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失聪21年的他

决定“换个耳朵”

听世界

往日不悔 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不戴助听器越听不清

听力跟着下降的同时

还会影响说话发音的清晰度

这个道理我是长大后才知道

那时已经二十七岁

别人已很难听懂我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

他是别人眼里不苟言笑的相册设计师,

是亲朋好友口中那个说话特别费劲的大男孩,

现在的很多生活场景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而这一切,

都源于他5年前的一个决定。

以下,是苏畅的讲述。

自述:苏畅

撰文:小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成绩倒数的孩子

其实也能拿冠军

我小时候大概七岁左右就听力不好了,医学上没有明确的结论说是什么原因,初步怀疑是小时候感冒打了小儿霉素导致的。

从七岁开始,妈妈就经常带我往医院跑,打针、吃药、理疗,但凡有可能恢复听力的治疗方式,我们都试了,但都没效果,最后,无奈选择了佩戴助听器。

但那时年幼无知,只觉得助听器戴着不舒服,耳朵上凭空多了一样东西,不仅影响活动,用处也不大。因为我平时不怎么和别人交流,感觉就算戴上助听器也没话说,就这样,很多时候我都不戴。但是“越不戴越听不清,听力跟着下降的同时,还会影响说话发音的清晰度”,这个道理我是长大后才知道,那时已经二十七岁,别人已很难听懂我的说话。

因为听损严重,我只能靠看口型辨别一些熟悉的字词,上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基本是倒数。平时也都一个人待着,很少和别人说话。唯一让我觉得骄傲和自豪的是,由于身高优势,上学时被选拔进篮球队,代表曲靖参加了3次云南省残运会。

其中2014年云南省第十届残运会,我和在曲靖特校认识的好朋友们一起夺得了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训时大家都特别热情,那时我戴着助听器,不仅听不清楚,还不太会手语,大家都特别照顾我,不会的就写给我看,我也用仅会的一点手语和手语队友交流,因此还跟着学会了不少手语。比赛时大家都特别积极,表现得特别好。最后决赛的时候大家都拼出了最好的状态,夺得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因为“责任”

决定改变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我为了在工作时有更多选择,自学了设计。在一家照相馆担任相册设计师的工作,负责人像处理和相册制作。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也是因为这个工作相对来说不需要有太多交流,只要技术过硬,就可以胜任。

很感谢当时同事们和师傅的耐心指导,让我很快可以独立设计。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每次碰到不会的问题我就问旁边的老师,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的教我,帮助我熟悉流程,熟悉相关操作。

工作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一点点解决,生活上的呢?

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沟通协作。文字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但倾听和言语表达在生活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我和妻子商量,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质量,为了对孩子们负责,必须要把耳朵治好。经过多方打听、多次确认,以及和多位蜗友的了解,我们决定做人工耳蜗。

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12月17日,我们凑够了钱,办理好医保手续,去昆明做了双侧人工耳蜗手术。虽然术后我眩晕了几天,吐了几天,但手术整体很成功,最后恢复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坚持让努力

更有意义

领体外机、开机,是手术后的我每天都在期盼的事。回家休息了几天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耳蜗公司领了外机,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等待开机一刻。

惊喜的是,当调机老师打开外机测试时,每一个频段的声音我都可以听见,不仅如此,在安静环境下的说话我也基本可以分辨出来。这个改变太大、太让我感到意外了!我就想着把所有能听到的声音尽量开大点,后面才知道,声音要合适,并不是越大越好。

感谢妻子的坚持与陪伴,要不是她,我想我很难完成开机后的康复训练。从最开始一个字一个字不厌其烦的练习,到一个月后基本可以不看嘴型能复述一句完整句子,再到半年后安静环境下交流没问题,一步步走过来,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艰辛,但也是坚持下来才体会到改变的欣喜。

后来,我就回照相馆上班了,继续我的相册设计师生涯。

刚开始回去上班的时候和同事交流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候听不太懂,不过同事们都很照顾我,我听不清楚的时候他们就多说几遍。随着交流的增多,我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第二年,我开始可以在稍微有点吵的环境里交流。我们办公室就是这样有一些吵的环境,有大家彼此交流工作的声音,也有同事和客人交流的声音,掺杂在一起,虽然听的有些困难,但并不是听不到,而以前戴助听器的时候完全靠看嘴型。

第三年,在嘈杂的环境里面和人交流就没什么问题了。

到了第四年,即使在嘈杂的地方接打电话也没有什么压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往日不悔 未来可期

也是在第四年,随着沟通能力的提高,我和妻子决定辞职创业。

选定做养生馆是因为我妻子对养生比较感兴趣,既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也方便平时给自己保养,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我们想着生意应该不会差。

刚开店的时候,我和顾客的交流比较少,都是靠手艺“说话”,后来和顾客熟了之后,慢慢的胆子大起来了,就说的越来越多了。现在每次给顾客护理的时候都喜欢和顾客聊家常,聊着聊着我不仅听的更清楚了,说话也更清晰了,以前人人都说我说话不清楚,他们很难听懂,现在很轻松就听懂了。熟悉我的人都说我现在变化太大了,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以前交流起来特别费劲,特别难受,现在就算有人在身后和我说话也可以正常交流了,每天和孩子们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所有这些,都是曾经的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医学进步,感谢科技发展,感谢每一位为听障人士重获新“声”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因为有你们,才有了我的“第二人生”。耳蜗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也可以和健听人一样正常工作、生活,也让我的生活少了很多阻碍、焕然一新,谢谢!

-结语-

“越不戴越听不清,听力跟着下降的同时,还会影响说话发音的清晰度“,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听障治疗越早介入,效果越好的重要原因。因为听障损害的不只是”听“的能力,还有”说“的能力。就连故事自述者苏畅,自己都不禁感叹,这个道理他是长大后才明白,那时他二十七岁,别人已经很难听懂他说的话。他的种种经历也告诉大家,干预治疗是一个持久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过程。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缺一不可。好在苏畅一直积极克服困难,在成年之后,努力进行康复治疗,最终找回了自己曾经失落的部分。道阻且长,行而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正是对他努力生活的最好写照。希望他的故事能给更多像他一样的听障人士带去一些小小的鼓励,也衷心的祝愿大家都能开启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的分贝|爱有回声

爱的分贝十二年来,坚持深耕“听障服务”“行业支持”“社会倡导”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包容,尊重且有温度的社会环境。帮助听障人群融入社会,让世界听到他们的生命乐章是我们不变的愿景。因此,持续努力地为听障人群发声,呼吁更多公众关注到听障人群的生活状态,一直是爱的分贝的传播使命。所以,我们十分欣慰并期待,越来越多努力战胜困难的听友事例,能在此得到展现,无数善意人士也可以通过这一个个真实有力量的描述,听见他们善举传回的爱的回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