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为你舌战群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字:爽!

最近,有一个女生发出了家庭聚会时的一段视频。

明明开开心心的聚会,亲戚偏偏数落起了女生,什么再不结婚就没人要,太瘦不好生养,就连养猫都成了不务正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端起了长辈的身份,一直在说教。

女孩心里有气,但碍于对方是长辈,根本不好开口,也只能低着头不回应。

就在她如坐针毡的时候,爸爸开口了:

“我幺儿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方不依不饶,又说不生孩子的女人不完整,爸爸直接回怼:“如果不生娃的女的就不完整,那男的天生就不完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一见自己落了下风,立刻搬出老一套“我这是为她好”,爸爸也立刻接招:

“你也不要说是为她好的那种话,如果你是真的为她好,那你可以给她点钱,而不是对她指指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来有回,把亲戚们说得完全熄火之后,爸爸还不忘人情世故:“说了不生气了吗,干一个,干一个。”

等到聚会散场,爸爸这才露出真面目,咬牙切齿地说:“说我幺儿,空山新雨后,要他嘴巴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被说教的委屈也一扫而光,只剩下被撑腰的幸福,和被父亲认同的满足感。

米粒妈还没从感动中缓过劲来,点开评论区,却发现画风突变。

“很多父母在这种时候,只会站在对立面和亲戚一起。”

“我妈是和亲戚一起说我,我爸叫我别回嘴礼貌听着。”

“现实当中都是跟着骂的父母吧,还带着无奈的口吻说,我管不了,不听话,你们帮我多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面对这种不是大是大非的冲突时,父母和外人一起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想也知道孩子到底会有多寒心。

说起来,米粒姥爷曾经的经历也可以说是“爽文”了。

我伯伯家的堂哥,初中就辍学在家,也不出门工作,就一直在家打了二十几年游戏。他爸妈看不下去了,就给他掏钱,让他出门自驾游,结果不小心撞了人,赔了对方一大笔钱。

这位堂哥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东挪西凑才把钱赔上。可是这么多年,信用卡的欠款越滚越多,最后累计欠了几十万。

结果离谱的事来了,米粒妈的奶奶和那位堂哥的爸爸一致认定,这笔钱应该由米粒姥爷来还。荒唐吧?

他们对米粒姥爷说,这可是你亲侄子,你不管谁管呢?还好米粒姥爷拎得清,当时就反击回去了。

结果那位伯伯从此就记恨上了米粒姥爷,在那之后再也不和我们家来往了。

还记得前段时间家访的赵某英老师吗?

要求孩子亲手砸手办,扔掉心爱的的漫画和卡片,还打着“为你好”的名号。

可是,失去心爱物品的伤心,远没有父母和赵老师站在一起,面带笑容地看着自己不得不屈服时的得意令人心痛。

家长嘴上说着,“我们说都不听,就得老师你来管。”

然后满面春风地看着孩子不能反抗,只能垂头丧气地附和老师的批评。

在那一刻,孩子孤立无援,以后的日子里,米粒妈相信,他再也不会开口向父母求助。

有些人都觉得,这点小事至于吗?当面怼别人多不体面啊。

米粒妈想说,这些父母不放在心上的小事,很可能就是压在孩子心口的石头。

一次次累积,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伤心,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也越来越少。

看似重要的“体面”,其实只是外人动动嘴皮子后给自己留下的盾牌,但父母破坏的,却是实打实的亲子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小时候过年哪个场景让你记忆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高赞回答格外心酸。

不是吃了什么好吃的,也不是换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而是在亲戚聚会时自己被一桌的大人嘲笑胖。

听着大人们哈哈大笑的声音,她本就无地自容,父亲却在一旁揭短“一顿得吃三碗米饭”、“都吃撑了也不放下碗”、“衣服都穿不进去了”......

