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门讨论如何求助的书,第一次见,因为好奇所以买了,就是图片上的这本喽。我每年都会看不少心理学类的书,但从没想过求助这一话题可以单独被拿出来分析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开口向他人求助,有一部分原因是的确不需要这么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当然有些人也会担心一旦开口求助,似乎就意味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下降了。

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有可能让人明明需要求助,但最终却什么都没做。

而事实是求助者会低估他们得到帮助的概率,如果一个人已经拒绝过你一次,那么他很难再次拒绝你,因为他也会担心自己的社交形象被贴上冷漠的标签。

如果一个人帮助过你,那么他也很有可能继续为你提供帮助,因为助人为乐也是会上瘾的一件事。同时,就算你帮助过一个人后有些后悔,但由于做出的决策无法改变,所以你会安抚自己,这个决策本身没有问题,这样人们的认知才不会失调。好比人们总是会有那种对已经发生的经历去合理化的表现,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并且求助一次、就算被拒绝了,也不意味着这段关系的终止。只是你的一个请求被拒绝而已,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不过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也是正常的,通常接受帮助的一方不论是否会表现出来,但内心总是会有些不适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是否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就一定需要回报呢?是不是人们对于自己帮助过的人会降低好感度呢?答案是不一定。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是说人们因为不想认知失调,所以有时会对帮助过的人产生更多好感,或者说会寄予期待。

对于你从未提供过帮助、没有产生深度交流的人,更多的只会是一种忽视的态度,因为对方的生活、行为决策都与你无关;但一个人向你求助了,你就会开始逐渐关注这个人的某些信息了,甚至你还会希望对方在你提供帮助的那个方面有所改变,或是发展得更好。

不论一个人当前的认知处于什么层次,那就是他意识的天花板,只要大脑不出问题,认知和意识这个东西就是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需要做更多、才会真的去做。

那么讨论这一层面的意义是什么呢?任何人都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坏人,就算做出一些不够合情合理的事情,也还是会去合理化。

所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好人的时候,也会认为帮助自己的人是好的,至少在某些方面跟自己是契合的、是一队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当他们被求助时,也会认为不帮忙可能会产生内疚感。

当然这也只是这个话题下的状况之一,不必多想,真实状况远比各种书中分析得要复杂和难以琢磨。

人们心中会去区分互惠(也就是相互提供便利)和帮忙这两种沟通,互惠形式、你来我往的相处其实是不会被认为是帮忙的。

还有些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比如让你完全没有选择余地“不帮不行,这事成不成就看你帮不帮我”的忙,是很让人反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忙帮,是那种会被求助者记在心上,同时又能够给帮忙的人提供自主性选择。就是当别人求助于你时,你能够决定帮或是不帮,甚至有时候你还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个忙帮的特别完美,并且能够在这个帮忙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作为求助者,如何得到帮助?

1、人们都只会忙于自己的事,不会莫名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如果你想求助,那么在表达上一定要明确你需要对方帮忙,隐晦地表达,甚至让对方来揣测的做法是很没有意义的。喧闹的环境也不利于大家短暂地集中注意力。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时,也不太容易注意他人。

2、有时人们会出于不愿多管闲事,或是怕涉及对方的某些隐私而选择旁观、什么都不做。当你迫切需要帮助时, “只有主动说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潜在帮助者才有可能会注意到你。”

3、求助时需要关注帮助者的立场,去关注站在他人的角度,帮助你是否会给他们带来麻烦或者困扰,同时,这部分也需要花时间去沟通,消除对方的顾虑和他们认为有可能会承担的责任。

4、明确跟对方讲清楚帮忙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或是其他成本,且确保对方能够抽出时间来帮你。也就是说请求必须处于合理范围;敞开心扉去接受对方帮助你的方式,也许它并不是你期待的那种唯一的方式。帮助者对于你需要他来参与解决的事情的认同感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几点建议后,我们足以发现其实要做到正确求助,真的“不容易”。由于作为求助者,人们总是担心被他人拒绝,所以就会养成一个沟通上的恶习。就是轻描淡写地把自己的需求说得特别微不足道,好像根本不必占用对方几分钟,或者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麻烦。

这样做其实就是在误导潜在帮助者,让他认为这似乎是一个无需放在心上、且能快速搞定的事情。当对方意识到这个帮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时,他下一次真的未必会再帮你了。

换句话说,当你要找人求助时,你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需求,以及为你提供帮助的人需要付出些什么。如果你对此并不了解,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以及减少内疚感,而弱化需求本身给对方带来的麻烦,那么即便你这次获得了帮助,也并不会加深你们之间的情谊。

当你感受到对方的帮助后,需要表达对方在这件事上的付出,让你很感激,肯定对方的责任感,和对你的这份情谊;而不是自顾自地表达你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多少好处,免于哪些困扰等等。

此外,帮助者确定自己能够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他也会关注求助者的状态、价值观、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以及求助者是否也会积极应对自己的状况。他们希望求助者自己也会做出一些努力,而不是一边抱怨自己无能为力,一边全然指望着他人提供帮助,似乎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这样的状况,是任何帮助者都不愿看到的。

毕竟对于帮助者来说,他们不会希望自己做的事情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他们既然接下了这个需求,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拿出额外的时间、精力、资源或其他成本。

也因为实际上是他们在积极处理这些事情,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甚至会比求助者更希望事情得到妥善处理,这样不仅能增进情感,他们自身也会为自己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感到快乐。

那这样一想,他们是否也会希望求助者能够珍惜这次经历,和帮助者的付出呢?换句话,如果求助者自己都不关注自己的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那提供帮助的意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