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1989年,一个名叫David G的美国小伙来到广西的小城阳朔,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葛大为。
他的阳朔之行,可不光是吃喝玩乐,他还随身携带了一部相机,趁着旅游之余,他还悄悄拍摄了一些反映日常生活的照片。比较珍贵的是这些照片还都是彩色的。
1989年的广西小城阳朔风景如画,那时候的阳朔,还是比较原生态,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古朴又自然。
1989年,阳朔街头的摆摊大爷,他正笑意盈盈地向这群外国人展示他的农产品。
大爷身后的小吃摊上,摊主一边忙着自己手上的活儿,一边眼睛不断瞟向这群外国人。
葛大为的同行游伴,在阳朔的田间小道上,体验挑水。这一看就是平衡力没有掌握好,这满满一桶水,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晃晃悠悠,恐怕到了目的地也就半桶水了吧。
扁担挑水,看着简单,实则还是有些技术的,不是说你有力气就可以用扁担挑好水。扁担挑水,曾是农村人每日必做的一件事,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各家各户也不用那么辛苦去挑水了。
1989年,阳朔的一个农贸市场内的小男孩。他一点也不怯生,放松自然的大笑,他单手插兜,有点小大人的感觉。
房檐下高高挂起的一串串的香肠,看着就诱人;地下摆着一摞摞的甘蔗。这些美食,不知道葛大为可曾在阳朔去尝一尝?
街头的公共汽车
当时的阳朔,除了大货车最常见到的就是公共汽车了,那时候自行车、公共汽车是阳朔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对于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公交车,老街坊们再熟悉不过,这承载着很多人的旧时记忆。
1989年,阳朔,路边摆摊卖菜的三位大娘。
几块旧木板,就架起了简陋的卖菜摊位,这些自家种植的蔬菜一字摆开,看上去是那样新鲜和接地气。
菜摊上,最左边的那堆是蕨菜吗?这个有多少人吃过呀?
在阳朔,就餐的葛大为一行人。这顿饭,咋看着像西餐呀?来到阳朔,他们咋不体验当地的美食呢?
幼儿园的孩子们
35年过去了,这些孩子们已经人到中年,希望他们能看到这张昔日的温馨场景。
1989年的阳朔街头
从店铺悬挂的招牌可以看出,当时的阳朔,已经有很多外国人来旅游了,不少店铺都用了中英文的双语店招。
扛着锄头,准备下地干活的大哥。
阳朔农村
远处有山,近处有人家,周边都是农田,好一派田园风光。
阳朔一家居民家的大门。当时春节已过,门上贴的春联、年画仍然是那么引人注目。
田间地头的长发女子,也不知道她这是在修路轮胎还是清洗轮胎?这个看着像哑铃一样的车轱辘,其实是人力板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朔处处是山水,处处是风景。这田间地头,风景就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