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演戏,老实做人,演戏不但认真还得较真。”

这句话,出自“周总理”的扮演者王铁成。

他饰演的周恩来逼真、传神,就像是他的“化身”一般。

演戏“较真”的王铁成曾为拍戏断掉六根肋骨。

而有那么一个人,与他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用一生,证明王铁成没说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他是“红色男神”,被誉为“中国最帅男演员”。

对工作,他严谨、负责、兢兢业业、信奉“戏比天大”。

对观众,他善良、友好、谦卑恭谨、永远放在第一位。

对妻子,他专情、忠诚、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影坛活跃五六十年,他获奖无数,是名副其实的“老艺术家”。

与妻子结婚65年他始终如一,从无绯闻、对病妻“不离不弃”。

他就是广为流传的“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这句话里的王心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鹰》里的张敏、《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杨晓冬、《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等。

王心刚塑造的这些英雄角色,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影坛,他是众多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他也是标准的“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点高、成名早、外在条件优越、塑造的角色又深入人心。

放在当下,王心刚足以媲美任何一位“天王”与“巨星”。

可备受追捧、无数的名与利并没令他变得“孤芳自赏”。

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探索求知”的心。

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这人太普通了,只不过借了那些影片的光,才让大家记得我的名字。”

这是王心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永远是自谦且虚心的。

他不希望聚光灯打在他这个人身上,而是幕后英雄和创作集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王心刚,只想做一个92岁的普通小老头。

但其实这个曾经的“英俊小生”和“青春偶像”。

也是“意外出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时逢乱世的1932年,王心刚出生于大连一个普通家庭。

自幼得到启蒙的他,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应力”。

学校里的文艺演出,舞台上总会出现他的身影。

他从未有过系统学习,全靠自己的爱好“瞎捉摸”。

没承想,误打误撞真的闯出了一番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岁那年,王心刚“随大流”进入了部队。

之后,他如愿被分配到了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工作。

成为一名话剧演员,给王心刚的文艺梦想插上了“翅膀”。

从此刻起,他也算是一脚迈入了专属他的那道艺术大门。

即使这一脚,一迈便是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7岁到24岁,王心刚在文工团当了7年的配角。

虽然一次次地排练与努力,最后只能站在舞台边缘。

但他却依旧秉持着“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

也正是这七年的磨砺,令王心刚的演技愈发地成熟。

终于,“幸运女神”光顾了这个不苟言笑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1956年,电影《寂静的山林》来到文工团挑选男主角。

王心刚那高大帅气、英姿勃勃的身影一眼便被导演“相中”。

他身上特有的军人气质仿佛为角色量身打造一般、不谋而合。

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当场拍板,就是他了。

可光导演看中没有用,他还要“过五关斩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当下娱乐圈“颜值为天”不同,那个年代还得靠“真本领”。

即使王心刚长得气宇轩昂,但他依旧要通过“考验”才能胜任角色。

小品试镜、角色分析、试镜,通通成了“拦路虎”。

但好在这些对王心刚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几年来积攒的话剧表演经验,王心刚轻轻松松、连闯三关。

最终,他顺利拿下了男主角“侦察员史永光”一角。

但一切的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登大荧幕便是备受瞩目的主角,王心刚不免压力倍增。

但好在压力并未吓退他,反而成了他源源不断地动力。

在片场,常常可以看到他虚心请教、对一切充满好奇的身影。

不得不说,王心刚对艺术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短短几月便显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才能。

镜头前的他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角色在他的刻画下仿佛都被注入“血肉灵魂”。

电影一经公映,王心刚这个“英俊小生”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掌声和欢呼声,王心刚却选择“背道而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当别人都激动不已、暗自窃喜时,王心刚却显得异常冷静。

他从未想到,拍一部电影的反响竟有如此之巨大。

面对接踵而至的“橄榄枝”,他没有退却,却更加谦虚。

趁热打铁,一部《牧人之子》令王心刚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也是在这时,一块天降的“馅饼”砸中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出色的演技,令更多人开始关注“王心刚”这个名字。

八一电影制片厂也看中了他的潜力,聘请他成为厂里演员。

于是,王心刚用一部《永不消逝的电波》证明对方没有看错人。

谁也没想到,作为“反派男二”的王心刚竟然“拔得了头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播出后,王心刚的讨论度大大超过了主角孙道临。

