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还是吴秀才
有几天没写了,这阵子总是做一个在水边的梦,就是那种原本水草横生,绿意盎然的湖边,站着,看着,就进入秋景了,绿葱葱的变到枯黄,到醒来是一片潜意识的荒芜,内里的那双眼睛依然能很轻易的看到枯枝在浅水里摆动,那种不知名的小鱼在吐着泡泡。
这个梦境持续了好几天了,我的感觉是内里的折射,可能最近的心态过于荒芜的原因,导致深夜会做这样的一个梦境。
文首的这则视频,我只看到了五分钟多一点!
视频的拍摄者看到两个在垃圾桶的小女孩捡拾干瘪的矿泉水瓶子,幼小的女孩拿起来就喝了一口,而后问小女孩为何在这里,小女孩答,找吃的!
拍摄者说这不能喝,问询为何不回家,女孩回答,家没了。问询跟着谁来了,女孩答,爸爸!问询女孩妈妈呢,答。离婚了!
这几句简短得分对话,折射出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我脑海跃然而出的是失业,断贷,中年。
当我看到拍摄者带着两个女孩找寻他的父亲,远远的看到那个斜躺在公园连椅穿着还算体面的中年男人,在他面对着镜头答复着没事,没事的那中年男人本不该有的局促时,是再也看不下去了。不敢看,没法看,心里有着的只有酸涩了。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表情和现实的逼囧是摆拍不出来的。
合上手机,我在想,拍摄者是怎么在这样一个夜晚遇到了他们,并能清晰的记录下来,对这些拍摄者能记录下来这些人间的场景,是发自内里的感谢,因为是他们能让我们看到很多真实的人生。但换作是我,可能也只能拿笔记录下来,因为在我的意念中,任何的一个场景,去拍摄都会觉得是对人有着一定的冒犯(不是斥责拍摄者,而是感谢,每个人性格不同,记录的方式也不一样)。
在这个视频的下方,我看到无数的人在议论,大多的人都是感慨人生的不幸,这样的心酸。但也有少数的人在问询,发生在哪里,不应该在国内吧,小孩看着像外国的。。。
尽管在视频的第一镜头出现的是干瘪的农夫山泉。
但最让我最触动的是,有一个头像右下角是红色的网友说,不知道作者在哪里看到的,发出来有什么意思,毕竟只是个例!
个例这样的字眼,是多么的扎心,事实上,这几天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了好几个看着看着就消失掉的视频了,其中一个是昨天看到的,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六岁的孩子去投河,尽管尸身已经被打捞上来,也会依然有人说是假的!
在这样的视频下方,有人说了一句这些年生活普遍的困苦,便会被反怼,这种个例拿出来说事,不是蠢就是坏。
就像昨天的一个美丽的数据一样,一个广东的网友只是因为支持了一把新京报,就被骂“殖人殖语”!
在某个国外媒体报道的南方城市,失业的人都在咖啡馆伪装上班的消息下,留言区也充满了这家媒体是天天的抹黑我们,拿这种个例来说事。
写到这里,个例,仿佛成为了攻击一切的对象。
马克李维曾说过一句话,当你看到一个事件,人,场景发生的时候,心的第一触动是什么?
你的心在面对一件悲哀的事件,心的第一触动是悲悯,那你是正常的;但你的心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其他的,是不是在抹黑什么,那么毋庸置疑,这样的人是分裂的。
最后我再说一个“个例”。
三天前的晚上,和几个朋友聚会后独自返回小镇,阴暗的胡同口,一个骑着电车的黑衣女子带着幼小的孩子,突然就停在了路边,将孩子一个人放在车的后座,她就朝着那臭烘烘的环水边走去,而且还很快的翻过去,一个清扫路障的大爷看到后,问询那个年轻的妈妈是干什么的,那个妈妈只是慌不择路的回答着,我的钥匙丢了,钥匙丢了,钥匙丢在了河里,说完,她就在那个泥泞的换成河道边摸索着,嘴里还慌不迭的说着,钥匙找不到,房租就不退了,厂子没活了,我们要回家。
大爷,只是在那里盯着她,看着她,嘴里厚重的哀叹着气息。
在这个年轻的妈妈身上发生了说什么,让她变得如此紊乱,在回去的路上是我一直想的,而不是第一时间觉得她是这个小镇上的一个个例!
嗯,即便是个例,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