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一师第一任政委 张英
炮兵一师入朝后的半年时间里,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部队人员、马匹有一些减员,火炮也有一定的损失,经过英勇顽强的连续作战,战士们也相当疲劳,急需休整。
1951年5月,志愿军总部电令我师立即出发,回祖国更换装备和进行休整。师党委接电后立刻开会研究、部署:一是周密计划,分三个梯队有次序地返回祖国,提高警惕,爱护有生力量,安全顺利地将整个部队带回祖国;二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在返回祖国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好部队的战备行军,严守秘密,避免非战斗减员;三是认真做好向祖国人民汇报的准备工作,对部队入朝作战的战绩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立即着手总结;四是全面总结部队在作战方面、政治工作方面和后勤保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五是精确统计人员、马匹、火炮的减员和损伤情况,六是妥善安排伤病员回国治疗问题,对已牺牲的烈士选好墓地,立碑安葬,并将烈士遗物带回祖国,很好保管;七是认真检查群众纪律,借物归还,损失赔偿;八是在回祖国之前一定要为朝鲜人民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九是在回国途中要严格遵守纪律;十是师直分为前指和后指两个梯队,我同政治部主任张伯苓同志在后指随部队行进,文击师长和杨国治参谋长为前指先行。
(编者注:据炮一师侦察科长石岩回忆录《永不褪色的记忆》记载,炮25团经过五次战役,主要装备损失较大,从朝鲜回国换装时,将剩余的马匹、火炮补充给炮45团。编者以此推断,炮一师其他团也可能把剩余的骡马、火炮移交给不回国换装的其他骡马化炮兵团,整个师携带轻武器回国换装。此事仅仅是推断,无资料佐证,存疑。)
经过暂短而周密的准备之后,我师启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朝鲜战友和人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辗转战斗的英雄的朝鲜大地。从铁原城西北20公里处的驻地到鸭绿江有400余公里,一路上受到了朝鲜军民的热烈欢送,我和张伯苓主任乘美式吉普车,经三天三夜才赶到鸭绿江边的拉古哨水力发电站。说来也巧,当我们过临津江之前宿营时,又住在我曾住过的一家老乡的院里。那家的女主人一眼就认出了我,他们全家都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希望我们回国后把她家的情谊转达给中国的人民。其实,这位女主人的情谊代表着千千万万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通过并肩作战,同甘共苦,中朝两国人民更加心心相连。第二天,我们深情地与他们全家和其他朝鲜老乡挥手告别。
当经过鸭绿江大桥时,我将证件递给了守桥的朝鲜人民军战士,验证之后,吉普车驰上大桥,顷刻间把我载到了大桥的西端,我终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当时,我做为一个远征异国胜利归来的赤子,喜悦的心情无论用什么语言都是难以完全表达的。
踏上祖国的大地后我们来到了宽甸县的一个小车站。经与驻站军代表联系,为我们增挂了一节客车厢和一节平板车,人员和两辆吉普车都上了火车,顺利地开到沈阳市。下车后,万毅司令员在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亲切地接见了我们,之后将我们安排在东北旅社住下。随后,金海龙同志特地乘火车去佳木斯把我的妻子徐力和一双儿女接到了沈阳。
不久,万毅司令员找文击同志和我谈话说:中央军委决定,你们师整训换装地点在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和郑家屯一带。师部和炮二十六团驻长春市,炮二十五团驻四平市,炮二十七团驻郑家屯。为执行这一任务,师党委决定组织一个先遣小组,由杨国治参谋长带领,各团派人参加,去长春、四平、郑家屯一带勘察驻地,具体分配驻防地点。先遣小组出发不久,杨参谋长就来电要文击师长和我立即到长春,参加长春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欢迎大会。我们来到长春后,市委、市政府将机关的部分住房让给我师机关,把吉林大学几位教授的小楼腾出来给我们几位领导同志住。市委第一书记吴铁民和市长申力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宴请了我师的部分领导干部。此时,师直属机关和炮二十六团已陆续到达长春市,炮二十五团和炮二十七团也先后进入四平市和郑家屯驻地。我同文击师长商量,是否利用部队集结期间,我们一同前往北京,向军委炮兵首长汇报工作。文击师长赞同我的意见。
