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主编 导读
高等教育理念与组织变革译丛
(周光礼/主编)
主编简介
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高等教育学是西方的产物,西方高等教育的许多理论、范畴和方法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于全人类共同文明成果。高等教育学要建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要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大胆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充分吸收其积极成果。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翻译了这套“高等教育理念与组织变革译丛”,以系统全面地反映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现状和成就,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借鉴。
“高等教育理念与组织变革译丛”精选西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富有影响力的专著,学术水平高。例如,《当代大学的动态演变:增长、增累与冲突》《寻找乌托邦:大学及其历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二战至互联网时期):政府、私营部门和新兴的网络虚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高等教育与社会》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系列讲座”的名家成果。这些著作直接面向问题、面向实践、面向社会,探讨高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者用大量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来阐述相关理论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性较强,具有现实参考价值。例如,《大学变革之路:理解、引领和实施(第二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应用导向。这些著作涉及高等教育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即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研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例如,《卓越性评估:高等教育评估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版)》和《完成大学学业:反思高校行动》涉及本科教学,对中国一流本科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高等教育理念与组织变革译丛”展示了当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途径,它的出版将填补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点,为读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各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提供高等教育研究的崭新知识体系,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知识创新提供参照与借鉴;它所提供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新的概念框架和思维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和增强理论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丛书 介绍
《当代大学的动态演变:增长、增累与冲突》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2年6月1版1次
定价:58.00元
本书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研究者尼尔·J.斯梅尔瑟于201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系列讲座”的扩展版,讨论了美国当代大学的动态演变过程,首次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中的一个变化原则:结构增累。本书第一章提出了关于美国高等教育变化的原则,第二章追溯了这些原则带来的后果,第三章对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趋势和主要问题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作者简介
尼尔·J.斯梅尔瑟(Neil J. Smelser),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研究者,曾是斯坦福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主任、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1958年,他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撰写了包括《集体行为理论》在内的15本学术专著。
译者简介
胡志清,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学术英语、英语文体学等。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于1998—1999年赴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Goldsmiths)学院访学,2011—2012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IUPUI)访学。曾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等。在《当代语言学》《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多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
刘琏玮,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杨梦青,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目录
第一章 美国大学的动态演变 /001
第二章 动态演变的后果:大学学术政治、冲突及不平等 /047
第三章 当代趋势:诊断和条件预测 /091
主要参考文献 /132
致谢 /158
译后记 /159
《研究型大学的使命:高等教育与社会》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2年6月1版1次
定价:58.00元
本书源于美国教育家哈罗德·T.夏普罗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系列讲座”上的发言。第一章阐述了作者对大学与社会动态关联的看法;第二章论述了美国大学发生转型并形成自己特色的背景和过程;第三章讨论了人文教育、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分析了大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并论述了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简介
哈罗德·T. 夏普罗(Harold T. Shapiro),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1956年获得麦吉尔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密歇根大学任教,并于1980—1987年担任密歇根大学校长一职。1988年他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第18任校长,历时13年,至2001年卸任。在任职期间,夏普罗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他重新认识了大学的社会角色,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办学理念大力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发展。
译者简介
冯学芳,1990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等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已出版《中国语言与文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多层分析》《英美影视语言与文化》等著作8部。
目录
第一章 大学与社会 /001
第二章 内战前大学的转型:从正确思考到人文教育 /033
第三章 人文教育、自由民主和大学之魂 /071
第四章 科学进步中的伦理层面 /099
主要参考文献 /134
译后记 /150
《完成大学学业:反思高校行动》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2年7月1版1次
定价:98.00元
