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这门生意的规模够大,无人出租车这门生意相对容易赚钱——无论是对比滴滴这样的亏钱大户,还是造车这样的吞金兽。
作者|钱多多 杨知潮
编辑|李斯
一场交通事故和一场对无人出租车的抵制,把百度的萝卜快跑撞上了热搜,也让百度的股价一度大涨12%。
出乎意料的是,百度并没有因为这起事故陷入舆论危机,反倒是武汉恶劣的交通环境,成了众矢之的。
这当然不是因为百度这家公司的风评太好。只是一方面,武汉市民对自己恶劣的交通环境忍受已久,另一方面,无人驾驶作为一种标准化产品,它的“守规矩”和乘坐体验,比起素质参差不齐的司机,更容易吸引市民的好感。
但舆论的支持掩盖不了马路上的风险。
虽然百度在这次事故中不是主责,但面对恶劣的道路环境,和目前尚不完全成熟的智驾技术,无人出租车的风险成本必然不低,无人驾驶的低廉单价能Cover吗?
01 百度挑战“鄂人”
大厂往往充当“恶人”的角色。
在全世界,大公司的形象都是老百姓的对立面,公众也会通常站在大厂反面。
但是这一次,主流舆论却站在了百度这边。
汽车博主PS3保罗曾在7月10日发起过一次微博投票,有近5千人参与投票,6成的参与人都把票投给了“愿意”,这个支持率,比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要高。
不是百度风评好,而是武汉的道路风评太差了。
此次事故的原因包括电动车闯红灯:据第一财经报道,百度称事故发生时,车辆在绿灯亮起时启动,与一名闯红灯人员发生轻微接触,已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撞人事故,是发生在武汉街头,事故由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汉阳大队进行处理。
在武汉,闯红灯一事并不少见。部分网友因为武汉的复杂路况开辟了一个名为“全员鄂人”的话题。该话题在90天里能有49天是热门。
许多武汉人对家乡的道路恶劣情况直言不讳:“要不是我上星期绿灯的时候在斑马线上被撞倒了,我还真信了你的话”、“要不是我每天都在怕被撞我就信了”、“要不是我走斑马线司机不减速反而加速我就信了”。
除闯红灯外,“全员鄂人”塞车也是网友吐槽的重点。据一名曾在武汉旅游的上海人透露,不少武汉人变道不打灯,两车道因为塞车变成四车道。有次打车的时候,更是听司机骂了一路,司机平均十分钟更换一次骂人对象。
武汉人苦“全员鄂人”久矣。多次看到别人抢道后,萝卜快跑还在遵守交通规则。鲜明的对比下,不少武汉人都把萝卜快跑亲切地称为苕萝卜。
几番对比下,萝卜快跑老老实实开车的行为自然受到了网友们的推崇。不少人认为“不管车怎么样,但是他在武汉礼让行人那就是好萝卜”,甚至有网友认为萝卜是武汉市最有礼貌最守规矩的司机。
除了开车守规矩,无人驾驶受到舆论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乘坐体验。
无人出租车消费者付思羽告诉“车tech”:“被出租车坑太久,我现在只想坐无人出租车!”
付思羽有许多打车踩坑经历,比如冬天司机不开空调,在“冰库车”里冻了30分钟才到公司。又在今年夏天经历了一次,司机不仅因为“一口价订单”不开空调,并且故意关闭窗户逼迫付费空调。
在付思羽看来,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群体数量庞大,物种多样性会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无人驾驶是标准化的,服务质量总有下限。
在火车站附近深夜打车被拒的少女,因为带了小猫看病被司机拒载的宠物主人,为了避免司机绕路多花钱的打工人……他们也构成了萝卜快跑的支持群体。
02 全员鄂人,百度的底气是什么?
但无论多么守规矩,眼下的智驾技术还远未达到L5级别,事故和赔偿风险都在所难免。随着投放规模越来越大,百度和萝卜快跑会不会被交通风险拖死?
