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在治疗之旅中,往往需面对疼痛这一严峻挑战,而另一种更为隐匿却同样折磨人的症状——腹胀,却往往被低估其严重性。腹胀,这一看似轻微的不适,实则让众多癌症患者夜不能寐,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腹胀的原因是什么?消化道积气:腹胀可细分为上腹与下腹的胀气。上腹左侧是胃的领地,右侧则是肝脏的居所。餐后饱胀多指向胃肠问题,而空腹时仍感腹胀,则可能与肝脏功能不畅、气机阻滞有关。尤其对于胰腺癌患者,化疗或手术后的胃肠功能衰退,加之高龄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动力不足,以及药物副作用,共同编织了腹胀的网。腹腔内积液:步入胰腺癌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或肝转移等情况,这些都是导致腹水生成的元凶。腹水的积聚,不仅挤压了腹腔内的宝贵空间,还可能进一步干扰肠道功能,加剧腹胀的症状。肿瘤压迫:腹腔内众多脏器紧密相连,一旦胰腺发生癌变并扩散,可能压迫邻近的肠道,造成肠梗阻,从而降低肠道蠕动能力,诱发腹胀。这种由物理性阻塞引起的腹胀,治疗起来尤为棘手。现代医学对于腹胀的治疗,有灌肠、手术等方法,灌肠虽能暂时缓解腹胀之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胰腺癌带来的问题,治标不治本;而手术则因其高风险、高费用及严格的适应症限制,难以成为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案。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式,为腹胀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辨证施治,中药不仅能直接针对腹胀的症状进行缓解,还能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我曾成功运用中药治疗一例胰腺癌腹胀患者,其疗效显著,希望能为治疗胰腺癌腹胀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案例
患者:女,53岁主诉:腹胀1月余病史:患者素患胰腺癌,占位达31×41mm,同时有肝肾囊肿,高血压。现出现严重腹胀,多方治疗无用,吃饭不消化,心悸、盗汗,手脚冰凉,大便干,小便多,夜起3-4次。
诊断分析
该患者是虚实夹杂之证。实际临床中这种虚实夹杂证非常之多,如果能理解这则病例的治疗思路,对于中医临床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该患者胰腺占位比较大,同时还患有肝肾囊肿,高血压。
囊肿、肿瘤在中医认为多为痰瘀互结而成,且由于肿瘤较大,压迫阻滞中焦气机,故出现严重腹胀,胃不能纳,消化不良,同时伴有心悸,盗汗,是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大便干结,小便多,是脾气失约,津液不输大肠,但输膀胱。
综上所述:
西医诊断:胰腺癌中医诊断:腹胀证型:痰瘀交错,气阴两虚。治则: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益气养阴。
拟方:半夏泻心汤、五仙散、生脉饮、增液汤、二陈汤、消瘰丸加减化裁。
具体治疗过程
初诊处方如下:
炒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五仙散)、茯苓20克、陈皮15克、法半夏30克、炙甘草10克(二陈汤)、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泻心汤)、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生脉饮)、玄参30克(增液汤)、浙贝母30克、牡蛎30克(消瘰丸)、鸡内金15克、炒芥子15克、青皮10克、枳实10克、生山楂15克、龙骨15克、鳖甲30克、车前子10克(包煎)、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芪30克,7剂。注:斜体部分为五仙散;黄色部分为二陈汤;绿色部分为半夏泻心汤;橙色部分为生脉饮;蓝色部分为消瘰丸;红色部分为增液汤。
同时按患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作丸药一个疗程。
二诊:患者吃饭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肚子还是会胀,盗汗。于上方加路路通15克、木香10克、山甲粉1.5克(吞服)。以增强通经、行气、破瘀之力。三诊:现在患者腹胀减轻,仅有饭后才会腹胀,半小时之后会慢慢缓解,其它如常。方已见效,唯盗汗不见缓解,遂加强养阴敛汗之力,加煅牡蛎30克、浮小麦10克、糯稻根10克。四诊:一切如常,原方不变,继服七剂。五诊:患者盗汗有所缓解,仍然腹胀,于原方中加厚朴10克,增加行气之力。六诊:其它症状全部减轻或消失,但仍然有些腹胀,于上方中加香附10克、元胡10克,再增行气之力。七诊:其它症状全部消失,但仅有一点点腹胀,已不严重,于上方中加怀牛膝30克、杜仲30克,以补肝肾之不足。八诊:患者非常开心的向我反馈腹胀完完全全消失了,并且肿块缩小了。后续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
方药解析
该患者腹胀严重,消化不良。腹胀是中焦气机枢机不利,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平调脾胃气机。而在具体用药时,没有按原方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剂量,半夏用到30克,不只是和胃,更是为了化痰散结,而干姜只用了6克,仅是为了反佐寒凉药物太过。患者消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两虚,在慢性重症病中,必得以培补脾胃为主,不可只以攻伐,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若患者没有胃口,纳差,消化不良则正气无以恢复,故用自创五仙散以健胃消食,培补正气。患者心悸、盗汗,久病必虚,汗多津亏,故以生脉饮和增液汤加减,益气滋阴。生脉饮由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故对心气阴两虚之心悸怔忡,同时加龙骨、牡蛎以加强重镇安神之力。增液汤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此处但师其意,仅用玄参和麦冬,以增加肠道津液,对治便干。胰腺肿瘤31×41mm,占位较大,阻滞中焦气机,同时有肝肾囊肿,是气滞痰凝,故以二陈汤合消瘰丸加减。二陈汤以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组成,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消瘰丸以玄参、牡蛎、贝母组成,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方中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散结,在此一药两用,既可滋阴增津液以通大便,更可清热散结以治肿瘤,实是药尽其能。但二陈汤和消瘰丸行气与散结力量还不够,于是又加青皮、枳实、三棱、莪术,以加强行气破气之力,同时加鳖甲30克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功,加生内金和生山楂。两药可以化痰浊散瘀结,同时又起到健胃消食加强五仙散的作用。然患者本虚,破气太过有加重患者气虚之弊,故又加黄芪30克,又防破气太过,损伤正气。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患者大便干,小便多,是脾气失约,津液不能正常输布,那么为什么不用大家都知道的治脾约的麻子仁丸呢?此实是因患者病机与麻子仁丸病机不同,故不用之。“脾约”作为病名首先见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是指脾虚津少,肠液干枯,以致大便坚硬难出的病证。在《注解伤寒论》中有这样的注解:“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由于脾喜燥恶润,而胃则喜润恶燥,故燥与润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脾胃相和、脾气充足至关重要。若脾阴不足,不能润养胃气,则胃之燥气偏盛,以致胃强脾弱。从这里可以看出,麻子仁丸所治乃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而此患者虽大便偏干,小便多,但不见肠胃燥热,而且是胃气虚弱,消化不良。他的症状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而肠胃虽有津液不足,但未到津液亏损,而发燥热的程度,故不用麻子仁丸,而用增液汤以增肠胃之津液,以黄芪、陈皮、枳实以补气行气,加强肠胃推动之力,同时又以车前子以利小便,以去膀胱积留之水液。综上,药物方剂之使用环环相扣,很多药物都是一药多用,极尽药物之力,看似简单而实不凡。后来的方子基本上是在第一次的方子上随证进行加减,而方意不变。由此可见医之大家者,于临床用药之时,常见巧思妙手,于平常中而见神奇。患者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患者开始时腹胀严重,开始吃丸药时只能吃2毫升,但患者坚持配合,一点点加量,现在可以服25毫升而不再腹胀,如果患者没有信心和坚持,也是很难取得这么好的疗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