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本书,常沙娜就是一部长篇传奇。

她有非凡的身世,父母都是崭露头角的留法艺术家;

她的成长经历独一无二,跟随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常书鸿,在千年艺术宝库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她得遇良师,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书写了属于自己在中国艺术史上的辉煌;

她教书育人,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在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成绩显赫。

她的一生奉献于“敦煌壁画解密人”的使命,用她那赤诚的心灵,深刻诠释了“敦煌少女”的永恒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设计图案的常沙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01

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

1931年,常沙娜在法国里昂出生,她的父亲常书鸿和母亲陈芝秀都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留法艺术家。

1935年,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一套六大本的《敦煌石窟图录》图册,图册中记录着中国敦煌莫高窟300多幅壁画和雕塑照片,他深受震撼,并毅然决定回国寻访敦煌。此后,常书鸿花费余生所有的精力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遗产,被世人誉为敦煌“守护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沙娜与父亲常书鸿

1943年,年仅12岁的常沙娜也来到了敦煌,为了保护和研究敦煌文化遗产,父女俩克服了漫天风沙、水电不通、交通不畅等困境。

1944年至1948年间,常沙娜将洞窟内壁画中不同时代人物姿态及装饰、动植物,以及藻井的图案等进行详细分类临摹。因此,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敦煌少女”。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常沙娜的一生,后来,她的设计均以敦煌图案为元素,成为当代中国美术设计的重要艺术形式。

在五年的时间里,常沙娜潜心于莫高窟,临摹了数百幅敦煌壁画,逐步掌握了绘画的“童子功”。这段时期的临摹作品,因其独特的习画经历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敦煌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父辈坚韧的艺术斗志,赋予了她的作品踏实稳重、不乏灵动拓进的特质。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敦煌艺术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通过临摹敦煌壁画,常沙娜开启了她的艺术与文化启蒙之路。

她长期从事着中国古代壁画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并结合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创新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和现代装饰特点的创作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沙娜敦煌壁画临摹作品

02

常沙娜经典作品欣赏

1952年,21岁的常沙娜,被选中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在林徽因的启发下,常沙娜设计的真丝头巾采用敦煌隋代石窟藻井的样式,并在上面穿插敦煌的和平鸽图案。最后设计出泰蓝和平鸽大盘、和平鸽丝巾国礼等一系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第一件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亚太国际会议上,常沙娜以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作为“国礼”,将景泰蓝工艺与敦煌艺术元素巧妙结合,创新性地开拓了外贸收入的新途径。这标志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类似于毕加索的和平鸽,我们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敦煌和平鸽,受到了国际友人和艺术界的高度赞扬。林徽因对这些融合敦煌元素的设计非常满意,激励着常沙娜继续进行修改和添加,最终推出了更多系列的创作。

1958至1959年间,常沙娜主要负责设计人民大会堂外墙的琉璃花板、须弥座的石雕花以及宴会厅的天顶装饰、内外门楣、窗花等其中,由她设计的宴会厅的天顶华灯,成为敦煌艺术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典范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柱廊上方

琉璃瓦门楣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灯饰

除此之外,常沙娜还参与设计了首都剧场、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展览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重点建筑的装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民族文化宫金属装饰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展览馆(原苏联展览馆) 电影厅的拱顶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展览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剧场大厅天顶设计石膏花装饰(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膏花装饰(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史馆外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史馆廊楣及柱头的修改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地铁8号线前门站壁画《万木争荣》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纪念雕塑,也是常沙娜主持设计的。其灵感也是来自敦煌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念性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沙娜在香港金紫荆广场留念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装饰,再到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最后到2021年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装饰图案,常沙娜将敦煌的文化财富成功应用于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

03

向世界传播敦煌艺术

“将自己多年的研究与个人创作在全球展示,让世界了解敦煌艺术”是常沙娜退休后最大的心愿。2008年,常沙娜被查出患上了癌症。2014年,身体康复后的常沙娜,在中国挚友黄炫梓的帮助下,立刻开始了“花开敦煌”世界巡展。九年间,常沙娜在法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举办展览共20多场,让世界领略了敦煌的瑰丽与神秘。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年4月29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展”在京展出,40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了常沙娜的敦煌临摹、花卉写生、建筑装饰等创作领域,浓缩了常沙娜八十载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常沙娜认为,敦煌艺术不仅仅是壁画,更是中国人对生活的总结,她希望这次展览能让敦煌文脉滋养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开敦煌,敦煌花开,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2014年首次‘花开敦煌’展览,那一年我83岁,大家都说:你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到处跑、到处办展。可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仍然精力充沛,对推广敦煌文化充满热情。如今93岁的我,看到‘花开敦煌’展迈进第二个十年,感到十分开心。今年恰逢我父亲常书鸿和恩师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在这个美好的四月天举办此次展览,是对他们的致敬。”满头白发的常沙娜说得平淡,却饱含真情,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人感受到她对艺术和敦煌的深深热爱与执着追求。

展板上的照片一幅接着一幅,展现了这位被誉为“敦煌少女”的艺术人生,从她的青春年少直至白发苍苍,都记录了她与敦煌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艺术情缘。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