到京之后,军委炮兵首长极为热情地接见了我俩。在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之后,首长们高兴地说:你们炮一师这次入朝作战打的英勇顽强,兄弟部队不断地为你们叫好,炮一师无论在作战方面,还是在政治工作方面,遵守政策和纪律方面,都堪称炮兵部队的模范。你们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人民炮兵争了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增添了光彩和荣誉。但是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首长的谈话语重心长,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当天晚上,军委炮兵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嘉庆、邱创成在北京久负盛名的翠花楼饭庄宴请了我们。首长们的夫人陪同文击师长的爱人杨志和我爱人徐力也参加了宴会,几天之后,我们辞别了诸位首长返回长春市。
这时,师直和炮团已在指定地点集结完毕。师党委研究决定,目前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第一,部队要很好地休息,以解除长途跋涉之疲劳;第二,要对入朝以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第三,筹备和召开全师英雄模范人物庆功表彰大会;第四,准备好向军委炮兵检查慰问团的工作汇报;第五,进行烈士家访和移交烈士遗物等善后工作,对伤病员进行慰问;第六,积极配合政府和人民群众团体开好英模报告大会。
不久,长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来我师进行慰问,接着由市长申力生主持召开了长春市各界群众欢迎炮一师大会,各界代表在会上讲了话,我代表全师指战员致谢词。在会后举行的宴会上,我又同一些久别的老战友重逢了,其中有空军第二航校校长刘峰、师范大学教育长胡绍祖及其夫人王映、吉林大学校务处长刘维汉、东北电业局局长高福来和航校预科学校政委陈兴畴等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我在延安时的老战友、老同学,他乡遇故知,我们都十分高兴。长春市政府还特邀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举行晚会,我记得著名演员张平等都参加了演出。接着,我师组织英雄模范报告团,在市领导机关的安排下向各界群众作报告,所到之处,倍受欢迎。著名战斗英雄常恩举同志身体被烧伤后仍奋不顾身地指挥战斗,并带领战士在烈火中抢救战友、火炮和马匹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所有听众。与此同时,长春市各机关团体和各界群众还送来大量的慰问信和慰问品。师里也按预定计划召开了全师英模庆功表彰大会,大会由新任政治部主任张集华同志主持(张伯苓同志调任炮兵二师副政委),开了两天,盛况空前,激励了全师指战员向英雄模范学习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为迎接换装和练兵习武打下了思想基础。
到1951年7月1日,苏联造新式装备122火炮、牵引车、运输车和通讯、观测器材都已陆续运到我师各部。指战员们看到各种新式武器,都爱不释手,奔走相告。不久,由10人组成的苏联炮兵专家组来到我师。他们中有两名少校、一名大尉、两名上尉,其余是中尉和少尉。他们到达的当天,就在文击师长和我的陪同下,到炮二十六团察看了火炮、车辆和其他器材。他们足足忙了一天,才回到长春宾馆休息。次日,由我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会,我师各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参加,热情欢迎苏联专家组。会间,专家们十分高兴,他们说,能来中国帮助工作是很幸运的事。一位苏联大尉还载歌载舞,唱过一些苏联民歌和小调之后,还唱了一曲中国歌曲《东方红》,博得了在场双方军官的喝彩。
我看到苏联专家们干起工作来非常认真、负责。他们白天下部队,晚间制定训练大纲和计划。很快地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培训教员、技术人员、汽车驾驶员等。他们提出的培训标准很高,要求很严,我们从师长、政委到团、营、连、排各级干部都一个不漏地参加了20天~30天的培训.汽车驾驶员则要求受半年训练,达到熟练地驾车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在苏联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下,经全师上下同志的一致努力,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更换装备的任务。每个团三个营的十二个炮兵连,各自装备了六门新式122毫米榴弹炮以及配套的崭新车辆及其他器材。换装以后,师领导在苏联专家们的协助下,全神贯注地狠抓了部队训练,开展政治工作,在各团之间开展了互相学习和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使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在苏联专家组的建议下,师领导决定从炮二十五团、炮二十六团和炮二十七团中各抽出一个连来到营口县以南、盖县青石岭以北的淤泥河一带进行实弹射击考核。结果使亲临现场观战的苏联专家极为满意:炮二十五团和炮二十七团的代表连队成绩为良好,炮二十六团的代表连队是优秀,这个连又正是那位能歌善舞的大尉帮助训练的。文击师长和我先后与他握手拥抱,向他表示祝贺和感谢。这次考核的结果表明,部队在苏联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下,经过短短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已基本掌握了新式火炮的操作要领,具备了执行新的战斗任务的能力。
