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
进入10天倒计时
本届奥运会将于
法国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时30分)
在巴黎的塞纳河上开幕
这是奥运会时隔100年后
再次回到巴黎
7月10日从巴黎奥运会沙滩排球赛场内拍摄的埃菲尔铁塔。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回望1924年巴黎奥运会
有很多开创性的做法
如首次引入“更快、更高、更强”的
奥林匹克格言
首次引入奥运村的概念
也涌现了多位传奇巨星……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
那届奥运会最大的明星
或许是一位英国奥运冠军——
不仅因为他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夺得男子400米冠军、
他的奥运故事改编的电影《烈火战车》
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
更因为他生于中国、逝于中国
把一生献给了中国
他就是Eric Liddell
中文名李爱锐
在期待2024巴黎奥运会的同时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生平
了解这位奥运冠军背后的感人故事……
▲李爱锐
0 1
“苏格兰飞人”、英国奥运冠军
生于中国天津
1902年1月16日
李爱锐出生于天津马大夫医院
他是家中第二个孩子
父母都是苏格兰人
他的父亲于1898年来到中国
5岁的时候
李爱锐回到苏格兰接受教育
他自小便展现出良好的体育天赋
在学校的跑步比赛中总是名列前茅
他还先后成为
学校橄榄球队队长、板球队队长
1920年,李爱锐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
他的体育天赋更加凸显
是爱丁堡大学最出色的橄榄球员
六次代表苏格兰参加比赛
七次入选国家队
当时,英国体育界的一位知名教练
建议李爱锐改行专攻田径
1923年,李爱锐在
英格兰业余田径协会锦标赛中夺冠
被誉为“苏格兰飞人”
▲李爱锐撞线瞬间
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
李爱锐是100米跑金牌
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然而提前公布的奥运赛程显示
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的
比赛日期
与他的宗教信仰活动相冲突
因此他决定放弃这两项比赛
转而参加男子200米和400米
这一决定当时招致不少非议
毕竟他并不擅长这两项比赛
而且留给他的备战时间只有几个月
但李爱锐最终成功了
他不仅获得了男子200米铜牌
还夺得男子400米赛冠军
更是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当时,他仅有22岁
他的这项纪录保持了35年
直到1959年才被打破
0 2
巅峰时期急流勇退
选择回到天津任教并定居
在拿到爱丁堡大学的理学学位后
李爱锐在他23岁
这一运动生涯的巅峰时期
告别了英国以及各种荣誉
回到出生地天津
并定居在这里
选择回到天津除了能和家人团聚
另一个原因则是
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只有在中国才会更有价值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虽然好像都站在同一条跑道上,
但每个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
因此,生命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李爱锐
回到天津的李爱锐在新学书院
(天津第17中学,2009年并入第21中学)
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教授化学、数学等科目
还培养体育人才
其中包括
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高运动员吴必显
在第3届远东运动会上
取得撑杆跳冠军的丁煦春等运动员
他将奥运精神和理念
一同带给他的学生,传播着火种
在他的努力下
学校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
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排球队等
成为当时天津体育运动最普及、
水平最高的中学
他还帮助学生在学校北部
一个废弃的木材厂建了一座体育馆
并面向公众开放
李爱锐对体育的坚持
也没有因教学而松懈
1928年,他参加在辽宁大连
举行的一场国际运动会
并获得200米和400米跑的金牌
赛后,李爱锐急欲返津
到达码头时轮船刚刚起锚
他先铆足劲儿将行李抛上船
随后倒退几步,全力起跑
飞身跳上轮船的尾部
全船乘客看得瞠目结舌
一时被传为佳话
0 3
参与改造民园体育场
