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由武昌、汉阳和汉口三地组成的城市,长江和汉江是这三个区域的天然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武昌、汉阳和汉口称为武汉三镇,曾经的武汉三镇,无论从城市规模,还是人口数量,亦或是经济的容量,都是对当时武汉的简约风格的最佳描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早已完成蜕变,称为新一线城市,虽然还有人称武汉为三镇组成,但是没有人把武汉当做三镇的合并,武汉三镇反而成为一种历史的称呼被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汉的城市界面不断刷新,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武汉毅然不是三镇割据的格局,作为后起之秀的光谷已经被成为武汉的第四镇。

从光谷的发展,可以看出武汉的发展变迁,以及武汉发展的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光谷正式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四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并获批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谷正一步一个脚印大步迈进,从目前来看,光谷的新中心是马蹄莲的建筑标识,其承载光谷一路向东发展,重心迁移的代表和象征,而对于光谷,绝大部分人认知的地标还是光谷转盘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谷转盘起建于上赛季90年代,那时候车少人少,在光谷转盘跑步都没有什么问题,要知道大概在2000年左右,鲁巷广场才修起来,当时还没有光谷这个概念,鲁巷购物广场中心基本就是现在光谷这个区域的最大商业中心,整个路上基本都没有什么车,现在步行街那一块,基本都是城中村和大工地,根本不会有人往这个方向走,车流基本都是去鲁磨路和雄楚大道方向。

在当时,转盘完全够用,甚至有时去转盘中心的环岛散步,车流不大,尾气也不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谷转盘从门庭冷落,到门庭若市的转变,大概是从2006-2008年光谷步行街修起来,当时大洋百货有那个大球的地方,那个时候就感觉人流量突然就大了起来,再加上周边各大学校云集,每到法定节假日,在光谷步行街能随心随意的走路,都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08年开始,光谷转盘就不够用了,随着光谷的进一步发展,鲁磨路人流也在增多,内圈的车出不来,外圈的车进不去,这当然形成了堵点,但是这个设计在之前几年,还是非常美观实用的。

在光谷转盘周边高楼耸立,诸多产业园和写字楼都落户光谷,促使光谷的人流和车流暴增,而光谷转盘完全不够用了,于是在2015年开始,光谷转盘进行大改造大变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谷转盘从单纯的景观带,从多功能综合体迈进,从珞喻路、鲁磨路以及民族大道通过光谷广场,修通了地下通道,将道路上的车流,通过隧道引流了一部分,让光谷不再那么拥堵。

同时,在光谷广场修建了诸多地铁口,方便乘客在这里中转,这里已经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有2号线,目前还在修建的有11号线,13号线,规划的线路有9号线、24号线、22号线,再加上有轨电车与光谷步行街无缝嫁接,从设计上极大舒缓人流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光谷转盘地下通道,还有专门设计的人行通道,这条环形的人行通道,将转盘周围各个地方完美串联起来,通过人群分流解决了车流与人流叠加的局面。

光谷转盘从原来的帆船,重新设计了星河广场,据官方统计,这个星河广场就花了20亿人民币,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公共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官方统计,这个建筑最高的地方有13层楼那么高,也就是说达到了40米的高度,整个建筑形状大致呈圆形,直径达到90米,建筑的各种材料,多使用钢材和钢筋等,总重量超过1410吨。

光谷星河广场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晚上,当整个天空和夜晚都成为黑色,就给这个艺术品发光发彩的机会,建筑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LED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最终会形成不同的闪灯模式和形状,从而形成星河、星空、节日闪灯、静态灯光等不同的模式。

晚上从高处俯瞰下去,整个建筑在黑暗的背景下就像落在地球上的银河星系,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个星河建筑只有在晚上才能发挥出价值,在白天星河广场的这样建筑,更像一堆白色的铁架子,其造价也比同等普遍建筑价格的1/20,更可以说这是一种面子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是面子工程,但是给夜晚经过此地的人大饱眼福,从这种角度而言,这样的建筑提升了光谷的城市形象,也提升了光谷地标建筑的档次和美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