那一刻,明明身处温暖的房间,可她却感觉有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把自己浇了个透心凉。

当众揭短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她不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还让她格外在意自己的身材,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哪怕现在已经独立,在家里也有了话语权,她仍是多吃一点就催吐,导致严重脱发、月经失调,身体多项指标都亮了红灯。

没有人能想到,就那一句话的杀伤力,对孩子的影响有这么大。

可是,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仍在寄希望于“不破不立”,“先抑后扬”的教育方式。

米粒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及一位爸爸把双胞胎女儿杂乱的房间,拍视频发到班级群的故事。

两个孩子的房间的确是让家长血压飙升,父亲打骂之后没有效果,就想着让她们丢脸一次,以后就会彻底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和孩子站在对立面的父亲,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想借助外部的力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可问题是,这样做孩子的羞耻心是找到了,自尊心也碎了一地。

知耻而后勇,从来不适用于孩子,因为碎掉的自尊,不会成为他们改变的动力,反而会成为前进的阻力。

之前刷到过一位小学老师的帖子。

班上有一个小男孩,梦想是世界级拳王,所以每天都在打架,自然也不听课、不写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是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也不是私下里数落他,而是一次次给他戴高帽。

一个星期没打架,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他。

做对一道题,老师就大声赞扬他有进步,接下来会做对更多的题目。

在老师坚持不懈的鼓励下,孩子眼里也有了光,他不再打架,而是主动写作业,还积极竞选班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变了,从一个“无可救药”的后进生,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如此遥远的距离,竟然只需要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就足以跨过去。

这也恰恰说明,成长的驱动力不是贬低,而是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人大附中家长会在网上火了,有一句话米粒妈觉得很有道理:

学生是司机正在开车,而家长是副驾驶。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不让孩子紧张似乎就是最大的帮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孩子们的心声也大多围绕着一个点:希望父母给我提供一些情绪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不好说一句“下次努力”,打不起精神鼓励一句“今天加油”,也就相当于坐在副驾驶帮忙放音乐吧。

孩子年龄越大,父母精神上的支持越重要,哪怕不是雪中送炭,也一定是锦上添花。

开头爸爸为她舌战群儒的女孩,在29岁生日的时候,收到过爸爸的一则视频。

视频里,爸爸讲了自己对女儿的担忧,但这份忧虑不是她工作不好,也不是还没有结婚,而是女儿越来越不爱跟爸爸妈妈沟通了。

这种在很多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事,在这位父亲看来,并不是不值一提,因为这种变化可能代表着孩子不快乐了。

“你已经好久没有跟爸爸说过你的烦心事了,你是不再有烦恼呢,还是不在爸爸妈妈面前有烦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对爱好的不感兴趣,都落在爸爸的眼里,女儿照顾父母,成熟的变化,也都被爸爸记在心里。

他一次次告诉女儿,你才29岁,不要急,只要能够做一个快乐的大人就算值得。

这个视频看得米粒妈心里也暖洋洋的,更别说女孩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虑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治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后的很多人,在父母眼里,意味着已经成为成熟的大人,需要变得越来越强大。

可与此同时,他们的心里也会有一些说不出的忧愁,组成了焦虑,在心底一点点积压。

到最后,很可能就变成了他们一时难以越过的高山。

米粒妈一直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并不是说要一味纵容和溺爱,而是在他们无法独立跨过困难时,伸手帮上一把。

而这个忙,可能很不起眼,对孩子却意义非凡。

比如,当孩子期末成绩不好,钻进了牛角尖时,可能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无论成绩如何,爸爸妈妈都很爱你”,就能让他倍感温暖。

或许这些小事孩子不会求助,甚至自己花些时间也能熬过去,但父母给予的支持,却会化作另一种能量,储存在心里。

令人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成为孩子的后盾。

初中的女儿明明成绩优秀,却为了每天的作业内耗,甚至到了频频生病的地步。

妈妈没有要她再坚持一下,而是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请求减免作业,为女儿撑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在大城市力不从心,每天都疲惫不堪,父母也会告诉他,不必追求优秀,只要能健康地生活做什么都可以。

还有考研失败的女孩,不甘心想再来一次,知道可能会再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赌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但妈妈坚定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每一个瞬间,都是一股暖流,流过孩子的心里,也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不仅仅会化作温暖的回忆,更是一股可以在将来抵御一切风霜雨雪的力量。

父母子女注定渐行渐远,但父母的爱与支持却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你多一次撑腰,孩子多一分力量。

前路有光,身后有我,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