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前的上海,闷热异常,似乎为徒步平添了几分难度。不过,曾经的苏州河故事依旧唤醒自己行走的激情。继静安区苏州河桥下空间观感之后,把新近的长宁桥下空间见闻也分享给大家。
苏州河中环立交桥
苏州河的桥在市区有三十多座,大型跨河立交桥桥梁往往是城市空间改造的试验田。从时间看,长宁区的中环立交桥下空间开发利用走在了前列。
出了北新泾地铁站,从蒲淞北路前往苏州河中环立交桥是个捷径。短短几百米的步行,从蒲淞北路右拐,猎豹花纹的桥梁涂鸦展现眼前,长宁区苏州河沿线的城市空间在这个立交桥展现出新面貌。
中环立交桥纵横交错、环环相绕、空间递延,不在现场体验很难想象的画面。桥下空间大致区分为四块,西北段(篮球场),东北段(足球场),东南段(篮球场),西南段(口袋花园)。
苏州河畔的中环立交桥,在东西南北立体铺设的机动车道架构外,你很难想到桥下还有跨越苏州河的“人行桥、骑行桥”。
走在南北向通道上,俯瞰桥梁间隙的露天篮球场。这视角,滚滚车流里的机动车主们大概是永远体会不到的。看来这块区域的主色调就是猎豹黄。
这样的城市空间再利用方式,还真是很有巧思。长足发展的城市交通,立交桥下的灰空间再利用方面,长宁苏州河段这里的探索有独到之处。
波光粼粼苏州河颜,长宁中环夜色绽。
在高架桥下的廊桥和步道,欣赏苏州河的夜景。立交桥的空间感,使得车流穿梭的都市韵律更显灵动。
河道、步道和桥梁,构成了一首别样的都市夜曲,动静之间美感尽显。几何空间变幻无穷,桥下空间的线条美孕育出的视界盛宴无与伦比。
夏日运动场
长宁区苏州河桥下空间的改造探索,要早于静安区,面向大众的运动场所开放,让钢筋水泥有了生机活力。
车水马龙的交通立交桥下的空间,已经划分成篮球、足球、步道的多种场地。这相似的场景,让我想起静安苏州河的南北立交桥下露天篮球场。
这里Rucker Park以篮球场的形式呈现,除了增加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外,也巧妙地运用了冗余的交通立交桥空间。
室内、室外空间并举,篮球训练营在桥下充满一隅。从南北人行道(自行车道)上俯瞰桥下洛克篮球公园。虽然天气很热,但运动不减,活力就是要以运动体现。
跨越苏州河的人行步道,直抵河对岸的休闲夜景空间,与大桥立交桥构成一体。阑珊夜色,自在的夏风,这里演绎人与城市的风情画。
靠近立交桥东南的桥下,偌大空间包容下三个足球场。足球场灯光设施齐全,绿茵场地驰骋,真有几分正规球场的味道。
驰骋在绿茵场,感受运动的夏风。斑马色是这片区域的主色调。
因地制宜,有机利用,能开拓出来足球场这么大的空间体量,真是没想到。苏州河边上的室外足球场,这里恐怕是上海独此一家。
走过桥廊,穿越立交桥,漫步夜行。夜色下的景致又焕然一新。三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仿佛一切都没变。洛克篮球营的又一片场地出现,这次是粉红色。
人情故事
三年前,我写了一篇随笔《行走在长宁苏州河》。这篇文章中,我对中环立交桥下街道的景色和人物有许多感叹,尤其是理发师这个主题。
三年后再度故地重游,看到这位老者依旧在这里,喜出望外。辨识度极高的红色着装,步道边便民的理发摊,一个椅子,一部自行车,这是桥下特有的风景线。
头灯加持下,老爷子精神矍铄专注投入的样子。
“老爷子,我也想理发,您方便吗?”我恭敬脱帽示意自己头发。
“你理什么发?不是好好的嘛?”老爷子一瞥之下对我说到。
“三年前路过这里,看到您在给人理发,当时就有冲动想尝试,没来得及等,就拍照留下念想”。
“噢,是吗?”老爷子从戒备到接纳,话语眼神有了转变。
理发完毕,老爷子歇下来。我翻出从前的一组路过此地的图片,还有他当时理发的背影,他此刻叼着烟斗,看着我手机里图片,成就感油然。
“我二十三年前就在这里给人理发了,现在76岁。”老爷子挺自豪告知我。
“当时这里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环境。我是理发造型师,一点不比专业理发馆的手艺差,街头摆摊是自己爱好,每天雷打不动早上开始,晚上八九点收班。刚才你看到是我最后一个顾客。”从不紧不慢的表述里分明感到他的自信、尊严还有对未来的乐观。
“这里的立交桥我是见证者,还能再干二十年”。这后半句话让我十分感触,老爷子身板硬中气足,虽然这趟他婉拒我理发请求,但与之合影算是了却一桩三年前心愿。
长宁苏州河桥下空间,因为这番与红色理发师的际遇,让我将他视作特有的路标,构成那里流动的风景线,甚至在告别老爷子时心中许愿:我一定还会再来,下次,下次的下次。相信有缘。
桥下夜游
老爷子理发处的西首,靠近蒲淞北路的中环立交桥下,是色彩盎然的口袋公园(桥下空间一段),远方一组灯光是苏州河对岸滨河步道。
跨越苏州河的桥,夜景璀璨。金钱豹,斑马,火烈鸟构成的非洲动物矩阵,散布在立交桥立交桥,路过这里很容易看到。色彩描绘美,空间营造美。
篮球场边这句slogan很炫。“一个转身就把你晃进苏州河”——诚哉斯言!这球场边网外就是苏州河啊。
流动的苏州河,流动的风景。球场外的三三两两的徒步休息者。人从来是风景的构成要素,夜影苏州河的每个取景点,都是人景合一的所在。
笔者三年前经过这里,当时立交桥下这段路尚在铺建,北新泾苏州河滨河步道从立交桥下穿行而出,而如今,这样休闲也是街景之一。
侬好!日复一日不停与行人们打招呼,出梅盛夏来临之际,这条跑道的“街语”还是挺亲切。
挥汗如雨的跑步者,匆匆的骑行者,悠闲的漫步者,惬意的遛狗者……行走在苏州河的这段,推而广之的联想,苏州河三十多座桥,以及沿河步道,类似这样的场景应该不胜枚举。
让步于民,还路于民。这类口号正在大量落实变现中,这是笔者的感受,相信也是广大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上海在变美,变得更人性化。
交通之于大都市,一如血管之于身体。在解决好交通问题后,毛细血管般的便行步道以及公共空间,这些年摆上议事日程,并且卓有成效。
桥是用来沟通跨越的。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到空间跨越,运用在建筑上有自己的规则与术语。人的记忆与联想,也会穿越、跨越的。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也是。同步见证感受这座城市的变化脉动,桥下空间是抓手,我们的触觉感观更是。
静影沉碧苏州河夜,北横通道桥影绽。作为苏州河中环立交桥重要构成之一,北横通道西段的运营确实弹眼落睛,而东段的营建目前尚未彻底竣工。历经十年的19.1公里市政工程,联想到这条线路全线贯通,那时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行走在苏州河,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特约撰稿人
编辑:魏玺玲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