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娃哈哈的主人?
封面 I 娃哈哈官网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昨日今晨的一场风暴,将宗馥莉置于舆论中心,也将娃哈哈的“另一面”公之于众。
“接班人”请辞、员工举报信、叔叔发文“背刺”、高管离职.....大众想象中的豪门“宫斗”与商战戏码似乎在宗馥莉和 娃哈哈身上正进行着最现实的演绎。
图源:微博网友
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表示:“现在区委政府领导正在研讨中。请耐心等待,以官方答复为准。”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证实,宗馥莉提交辞职信一事确实属实,“不过事发突然,娃哈哈公司内部很多高管都不知情。”
而事件的主角宗馥莉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这显然不是一家正常运转的企业该有的样子,一切的指向异常明显:接班140余天的宗馥莉,似乎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般顺利。
如果这一切为真,那宗馥莉似乎在用一种决绝的方式,审判着当下的娃哈哈。
今年2月,在宗庆后的追忆会上,宗馥莉说:“曾经,他(父亲)的肩膀是我看世界的瞭望台,如今我的双手将会成为他续写饮料传奇的笔耕者。”
如今,当父亲的“肩膀”不在,宗馥莉续写娃哈哈饮料传奇的梦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少了父亲的庇护,宗馥莉的难肉眼可见, 娃哈哈的宗馥莉时代似乎并没有到来。
图源:微博网友
在那封网传的请辞信中,宗馥莉称:“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东就本人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本人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
本以为这又是网络编织的 谣言,但随着越来越信息的披露,这封信也正在变得越发真实。
先是有知情人士直接确认了宗馥莉请辞的消息,后又有经销商透露,对于传闻一事,自己早上已经和总部进行联系,目前娃哈哈高层内部确实存在一定矛盾和分歧,但正在解决中。
在行业人士看来,“辞职函”事件反映出宗庆后离世后,娃哈哈集团核心团队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而随着“辞职”风波的发酵,一份十余天前的前员工举 报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图源:第一财经日报
内容直指宗馥莉多条“罪状”,称其在业务上通过转移订单、转移利润甚至转移资产的手段,把原属于国有持股的娃哈哈集团权益转到她自己的宏胜集团来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
而与“事”相对应的,还有“人”的变动。
不久前,娃哈哈内部有一批老将接连离职。其中包括曾进入过娃哈哈高层的蔡雷,曾任职娃哈哈东北片区总经理的刘海,以及曾被看作是辅佐宗馥莉老臣之一、担任常务副总的潘家杰。
有经销商表示,“宗馥莉想要推动上市,影响了员工持股和相关利益,股权是主要矛盾。”
根据证监会要求,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时,员工持股计划需要进行股东穿透处理,穿透后最终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但娃哈哈持股股东人数已超过1.5万人,这中间的人数差距,并不好处理。
一切都在表明,宗馥莉并没有让所有人服气的绝对话语权。
如果说宗庆后还能以娃哈哈创始人的身份平衡各方利益,但新上位的宗馥莉可以依靠的似乎只有手中的股权。
但在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中,拥有国资背景的杭州上城文商旅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46%,宗庆后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为第三大股东,持股24.6%。
值得一提的是,宗馥莉在宗庆后去世后接手了父亲名下多家公司,但她并未接手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也并未成为董事长。
虽然娃哈哈到底谁做主,不能只看表面的股权比例,一是得考虑一致行动人,二是得看管理上的权利约定。
但从迟迟未能坐稳“掌门人”位置的现实处境来看,宗馥莉的接班人之路并非畅通无阻。
以后来者的视角去审视这场风暴,必然能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
“水面之上”的宗馥莉在宗庆后离世之后,的确展现了一个合格甚至优秀接班人应有的姿态。
3月初,娃哈哈发出致全体销售人员的一封信,其中提到:现在,是娃哈哈受到空前关注的时刻,为了支持打好销售战,公司组建了终端铺货突击项目 组,目标是“让所有人看得到、买得到娃哈哈产品”。
图源:新财富杂志
时至今日,娃哈哈在终端的铺货规模正是宗馥莉杀伐果断的最佳佐证。
彼时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的演讲中,宗馥莉作为实干派,以务实的思维剖析了中国饮料行业的新环境、新趋势、新动能与新愿景。称自己既是一名在行业摸索了20年的“老兵”,也是接过企业经营“接力棒”的“新将”。
而在1月份的一次采访中,她直言:“虽然娃哈哈已经发展了37个年头,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仍然感觉我们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创业。事业光是靠守是很难的,需要不断去开拓、去创造”。
这些“信息”拼凑出的显然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碌碌无为守业的“接班人”形象。
这也是外界所期待的,但在娃哈哈企业内部,宗馥莉的“表现”指向的显然是重新分配那一块蛋糕。
于是,“水面之下”的宗馥莉也在这场风暴中浮出水面。
在接任的这几月里,宗馥莉在内部掀起的一系列改革风暴。
