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许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都会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而印度却用亮闪闪的"屠龙刀"如沃尔玛、诺基亚、小米等众多跨国公司,都曾遭受过印度政府的剥削。

尤其是去年8月,印度税务部门甚至向比亚迪开出7.3亿卢比的“天价罚单”,指控其偷税漏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比亚迪在印度一共才售出了1960辆汽车。

如此一看,这简直就是明抢!印度这种"收割"外资的做法,他们究竟还想不想发展经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天价罚单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都非常亮眼,但在印度市场却遭遇到了一系列困境。

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本应是比亚迪拓展海外业务的理想之地。然而,事实很美好,现实却太过骨感。

比亚迪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主要以生产电子元器件为主。直到2021年,该公司才正式在印度推出电动汽车这项新兴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比亚迪在印度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印度的销量却一直不尽如人意。2022年,比亚迪在印度的销量一共才只有1960辆,与在其他国家的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是印度政府对外资的态度,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印度官方一直都在强调欢迎各国外资的加入,但实际操作中却频频出现“刻意”针对外企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8月,印度的这种极不友好的行为,再度引发了国际上的关注。印度税务部门针对比亚迪展开了一项税务调查,随后便直接指控其涉嫌偷税漏税。

更令人震惊的是,印度税务部门直接向比亚迪开出了高达7.3亿卢比(约合900万美元)的天价罚单。

综合比亚迪在印度的实际销量,这一笔巨大的罚款金额,就显得格外的离谱。如此巨额的罚款与其实际业务规模完全不成正比,不禁让人怀疑印度政府的真实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疑问,印度一方给出了明确的解答。之所以给比亚迪开具金额如此巨大的罚单,是因为比亚迪所缴纳的税款比实际应缴纳的少了很多。

据说,印度针对电动汽车类零件与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不同,组装好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收取标准是70-100%,进口汽车零件的进口关税的收取标准15%或35%。

比亚迪进口汽车零件,再在印度进行组装的行为,引起了印度政府的不满。印度觉得比亚迪进口的部分汽车零件,并不符合零部件进口的税收政策,需要按照整车的税收标准缴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官方的这一说法,简直就是强词夺理。既然一开始为了把新能源电动汽车组装产业留在印度,做出了进口关税差异收取的制度,现在又开始对这两项进口关税混为一谈。

我们忍不住怀疑,这会不会是印度官方设下的“陷阱”。等到外企完全进入到印度市场以后,就身不由己了,具体怎就都是印度官方的“一言堂”了。

而且,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针对外资企业,采取如此严厉的“惩戒”措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印度政府针对外资企业的剥削行为屡见不鲜。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芬兰的通信巨头诺基亚,以及中国的科技公司小米等等,很多家知名外企都曾在印度遭遇过类似的困境。

印度的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外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打击了外国企业进军印度市场的热情,严重的影响了印度在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声誉和前景。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外国投资的加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印度政府的这种极端的做法,无疑是把“财神爷”挡在了门外。长此以往下去,印度的发展,与“闭门造车”一般无二。

这一笔意外的“天价”罚款,再结合发展方向并不明朗的印度市场,对比亚迪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虽然比亚迪对这笔“天价”罚款还存在质疑,但是为了能够继续在印度发展,还是乖乖的如数缴纳了这一笔“天价”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的应对之策

比亚迪原本还雄心勃勃地计划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甚至提出了10亿美元的投资方案,希望与当地企业合作生产电动汽车及核心配件。

然而,印度政府以"偷税漏税"为由,无情的打击了比亚迪电动汽车发展的决心,使得比亚迪的扩张计划瞬间化为泡影。

比亚迪意识到,在印度市场继续发展电动汽车业务,将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印度政府的压力,比亚迪不得不调整在印度的经营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比亚迪开始转变发展策略。于是,比亚迪果断调整发展方向,将业务重心转向为苹果公司代工手机。

这一决策,既能保持比亚迪在印度市场的存在,又避免了与印度本土车企的直接竞争,大大的避免了印度政府针对比亚迪的可能性。

比亚迪的这种战略转型,展现了中国企业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通过"蛰伏"的方式,比亚迪不仅维持了在印度的业务,还为未来可能的市场机遇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暂时放弃了电动汽车业务,但比亚迪显然并未放弃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一旦印度电动汽车市场成熟,比亚迪很可能会重新评估其战略定位,重返汽车行业。

这种策略调整虽然出于无奈,但也体现了比亚迪的长远眼光和战略耐心。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灵活应变或许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立足的关键。

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比亚迪的战略耐心,或许可以决定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随着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比亚迪很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在印度的战略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针对中国的原因

我们有理由怀疑,印度对比亚迪强行巨额罚款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事实上,印度政府此类做法并非针对中国企业的特例,而是其一贯的对外资企业施压手段。

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一直以来都非常的矛盾。一方面,印度渴望吸引外资推动国内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外企过度壮大影响到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因此,印度政府经常采取各种方式对外企进行限制和打压。比如曾对沃尔玛、亚马逊等跨国公司,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甚至直接否决这些企业在印度的扩张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比亚迪“天价”罚款这一事件中,印度政府的做法更显得咄咄逼人。印度官方表面上以税务问题为由进行调查,实则是为了打压比亚迪在印度市场的快速扩张。

尽管比亚迪在印度的销量并不高,仅2022年售出196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但印度政府仍然对其处以高达6400万人民币的罚款。这一巨大数额,明显带有可以打压的政治意图。

这很容易就让人想到,印度政府对比亚迪采取如此强硬态度,其真实目的除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考虑外,还与中印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和地缘政治因素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印度担心外国企业过多占领印度市场,就通过设置各种障碍的方法,限制比亚迪等外资车企的发展,为本土企业争取更多的成长空间。

同时,印度的这种做法,也明确的体现了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戒备心理,担心将来会过度依赖外企,容易把自己国家至于被他国左右的局面。

当然,中印两国长期以来在边界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也是印度针对中国企业的原因之一。印度这种战略竞争的“霸权”心态,也更加直观的反映在了其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国际社会中,竞争与合作并存。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我们应当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双重价值,既要保持必要的竞争精神,又要积极推动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

资料来源:

《投资计划受阻后,比亚迪在印度又陷入税务风波?》—观察者网—2023年8月2日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08_02_7036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