10月3日,我去北京军委炮兵机关向陈锡联司令员和邱创成政委请示工作。首长们说,你来的正是时候,中央军委指示你们师尽快转移防地,开到辽宁省海城县、营口县进行军政训练,因此同意你先回长春进行移防的准备工作。首长们还指示,师部带两个炮兵团住海城县北大营,另一个炮兵团住营口县大石桥。根据这个指示,我当即与文击师长商定:师部和炮二十六团、炮二十七团驻海城,炮二十五团住大石桥。
我返回长春后,立即着手布置移防工作,10月7日,我和杨国治参谋长乘火车来到海城县和营口县勘察驻地。在海城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说,很早就接到省里的通知,要求我们县里尽一切努力把北大营的房子尽快修好,以供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的炮兵一师使用。并协助师里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现正在紧张地修缮,保证20日以前全部修好。于是我们共同商定10月25日把师直机关的两个炮兵团开到这里。到营口县大石桥以后,发现没有集中的营房,炮二十五团移防到这里以后,只能分散住在群众家中。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早已动员群众把房子腾出来,足够我们一个团住用。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正是这天,我们全师开始移防。炮二十五团先行,接着是炮二十六团、炮二十七团和师直机关,当天全师进入新营地。第二天,遇到了一次罕见的强寒流。风雪交加,气温骤然下降七八度,未完全成熟的庄稼都冻在地里。我师改装后不久就碰到如此气候,由于缺乏经验,一夜之间,全师的大汽车被冻坏十几台,直接影响了日常运输和训练。为了吸取这次痛苦的教训,我们把全师行政管理领导干部都集中到师部,召开现场会议,讲解这次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坏事也变成了好事,在以后,特别是1952年再次入朝作战中,我师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如果这样的事故发生在战场上,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师在海城县和营口县驻扎不久,就接到了东北军区党委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决定。随后,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同志专程来我师召开全师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在三反五反运动还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又接到中央军委的电令,这是关于我师准备再次入朝的预令。为了准备再次入朝作战,我师结束了开展两个多月的三反五反运动。
为了切实做好我师第二次入朝作战的准备,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一要检修火炮、车辆、油料、粮草、炊具和被服等,务使装备完好,物资齐备,以便一声令下,立即出动;二要抓好部队战备训练,要求能够开得动、联得上、指挥精、打得准;三要制定好一个月的训练计划,认真实施,然后全面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按照这样的部署在进行工作中,各团党委和领导干部都实行了科学的分工,狠抓训练计划的完成和战备工作的落实,司、政、后机关都深入基层,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952年3月间,全师各炮兵连队逐个地在盖县和营口县之间进行实弹射击考核。经全面考核,基本上完成了训练大纲要求。接着各团又进行昼夜战术行军演习,全师成绩良好,没有不及格的连队。在考核中发现普通存在的问题仍在驾驶方面,尤其是闭灯夜间行驶,有许多司机尚未完全过关。这个难点如不解决,势必在作战中影响全师的行动。师党委和领导同志下定决心,要突破这一薄弱环节,决定由梁冰副师长负责抓这项工作,要求在出国前一定抓出成绩来。于是采取了以团为单位集中培训驾驶员的方法,昼夜苦练,终于在第二次出国前使全师驾驶员达到了训练要求。为出国后的行军作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52年4月20日,中央军委关于炮兵一师第二次入朝作战的正式命令下达了。经过换装休整后的炮兵一师,如虎添翼,又一次跨过了鸭绿江,去迎接新的使命。
作者简介
张英(1916年-2015年9月21日),辽宁盖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四团(27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高级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辽沈、太原、衡宝等战役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9月21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99岁。
参考资料:
《营口文史资料8辑》/辽宁省营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