对员工,要求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部门原来是早九晚五,现在是早八点半晚五,午休时间还从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一个小时。
对管理者,对原来中高层人员频繁更换调整,导致不满。今年5月,宗馥莉更是一口气将三十多名中层领导,由正部级降为了副部,同时还引入了部分原宏胜集团的管理人员。
但从如今的“辞任”风波来看,宗馥莉的这些变动本身似乎引起了巨大的不满与反弹。
有内部人士直言,宗馥莉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太急了。
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宗馥莉的“任性”向来如此。
崇尚西式管理的宗馥莉与在娃哈哈施行“家文化”的父亲完全不同。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有一次女儿宗馥莉在辞退员工的时候,宗庆后发脾气了,最后还把员工给请回来了。
而此前在对待代言人王力宏的问题上,宗馥莉同样“毫不留情”,她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讲到解约:“我不喜欢王力宏,觉得他太老了。”
如果说曾经的杀伐果断与今日的改革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少了宗庆后这个“靠山”。
这场风暴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尾,如今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宗氏父女的权力棒交接,远比想象中艰难。
不过从目前流露的信息看,这显然也不是一出单方面的“逼宫”戏码。
因为作为娃哈哈的第一大股东,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5月,就曾与宗庆后商谈过娃哈哈集团股份的退出事宜,彼时宗庆后还表示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
然而,因为当时的“达娃之争”,两方的商谈被迫暂停。
而反观宗馥莉手中的筹码,也很大。
一方面,在宗庆后离世后,在于娃哈哈相关的数百家企业中,宗馥莉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就有109家。
其中就包括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这家核心企业,而在宗馥莉掌权的诸多企业中涉及饮料、食品、电商、物流、包装、营销、广告、投资等各领域,涵盖娃哈哈的上下游产业链。
另一方面,宗馥莉的另一张王牌便是成立于2003年的宏胜饮料集团。
如果说掌管娃哈哈是继承父亲宗庆后的衣钵,那宏胜便是宗馥莉的嫡系。时至今日,宏胜集团在全国共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为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宗庆后曾称赞:“她公司(宏胜饮料集团)的利润率比我(娃哈哈)高。”
图源:天眼查
只是随着今年7月初,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的职位由董事长变更为执行董事,也让这件事充满变数。
但相较于娃哈哈的近乎“空降”,由宗馥莉一手养大的宏胜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宗馥莉的难题显然不是她个人的,从更宏观的意义上讲,这是整个中国企二代的难题。
从2017年至2022年,约3/4的家族企业面临交接班,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波代际传承浪潮。
家族企业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传承,父辈们的成功必将在某一天交付于后代。
但面对这个全新且宏大的时代命题,在中国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与复制。
从王思聪到胡佳佳再到刘畅,这些给出答案的顶级富二代们似乎并没有令父辈们满意。
但“宗馥莉们”没得选,也必须选。
如果说“不怕孩子花天酒地,就怕孩子想出成绩;不怕孩子纸醉金迷,就怕孩子证明自己”只是纯粹的笑谈,但更现实的问题是,失去了父辈的庇护,商业的残酷性很多时候一点也不留情面。
更何况有仪式感的交接尚不能成功,还有更多临危受命的“变故”。
前不久,财经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A股存在着38位90后董事长,其中临危受命的就有16位,占比高达42.1%。
有人锒铛入狱,二代不得已仓促上马;
有人突然离世,二代不得不接过重担。
但在巨量的财富和权力面前,几乎无人经得起诱惑,更多是如杉杉集团后妈与长子的狗血“夺权大战”。
相较于他们,宗馥莉的“交接”风波似乎瞬间失去了戏剧的张力。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相同的,创业难,守业更难。
继承家业,是贯穿二代们成长的一个永恒话题。
也是创一代们在寻找打破“富不过三代”的方法论。
但时至今日,似乎并没有人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当然是悲剧的,但或许富二代接班这件事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可言。
只是对于宗庆后独女的宗馥莉而言,在承受父亲的遗志之外,还有更多来自被外界“捧上神坛”的期待:
她需要成功,而且必须成功!
这是宗庆后的光环赋予她的使命,也是外界的期待所渴望遵循的豪门成功学叙事。
曾有记者问宗庆后,“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于什么?”
宗庆后回答,“是更强大的娃哈哈。”
也曾有记者问宗馥莉,“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
宗馥莉说,“等于零。”
或许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没有人可以改变,也很少人去相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