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3690字1图,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01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02 无人驾驶如何影响生产力
01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来说一下最近比较火热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话题。
这两天聊这个话题的人很多,我看了好几个阅读量非常高的文章,都在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事。
说实话观点肯定是对的,但我个人觉得不够全面,希望能再多说一点,让大家从一个更高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最后也就不会这么悲观。
就在几天前,我刚好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为什么能快速追赶一众老牌发达国家。
我给出了好几个理由,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我们政府在对待新的事物和新的科技上,向来是大力支持的。
大家不要觉得这件事非常容易,又或者非常常见,其实很多我们认为的老牌发达国家在遇到新技术的运用,也是会有很多阻碍的。
比如同样是关于出行问题,其实都还没到10年前,我们就曾经经历过一次,只不过那次叫做“共享汽车”,当然现在普遍大家叫做“网约车”。
最早共享汽车的概念是从国外来的,具体谁最早我不太清楚,但最让所有人都熟知的肯定是Uber这家企业。
再然后就是我们国内也有滴滴、快滴等企业快速加入竞争,最后才形成现在网约车的市场成熟格局。
很多人可能现在搞忘了,其实那个时候关于出租车和网约车闹矛盾也是非常频繁的,经常我们就听说哪哪哪出租车就把网约车给围住了不让走之类的话题。
其实这事就非常无解,本质上还是两派资本力量的在争夺“快捷出行”这个市场的蛋糕逻辑。
一面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出租车公司和对应百万的出租车司机,一方面是新派的网约车资本力量和随时观望想要利用“共享经济”概念赚钱的新打工者。
那最后怎么解决的呢?实际上当政府态度为不拉偏架,那本质上就是在鼓励网约车行业正常发展。
你们自由竞争嘛,不管怎么样,消费者肯定是受益者。
但在国外这事就很不一样了,因为当Uber去欧洲的时候,其实就受到很大的阻碍。
在面对当地出租车势力的阻碍时,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就业和支持率,不得不做出拉偏架的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网约车服务远没有中国发展这么顺利。
如果你去过国外就能知道,国外当下的网约车,不仅是数量,更是从服务类型上都远不如中国,你能在国内享受各式各样的“网约车”服务,一定要知道这并不常见。
那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这场“战争”,所以当时所谓的“百万漕工”他们到底失业了吗?
客观来说,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人失业,甚至有公司倒闭,但实际最终情况是,我们把所谓的“共享经济”走偏了,说是“共享汽车”,实际上最终还是做成了“网络版出租车”。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赋能,消费者享受到更快捷更便宜的服务,社会减少了汽车空耗,而曾经的出租车司机,要么继续开出租车但同时接入网约车平台,要么本身就直接成为“网约车主”。
以至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大保底行业”:快递、网约车、外卖。
这就说明其实是有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快捷出行”的行业中,这到底是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这事还真不太好说,而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特点。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一定会影响一部分就业,但同时肯定会新创造一部分就业,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提升,所以最终看来都是有利于发展。
同理,我们反过头来看看这个“萝卜快跑”问题。
看上去由于有无人驾驶技术,最终导致的就是网约车不需要司机了,那这么大一批网约车司机或者出租车司机确实可能会失业。
但是会不会有新的岗位诞生呢?肯定有,比如我们现在就能看到萝卜快跑那边披露的“云端代驾”的这个新岗位。
说白了,为了确保行车的万无一失,需要有人随时监控行车问题,并在紧急时刻接管无人驾驶,那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本身就很适合原本这群司机们去做呢?
