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经济半年大考的成绩单揭晓之日。
数据很繁杂,环环挑一些和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壹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追平了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因此,这个增长额虽然不及一季度的5.3%,但也算在预料之中。
但是,这个数字和大家的“体感”一样吗?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一季度为同比持平,虽然和去年最后三个月的负增长说了say goodbye,但和去年全年0.2%的涨幅比仍旧是下降态势。
再结合PPI同比下降2.1%的数据,可以说,通缩的担忧又在市场冒头了。
或者说,这种忧虑从未散去,因为人们不敢花钱了。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但6月的社零总额同比增速降到了近12个月的最低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住户存款。
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在这两个数据中一览无余。
这几年经济形式本来就不好,钱有多难赚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触,人们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持保守态度。薪资不涨,还时刻担心裁员,就算稍有积蓄,也是要留作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的,不敢轻易消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抠抠索索,却在存款利率一再下调的情况下,大家的存款意愿仍然强烈,仍旧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
那么,企业对于未来有着怎样的预期呢?
上半年,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M1余额66.06万亿元,同比下降5%。
环环记得,去年9月,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是8.2%,12月份扩大到8.4%,而现在更是达到11.2%的高位。
多数由企业活期存款所构成的M1的增速开始负增长,企业对经济的预期仍旧偏向谨慎,有钱也不敢花,该流向企业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的这笔钱变成了“死钱”,变成了存款,没有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这些数据都在表明,无论个体还是企业,消费信心和动力都欠缺,实体经营的活力不足,经济复苏的态势仍旧偏弱。
贰
具体到房地产市场,其表现如何?
今年上半年,降首付、降利率、降低购房门槛……救市的工具一件件掏出来,四大一线城市也都放下了架子,加入了救市行列。可在房价下跌的浓重预期下,市场继续下行,答卷也不好看。
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 同比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0%、25.0%。
这组数字一出来,今天房地产板块就应声而落,开始下跌砸盘。
今年2月底,香港全面“撤辣”,成为了楼市的重磅消息。住宅交易税费只剩下1.5%~4.25%的首置印花税,意味着在香港买房成本的大幅下降。
港府的这一举措,让香港楼市如同烈火烹油,撩拨公众情绪的消息不断传出:全面撤辣”后的首个新盘——长沙湾Belgravia Place在几个小时内就售罄;在“撤辣”后的4天内,香港一手住房成交量就达到了217宗;打飞的去香港的土豪豪掷近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这把火力道如今已经不足。
据中原地产监测,6月份香港一手住宅登记982宗及126.0亿港元,比5月份分别大幅下跌了49.6%及55.3%,成交量几乎回到了“撤辣”之前的水平。
看来,香港的购买力业已如强弩之末了。
不过,一线城市和一些核心城市出现了一些局部地区房价上涨的现象。
在北京,6月最后一天的二手房住宅网签就高达864套。
6月份,四个一线城市的楼市独占鳌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均创年内单月新高。二手房方面,6月北上广深二手房网签量分别创下15个月、36个月、14个月、40个月新高。
此外,杭州和南京等热点城市的楼市表现也可圈可点。
所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才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作为业内知名专家,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指出,当前楼市呈现复苏迹象,各项指标均有回暖动力。他特别提到,一线城市作为楼市复苏的先行军,对后续市场预期的积极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另一项数据更值得关注,因为它隐藏着楼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半年,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
从14号文出台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说法被一再申明,我们都明白:未来的楼市格局必定是分化的,如同这个社会的财富。
有钱人买商品房,普通工薪族就买保障房。
所以,尽管房地产的整体数据并不好看,但三大工程的建设力度却如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