年是‘大包伏,睁眼母秋’”,可啥是“大包伏”和“睁眼母秋”?又有啥预兆呢?今年会大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大包伏

“大包伏”,顾名思义,“伏”指的就是三伏天,这里的“包”则与伏天和立秋的时间顺序有关。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气温的变化,将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开始,如果立秋之后才进入末伏,就叫“秋包伏”;如果立秋当天为庚日,为末伏起始日,则是“伏包秋”

“秋包伏“又有“小包伏”“大包伏”之分,其中“小包伏”指的是立秋交节时间与入末伏的时间间隔较短。而 “大包伏”指的是立秋交节时间与入末伏的时间间隔较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立秋交节时间为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14日,所以末伏的时间就为8月14日至8月24日,立秋后的伏天时间为17天,间隔时间非常长,也就属于“大包伏“。

我们民间有“小包伏凉飕飕,大包伏热死狗“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大包伏”时,也就是立秋后仍有一段较长的伏天时间,意味着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很久,这样出现“秋老虎“的概率就会很大。而”小包袱“则表示秋后的伏天时间较短,炎热天气持续的时间相对就不会那么长,所以相对”大包伏“就会凉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睁眼母秋

睁眼母秋”,其实是“睁眼秋”和“母秋”两个概念。首先,“睁眼秋”描述的是立秋时间的特点。意思就是说,如果立秋交节时间在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之间,则称为“睁眼秋”;如果立秋交节时间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就称为“闭眼秋”

而“母秋”是根据立秋交节日期来确定的,如果立秋节气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则称为“公”秋;如果立秋节气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就称为“母秋”。

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四,具体交节时间为八点九分零一秒,“四”为双数,8点在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之间,所以今年的立秋就是“睁眼母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民间有“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公秋爽,母秋热”的说法,结合起来意思也就说,如果是“睁眼母秋”,也就意味着三伏天的气候特征还会在秋天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是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需要的是秋高气爽的天气,而三伏天的特征是高温多雨,雨水多谷物就容易倒伏在地里,不但容易烂掉还不容易收割晾晒,所以也就有了“丢又丢”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说今年是“大包伏,睁眼母秋”,也就是指今年末伏与立秋间隔时间比较长,意味着立秋后还会有一段较长的伏天时间,按照农谚的说法,今年的秋天会有一段炎热且多雨的时段,会对秋收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