在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以降低高等教育门槛,成功提升了高等教育入学率,同时减少了贫富差距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然而,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人数并未显著增加。本书作者文森特·廷托曾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留校率和学业成功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反思,而本书关注的是实践层面,即高校应当采取哪些有效行动来留住学生,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作者基于促进学生留校率提升的四个环境要素——学业要求、学业支持、评价与反馈和学业参与,提出了一个普适性的高校行动框架,详述了创造这些要素的行动方案、具体措施及政策保障,并提供了成功案例分析。作者指出,学生取得学业成功,需要高校确保行动方案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同时需要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文森特·廷托(Vincent Tinto),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理论家,雪城大学杰出终身教授,曾任该校高等教育项目主任,1990—1996年任美国国家教学、学习与评价中心副主任。他在学生留校率、学习社群对学生成长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发表了约50项重要学术成果,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著作《放弃大学学业:反思学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是学生留校率和学业成功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
译者简介
李菁,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形象学、话语分析等。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多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和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文学译著2部,主编出版全国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核心教材1部。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001
第二章 学业要求 /013
第三章 支持 /031
第四章 评价与反馈 /071
第五章 参与 /085
第六章 行政措施 /109
第七章 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147
附录A 留校率和坚持学业率 /163
附录B 留校率和问责制 /189
注释 /197
主要参考文献 /221
致谢 /309
译后记 /312
《大学变革之路:理解、引领和实施(第二版)》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4年3月1版1次
定价:98.00元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关于大学变革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探讨了在当前环境下大学变革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变革进程的外部环境因素。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变革的类型,塑造变革进程的社会经济、组织架构、文化等外部因素,以及变革推动者及其领导力和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个理解大学变革的多重框架体系,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以上三个方面如何对大学变革起到综合作用,以帮助大学领导者设计最优的变革方案。第三部分探讨了当今大学变革者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资源。本书既涵盖了个案研究、教学问题和实用工具,又特别将变革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展现了在理解、引领和实施大学变革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新鲜而深刻的见解。
作者简介
阿德里安娜·基泽(Adrianna Kezar),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博士,现任南加州大学教授,同时任该校普利亚斯高等教育中心主任。作为高等教育变革、治理和领导力方面的专家,Kezar已经出版26本专著和发表100余篇论文,研究方向涉及非终身教职教师和员工、STEM 改革、团队协作、领导力发展和高校变革等,研究成果经常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引用。Kezar不仅在普利亚斯高等教育中心负责有关教师管理和学生发展的德尔菲项目,还定期为各高校、学术团体和国家机构提供咨询。
译者简介
彭艳,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毕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讲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口笔译相关课程。多次为企业、国际赛会、国际学术会议等承担口笔译服务,出版翻译教材两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部分 从不同角度思考变革
第一章 变革的必要性 /003
第二章 变革的伦理问题 /022
第三章 变革理论——变革推动者指南 /041
第二部分 理解变革的多重框架
第四章 变革的类型 /065
第五章 创造深层变革 /082
第六章 变革的环境 /104
第七章 变革领导力和能动性 /128
第八章 多元理论变革方法 /151
第三部分 当前变革推动者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变革实施中的阻力和障碍 /187
第十章 超越院校层面将变革扩大化 /205
结论 /237
附录A 变革案例研究 /240
附录B 变革工具包 /248
附录C 变革准备因素调查表 /250
附录D 大学变革过程评价表——以STEM改革为例 /255
附录E 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的高影响力管理办法 /258
主要参考文献 /266
致谢 /281
《卓越性评估:高等教育评估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版)》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4年3月1版1次
定价:98.00元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基于数百万名学生、几十万名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一千多所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数据,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评估评价模式、方法和效果等进行了批判式分析,详尽地讨论了如何在教育和社会科学中开展应用研究。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输入—环境—结果”评价模型,对该模型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意识地将个人观察、个人经验与技术手册上的解决办法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整个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W.阿斯丁(Alexander W. Ast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誉退休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院院士。曾任美国教育委员会研究主任,创建高等教育研究院、机构合作研究项目。曾获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颁发的杰出研究奖和研究成就奖等。1985年,被《变革》杂志的读者评选为“极富创造力和洞察力的思考者”。安东尼·L .安东尼奥(Anthony Lising Antonio),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斯坦福高等教育研究院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平等性问题。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余篇。
译者简介
唐旭日,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学科方向为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包括隐喻计算、语义演化计算、语义韵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提出了动态隐喻论,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
目录
第一章 评估的思想与逻辑 /001
第二章 评估的概念模型 /016
第三章 评估成效 /035
第四章 评估学生输入 /058
第五章 环境评估 /074
第六章 评估数据的分析 /087
第七章 评估成效的使用 /120
第八章 数据库建设 /141
第九章 评估是对学习者的直接反馈 /170
第十章 评估与公平 /185
第十一章 评估与公共政策 /204
第十二章 评估的未来 /218
附录 纵向数据的统计分析 /240
注释 /29
2主要参考文献 /297
廖智:命运将她打落深渊,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说新语〉风物》:梦回风流魏晋,一览市井百态与人间烟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来,喝杯茶,看看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