在此摘得人生最后一块金牌
李爱锐还被誉为“民园之父”
作为当时天津最知名的体育场
民园体育场坐落于
现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
位于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标
“五大道”的中心区域
当时的民园体育场
只是用铁栅栏围合起来
周边租界居民
经常来此进行体育活动
每年春季
还会有学校在此举行运动会
1925年至1926年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邀请李爱锐
参与设计民园体育场的改造工程
李爱锐参照
英国斯坦福桥球场的设计图纸
对民园体育场的
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
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最终使得改造后的民园体育场
成为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场
▲民园体育场模型
1929年,民园体育场举行了一场
颇受关注的“万国田径赛”
李爱锐在男子500米决赛中
击败了世界纪录保持者
德国田径名将奥托·费尔萨
夺得了平生的最后一块金牌
1991年6月
他的女儿们把这块金牌
赠送给父亲曾经任教过的学校
作为永久的纪念
李爱锐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
被邀请执教中国奥运代表团
在代表团离开之前
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在民园体育场组织了一场
由李爱锐担任教练的足球热身赛
1994年以后
民园体育场就一直是天津足球队的主场
直到2004年
天津足球队主场迁至天津泰达足球场
2013年,民园体育场完成了历史使命
被拆除改建成民园广场
0 4
亲历二战的“体育白求恩”
43岁在集中营去世
1934年,32岁的李爱锐
在天津与加拿大姑娘弗·麦肯齐
结为伉俪
之后生下两个女儿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破坏了世界上无数美好的家庭
1937年
李爱锐搬到河北萧张村
他的妻女于1941年移居加拿大
二战期间
李爱锐在医院的前线工作
还骑自行车穿越敌占地区
参与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
这位被称为“体育白求恩”的国际友人
与中国人一起
加入到抗战的滚滚洪流中
▲李爱锐在萧张村
1943年初,日军占领了天津
将在天津的敌对国侨民
分批遣送到山东
李爱锐也作为人质被囚禁在
潍县(今山东潍坊)集中营
即使身在集中营里
李爱锐仍然在鼓舞人心
他安排体育和游戏来提高士气
在没有教科书或设备的帮助下
为年轻人、儿童提供教育教学
并教授他们科学知识
用他的热情和活力
还有乐观的心态感染着大家
帮助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
保持身心健康
然而长期的囚禁生活和营养不良
让李爱锐的身体大为受损
1945年2月21日
李爱锐因脑瘤不治
走完了他43载短暂的人生旅程
此时距离抗日战争的胜利
只剩不到半年……
0 5
夺冠故事被拍成经典电影
他被人铭记至今
李爱锐虽已故去
但他的故事一直被世人传颂
基于他的真实故事
英国拍摄了影史名作《烈火战车》
电影讲述了
李爱锐的一生和赢得奥运金牌之路
是一部关于理想、奋斗、
信念和信仰的励志电影
也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体育题材电影之一
▲《烈火战车》电影海报
《烈火战车》横扫了
1982年奥斯卡、戛纳、多伦多、
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
各大电影奖项的最佳影片奖
电影主题曲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
▲《烈火战车》电影片段
1988年
李爱锐墓地纪念碑
在山东潍坊揭幕
纪念碑由产自苏格兰的
马尔岛花岗石制成
镌刻有中英文碑文
正面是:
“他们应可振翅高飞
为展翼的雄鹰
他们应可竞跑向前
永远不言疲劳”
▲李爱锐的雕像
今年,在他1924年巴黎奥运会
夺金100周年之际
多地举办了李爱锐纪念展
除了作为奥运冠军、
有杰出的体育成就之外
这位出生于中国的英国人
即使面临充满挑战的环境
也努力帮助他人
他的体育精神、团队合作
以及个人的卓越能力
同时富有爱心和同理心的特质
从赛场上延续下来
无论身份和环境怎么变化
他的内心始终如一
对生活保持热情
对社会无私奉献
他的精神和力量
穿越时空,给人启迪
值得被铭记、学习……
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发现苏格兰、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局等
编辑 | 樊一帆
校对 | 赵润泽
责编 | 贾阳阳
审核 | 鲁开盛
监制丨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