“一脸正义”却出演反派,这着实是有大大的“反差感”。

这部电影的播出,让观众对王心刚的演技更加赞不绝口。

很快,一部电影的出现让他步入了“巅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拍摄的彩色电影《海鹰》。

导演严寄洲将“鱼雷快艇艇长”这一角色交给了王心刚。

为了不辜负导演的信任,王心刚铆足了劲、要做到尽善尽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申请跑到海军的鱼雷快艇上与官兵“同吃同住”几个月。

不仅细心观察和揣摩人物的一举一动,还有了“意外之喜”。

长时间的训练不仅令他成为了那个角色,甚至可以代替艇长驾驶。

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鹰》播出之后,全国人民对王心刚的追崇到达前所未有境界。

除此之外,他在戏中与王晓棠饰演的夫妻也令观众“念念不忘”。

后来,他们又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多次合作“荧幕情侣”。

男帅女美的组合,渐渐有了“男看王兴刚,女看王晓棠”这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千少女被迷倒在王心刚的“石榴裤”下,纷纷写信告白。

甚至有观众认为,王心刚与王晓棠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这时王心刚的一句话,却令他差点“坠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面对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王心刚“诚惶诚恐”。

他将自己已婚、且已是孩子父亲的消息放了出去。

可这个消息不仅没有得到祝福,反而令他妻子处在“风口浪尖”。

他们认为他的妻子压根配不上王心刚,纷纷开始抨击她。

可对王心刚来说,这却是他始终如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与妻子杨昭采是在1959年成的婚,两人无比幸福甜蜜。

婚后妻子更是为了他放弃事业,将精力全放在他们的小家上。

正是因为有妻子的大力支持,王心刚才没有“后顾之忧”。

当妻子在替他孝顺长辈时,他才能全力打拼事业。

因此,他的内心对妻子一直是亏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成名就之时,身边的莺莺燕燕他自觉远离。

工作之余,他将所有的时间用来陪伴妻子和家人。

家是他的“大本营”,而家人则是他前进的动力。

即使有一天,家人成了他的“阻碍”与“绊脚石”。

他依旧坚定选择家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有不测风云。

妻子因闺蜜的突然离世深受打击,承受不住的她患上了抑郁症。

她的脾气喜怒无常,有时会突然大哭、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觉。

王心刚就这样开始马不停蹄地“两头跑”,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工作。

即使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他却从未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有条件给妻子治病,王心刚无法放弃拍戏。

有时熬好的药被妻子打翻,他就端起碗来重新去熬,毫无怨言。

为了安抚妻子的情绪,王心刚会给她放音乐、会陪她聊天。

日复一日,功夫终究没有辜负苦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心刚的精心照料下,杨昭采逐渐恢复如初。

直到此时,王心刚终于能放心地重返大荧幕。

《侦察兵》《南海长城》《知音》等令他囊括无数大奖。

与此同时,他也被选拔为八一制片厂的副厂长。

在此期间,他一直兢兢业业,厂里给他配的汽车他一次未坐过。

他说:“我就是个普通人,骑车上下班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55岁的王心刚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宣布退出影坛。

后来,为了帮儿子照顾孩子,他与妻子一同去美国了一段时间。

或许因为对祖国的思念,王心刚并未在美国待多长时间。

回国时,他将儿子一家老小全部带了回来,落叶归根。

如今的他一半时间在大连,一半时间在北京。

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王心刚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拥有少将军衔的他获批“副军级待遇”。

同年,他被评为“建国四十四年十大影星之一”。

“表演艺术家”的称号对他来说,简直是实至名归。

最后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是在电影《我的长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年,74岁的他在息影20年后,带着军人使命再度亮相。

自此之后,他便未曾在公众视野中露面。

而是过上了他梦想的游泳、跑步、遛弯的“小老头”生活。

无数热情影迷希望王心刚能够重新出山。

但他却只是说:“我老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用“表里如一”这个成语来形容王心刚再适合不过。

无论外在还是内心,他都是实打实的“美男子”。

这样的他,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而如今,能与他相媲美的还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