那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就算能解决一部分,那这个比例才多少啊,毕竟一个人可以同时监管多台无人汽车。
但实际情况是,你要从消费者的供需平衡来看待这件事,因为一旦“快捷出行”的需求变得成本更低、更方便,那其实本身就会促进这个市场的增长。
原来这个社会只需要1万辆网约车在路上跑,但由于无人驾驶现在变便宜了,那消费者消费的欲望就高了,说不定社会上就能有2万辆车在跑,那新增的岗位就会更多。
当然啦,这肯定也不能完全覆盖所有人,只不过很多事物其实是需要在发展中才能看到变化。
就比如谁能想到当年Uber本身是为了提倡“共享经济”,结果最终被我们发展成了“网约车经济”呢,发展的事情就在发展中去探索吧。
02 无人驾驶如何影响生产力
以上是最普遍的思考,如果今天就思考到这里,那这篇文章其实也没必要给大家看,让我们继续来说一下更深层的东西。
首先我想说的是,其实我很不愿意大家形成所谓的三大保底职业“网约车、快递、外卖”这种说法。
因为越是大家认为这是保底职业,那就更应该支持有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更应该期待有新的生产力要素出现,最终让大家更有钱,国家经济更发达。
因为本质上这几个职业他们都是服务业,他们能成为保底职业的基础,其实恰恰是整个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转,人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经济条件。
如果市场上经济大环境不好,那大家收入不高,最终其实就是会降低所有人坐网约车、网上购物、吃饭点外卖的欲望。
如果大家欲望降低,最终又会反过来影响这些个行业的收入,最终大家卷啊卷,谁熬不住了自然就又会退出。
所以多盼着点新事物的出现,让大家都更有钱,对所谓的保底职业,其实是一种利好。
第二,现在大家所担心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大量下岗被无人汽车替代的事,其实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还不成熟,说白了没有这么快。
因为真正要达到让城市交通无人化、智能化,远远不是几台无人驾驶汽车就能做到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本身主要是利用车载的传感器和各式硬件设备来对行车行为做引导,本身算不上有多么智能。
而且这种做法受到的局限性很大,在城市复杂路面上,你所能观测到的距离和范围,还有隐藏区域受限太多,是很难做到提升城市运转效率的。
而真正的无人驾驶,需要的是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更重要的是国家参与进来,进行新型智能化城市交通的大型基础建设才能实现。
只有利用好整个城市交通信息、车辆信息万物互联,让智能运算去影响在路上的每一台车,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公路运转效率的极大提升。
而这个过程又将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同时,你看,这样的大规模基建项目,是不是又能带来新的职业和就业岗位?
第三,那为什么现在国家就愿意让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呢?
其实本质上不是为了网约车更加便利这个目的,毕竟让大家网约车更便宜,仅仅也只解决了一部分消费问题。
其实本质上国家应该是希望能解决我国庞大的物流问题。
我家里就是做化工品贸易的,所以我知道得比较清楚,像现在做商品贸易,本质上还是赚的信息差的钱。
一方面是你找到更便宜的货源,同时又能找到想要的买家,然后你就赚这个中间的买卖差价。
但实际上还没完,因为有些时候这个差价看上去很高,但是实际利润很低,其本质上就是这中间还有一个物流问题。
说白了,以中国这样的广阔土地上,除开那种量级十分巨大的买卖,剩下的基本上是无法利用铁路交通来进行物流运转的。
最终就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的物流体系,当然啦这个方面美国也是一样,一旦国家大了之后,汽车物流运输就形成了关键。
所以前几年我们看到美国那边港口集装箱趴窝,因为美国卡车司机集体罢工,最终就导致美国整个国家通胀提升。
而真正影响利润的,其实是在进行商品运输上的物流调度,怎么走最划算,路上能不能保持车不返空,这些其实才是做贸易最需要的技术和经验。
那无人驾驶技术能带来什么呢?相比于城市的复杂交通来说,更广阔和快速的高速公路反而不会有太多的复杂问题面对。
最为可怕的是,一旦无人驾驶这件事跑通后,对公路物流中的夜晚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说白了,不管现在再厉害的司机,你跑高速也得过几个小时要休息一下,晚上还需要大量的睡眠来保证精力。
而无人驾驶完全不需要啊,它是可以连续运转的,只需要每次物流结束的时候做保养即可。
特别是利用夜晚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做到让无人化物流体系在夜晚车流较少的时候反而大量运转,白天人多的时候,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比如装卸货物之类需要人为操作的事。
你会发现,在这样的未来畅想下,我们的公路运输成本将极大下降。
它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不仅是社会运转效率提升,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工业制造成本也将大大下降。
说简单点,就靠这一手,我们未来工业制造品就能做得更加便宜,不管是对内消费,还是对外出口,那都是更具有竞争力。
国外什么印度、越南这些想要和我们拼人力成本,不好意思,我们拼的是整个制造业环节中的成本,到最后人力成本的节省仅仅只占很小一头。
想通了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国家面对这个新技术如此的看重,这可以说是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又一个重磅炸弹,生产效率的提升,本身也就是生产力的提升。
当然啦,为啥现在还主要在城市集群中测试,一方面是初期起步,更需要有人协调,另一方面能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目标,自然非复杂环境就简单了。
至于这个时候肯定有小伙伴会说,那货运司机这“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又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发展的事肯定也会由发展来解决,等到那一步,又会有新的职业诞生出来。
我是Marx乖巧,为您送上时政热点的思考。
如果您觉得写得还行的话,那就请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