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和同级合资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些话在汽车领域经常被提起,几乎成了业界的“口头禅”。我们的确起步晚,也确实一直在进步。只不过国外的汽车大厂也不是“芝诺之龟”,并非追赶不上。
20年前,上面那些话都没有错。那时候国产车确实不行,除了价格便宜以外,技术、产品全面落后于合资品牌。10年前,实际上国产车已经可以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了,虽然在变速箱匹配,底盘调校上经验有所欠缺,但是配置更高,价格也更便宜,性价比是完全不输的。只不过那时候的认知还没有扭转过来,只是凭借旗鼓相当的产品,很难在合资手中夺回市场。
而现如今,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在产品、技术等各个维度实现了全面超越,而且是遥遥领先。从销量、技术、产品等多维度,这一事实都可以得到证明:
一、销量:
以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例,前10名中有6个是国产品牌,而且前4名全都是国产品牌。合资前三名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加起来都赶不上第一名的比亚迪。
我们再看国别市场份额变化,除了自主品牌以外,日系、德系、法系、美系、韩系以及其他欧系的增速都是负的,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7.8%。也就是说合资车在节节败退,而我们国产自主品牌则在高歌猛进,步步为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得新能源者得天下,传统燃油车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燃油车销量只能代表现在,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才是未来。而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前十的,除了一家特斯拉以外,其余九家都是国产品牌。
特斯拉虽然排在了第三名,但实际上销量还不足比亚迪的零头。而且销量同比下跌了5.4%,是前十名中,除了广汽埃安以外,唯一一个负增长的。
二、技术:
在比亚迪总部的礼宾厅内,有一面专利墙,中间有八个大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代表着比亚迪的理念,同时也是我们国产品牌崛起的核心。我们在燃油车领域的确起步晚,在发动机、变速箱领域被人卡脖子,面前一座座专利壁垒让我们难以前行。
好在,我们国家高瞻远瞩,一代代汽车人坚持不懈,终于在新能源赛道得以换道超车,迎头赶上。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吉利有雷神(参数丨图片)混动,奇瑞有鲲鹏混动,长城有柠檬混动,长安有蓝鲸IDD,东风有马赫动力,上汽有DMH……电池技术也是如此,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埃安有弹匣电池,长城有蜂巢电池……
其实我们从各车企的研发投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比亚迪在2023年研发投入近400亿,销量最高,研发投入也是最高的,销量背后是技术水平在支撑。上汽集团、蔚来、长城、理想研发投入也都超过百亿元,虽然短期内回报并没有直接在销量层面得以体现,但依然可以看出品牌向上的决心。
技术层面的比拼,是最为正向地卷,卷技术的结果是一起向上,顶峰相见。
三、产品:
近两年关注车市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国产品牌新车层出不穷,新技术比比皆是。比亚迪刚发布完第五代DM技术的秦L、海豹06,宋L又要来了。奇瑞的山海系列,新车一个接着一个。吉利银河、长安启源,敢正面接下比亚迪价格战。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也都要开启新的品牌序列。
而反观合资品牌,大众主销的还是朗逸、宝来、途观、探岳、迈腾、帕萨特,除了ID系列,大多数都是十年前的老面孔。丰田依旧主打卡罗拉、雷凌和凯美瑞,省油的标签被比亚迪抢走之后实在是拿不出像样的产品予以应对,市场份额也是江河日下。本田依旧是思域和CRV,日产就剩下一款轩逸在靠打折求存。就连豪华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都不得不放下身价,降到20万以下才能和国产品牌竞争。
四、写在最后:
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中,比亚迪李云飞提出:携手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这才是中国汽车下一步要做的事。在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已经实现了登顶,已经成了消费者最好,乃至唯一的选择,之后则应该放眼全球。在国内,分比亚迪、吉利、奇瑞、荣威、名爵……在国外,很大程度我们都会被称为“华系车”。不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是难以分割的。
携手是比亚迪的格局,同时也是众多国产品牌走向海外最好的选择。我们中国汽车有目前全球最强的产品力,会被消费者喜欢,也会被竞争对手忌惮。但想要令人尊敬,还需要所有品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