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减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少的挑战。此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存在问题,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找工作的人更多,企业却更难招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是对高技能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二是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这将导致一线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尽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新兴行业和数字平台的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政府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明确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增长。由此,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加大,数字经济平台成为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供需结构变化和就业形势紧张等挑战,但同时也有新兴产业和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和市场调节等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促进高质量就业。如何精准地把握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对于政府、高校以及企业而言都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针对这三个主体,分别探讨如何有效把握并利用这些机遇。

政府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态和服务模式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平衡高校毕业生与数字经济企业在规模、专业分布和技能结构上的关系,有利于确保人才供需的均衡性。连接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与高校,构建校企合作的桥梁,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法治建设和劳动保障,完善数字经济就业创业生态,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后,积极建设全国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大市场,搭建数字经济就业新生态,促进就业信息和数据的互通共享,并定期发布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有助于引导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字经济就业创业能力。

在毕业生教育方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学科建设,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和培训,拓宽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为毕业生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企业层面,应利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支持。通过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确保毕业生的技能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此外,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开发数字化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服务,形成数字经济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闭环。

综上所述,政府、高校和企业在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面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同时也为企业输送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能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激发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金羊网 文/李丹妮)

(作者系广州航海学院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副教授)

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