这就要拷问这门生意是否足够优秀,换而言之,萝卜快跑赔不赔得起无人驾驶带来的事故风险,或者说这份风险值不值得冒。
答案是乐观的。
首先,打车这门生意的规模够大。据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约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无人出租车这门生意相对容易赚钱——无论是对比滴滴这样的亏钱大户,还是造车这样的吞金兽。
根本原因在于,与滴滴相比,萝卜快跑不需要将7成有余的订单收入给到司机,收入大大提高。目前,第五代无人车的纯电续航能力可以达到650km。按多名司机电池实际续航打七折的反馈,无人车也有450km左右的续航。按照网友提供的信息,跑7公里收费5元,平均每公里收费0.7元左右。
按照以上数据,第五代无人车每天的收入大概是320元左右。
再看成本。目前,萝卜快跑的成本由汽车折旧成本与充电成本构成。
今年5月,百度在ApolloDay宣布实车安全员也将被取消,全部转为远程监控,届时经营效率可以大幅提高。按照第六代无人车20万元成本、5年折旧,且不考虑监控成本计算,单车每日的折旧成本为109元。
不考虑安全员成本下,第五代车的成本为48万左右,以五年折旧计算,单车每日的折旧成本为263元。
无论是第五代还是第六代车,都需要充电运营。第六代无人车的电池信息并没有公开,只能以第五代车的信息进行估测。据了解,百度Apollo第五代无人车Apollo Moon的纯电续航能力可以达到650km,电池容量大概是100度左右。按多家武汉超充站每度电1元的充电费简单估测,无人车每天的充电成本为100元左右。
整体核算下,第五代无人车的单日收入覆盖单日总成本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第六代无人车的单日收入则能够轻松覆盖单日折旧成本与运营成本。
如果把视角再往前看,随着无人驾驶车的进一步普及,规模效应下,成本可以非常低廉。
正因生意逻辑的优秀,萝卜快跑把盈亏平衡目标定的非常激进:在5月15日的百度Apollo Day上,大会上,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要知道,滴滴直到今年一季度还在亏钱。
单价较低的情况下,还能够cover成本,难怪出租车司机担心自己的饭碗。
03 内卷还远吗?
但这绝不意味着百度和萝卜快跑已经高枕无忧,任何好生意,都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变成差生意。
觊觎无人出租车生意的玩家一点都不少。
其一,是主机厂。2023年以后,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达到拐点,过剩的汽车产能,与无人出租车的蓝海之间,天然存在着势能,也必将把内卷传递给无人出租车行业。
最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是特斯拉。
在今年4月马斯克访华完毕后,特斯拉已经解决了自己智驾系统FSD入华的部分障碍。FSD V12已经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智驾技术之一,端到端的纯视觉方案最大节省了成本——昂贵的激光雷达可以被省下。
同样想入华的,还有特斯拉的Robotaxi(和百度萝卜快跑同名)。据《科创板日报》援引媒体报道,对于特斯拉想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想法,中国政府或先支持其在国内测试、作示范,但暂未完全批准其FSD在华全面落地。
此外,还有埃安和滴滴组成的联盟。今年4月,广汽埃安宣布,与滴滴联合出资成立的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二者将联合研发支持自动驾驶的纯电出租车,首款联合打造的Robotaix已完成产品定义,预计将于2025年全球首次商业化量产L4。
滴滴的优势在于最强大的互联网入口,对滴滴来说,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都是打车,流量、用户习惯的优势都能够延续。
第二部分对手,是诸多的自动驾驶和无人出租车企业。
不久前小马智行、赛可智能、autox、这三家公司和百度一起,拿到了上海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这三家企业和百度一样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中,小马智行已经服务用户90万次,虽然不及百度萝卜快跑的600万次,但也同样是经验丰富的智驾企业。四家企业之间,也必将有一番竞争。
当然,在商业的竞争问题之前,无人驾驶出租车还需要面临技术和法律法规的拷问,但一旦技术与法律问题成熟,这里必将有类似打车大战、或者新能源价格战的残酷战争。小到网约车司机,大到百度这样的无人驾驶企业,都必须为自己的饭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