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赣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通知

赣市府发〔202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3年12月18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4年7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由于文件包含内容过多,小编将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重点内容摘取出来方便各位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场方面:

构建以赣州黄金机场为中心、瑞金机场及其他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多层次航空体系,形成“一干一支十通用”的航空布局,建成航空综合立体枢纽。加快赣州黄金机场三期改扩建建设,至 2035 年旅客吞吐- 67 -量达到 1350 万人次(其中国际 81 万人次),飞行区等级提升至4E。推进赣州黄金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加快设立与航空口岸配套的赣州空港综合保税区,逐步开通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和国际航线,打造区域枢纽机场。推进赣州黄金机场通用机坪建设,促进赣州黄金机场通用航空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快建成瑞金机场远期按 4D 等级预留机场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宁都、石城、崇义、大余、信丰、安远、龙南、全南、定南、会昌等 10 处通用机场,加强应急航空、商务飞行、工农林业等低空运输功能。

铁路方面:

以京港(赣深)、厦蓉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走廊为核心,构建“两纵三横六联”铁路通道布局,建设区域性铁路枢纽,实现县县通铁路,远景实现县县通高铁。加快建成厦蓉通道,提升赣州与成渝城市群通道联系,推进赣州至厦门通道扩容提质。打通赣州与长三角、北部湾的通道,建成赣州“米字型”铁路枢纽中心。规划至 2035 年,铁路路网密度由 168 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至 377 公里/万平方公里。加快建设长赣高铁,沟通长株潭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海西经济区。推动赣广高赣韶高铁前期规划研究,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控制预留并积极争取至重点城市高铁通道。实现高铁到达赣州都市区和周边设区市(吉安、龙岩、韶关、郴州等)1 小时互达、与周边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南昌、厦门、广州、深圳和长沙等)2 小时互达。

完善铁路网,建设以赣州国际陆港为中心的放射性货运通道,大力发展中欧、中亚国际铁路班列。加快建设瑞梅铁路,研究建设赣郴永兴、兴井、景鹰瑞铁路和赣韶铁路扩能,提升铁路货运能力。规划研究兴国—于都、安远—全南和崇义—大余市域铁路,适时启动建设,开通瑞兴于、三南、大上崇铁路班列。建设货运铁路及联络线联通赣州国际陆港、赣州水港,支撑中心城区北部产业园区发展,并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方面:

“一带双心,三轴八廊八组团”空间结构指引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蓉江新区组团:定位为“城市核心,都会客厅”,至2035年规划人口规模 50-55 万人。I型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商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投放主要区域,集中发展区域和市级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新型服务业。

南康组团:定位为“粤产业合作区,内陆开放示范区”,至 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 60-65 万人。赣粤产业合作区、内陆开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章贡组团:定位为“现代服务高地,高新产业基地”,至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 60-65 万人。以公共服务和产业提升为主,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级,培育医药健康、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推进章贡高新区做大做强。

唐江组团:定位为“智能制造基地,双创活力新城”,至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20-25万人。建设新能源科技产业基地,依托格力小镇重点发展智能家居产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业孵化功能。

西城区组团:定位为“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至 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 45-50万人。先进制造业的主平台、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突出工业主体定位,用足用好工业空间。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区级文化、体育、医疗设施。

空铁新区组团:定位为“区域交通枢纽,生产服务核心”,至 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 15-20万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工业服务中心和会展商务中心三江口组团: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稀金科学新城”至 2035 年规划人口规模 30-35 万人。保护历史城区的城池格局,对河套老城实施城市更新再赋能。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全球创新示范区、面向未来的企业总部。

赣县组团:定位为“产业创新区,生态客家城”,至2035年规划人口规模 25-30万人。梅林单元引领赣州高新区新发展,服务科学创新,重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补充完善和城市重点界面品质提升。稀金谷单元为中国稀金谷产业核心平台,强化与赣江科创单元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业、服务业方面: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建立“市级-组团级-街道级”三级商业中心配置体系,形成“两主、九副、多中心”的商业网点空间结构。规划设置章江城市商业中心和蓉江城市商业中心2个市级商业中心;设置9个组团级商业中心,分别为南门口-文清路商业副中心水西商业副中心赣州经开区商业副中心高铁西站商业副中心蓉江之星商业副中心潭口商业副中心南康区商业副中心科技城-唐江商业副中心赣县区商业副中心。每个街道(镇)设置不少于1个街道级商业中心。

打造省域金融次中心。在蓉江新区规划预留金融商务区,引导金融企业在蓉江新区设立总部,发挥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

提升专业市场容量。逐步将老旧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市场外迁至中心城区外围交通便利区域,提升现有商品交易综合市场,新建一批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生活资料市场,促进州各类专业市场规模提升。

完善游乐设施布局。依托游乐设施带动赣江两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与江南宋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打造赣江旅游集聚区:在蓉江新区建设大型游乐设施,打造以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等功能为主的文化旅游休闲中心。

城市交通方面:

规划以轨道交通为公交主 要模式。规划 4-5 条地铁制式轨道线路,总里程 153 公里,实现组团间高效率客流运转,轨道交通站点800 米覆盖率达到 30%。轨道 交通走廊按 60 米控制,规划轨道交通场段(含车辆段、停车场)6 处。

大力发展地面常规公交,加快公交“五区一体化”发展。至2035 年,常规公交线路密度不小于 3.0 公里/平方公里,常规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达到 90%。

逐步完善顺畅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或公交站点,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形成便捷的交通衔接和换乘。加大城市慢行通道建设,提升慢行通道便捷与安全。至 2035 年,步行出行比例达到 25%,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赣州”是一个有观点、有温度的公众号,不定期为赣州人推送最接地气、最具热点的新闻资讯,关注赣州发展,了解家乡动态,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赣州人的朋友圈,900万赣州人就差你的关注了!

广告合作:1817906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