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有关农村“空心化”话题常常引发热议,从普通网民,到代表委员,无不对此忧心忡忡。

而农村年轻人,尤其农业类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无疑是“空心化”问题的核心所在。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的董事长曾给出一组数据:每年专业院校近70%的农业类毕业生转行从事非农产业。

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年轻人对农村、农业的热爱,让更多专业的人才甘愿在农村扎根呢?

近年来,一个名叫“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出圈,让人眼前一亮。

科技小院,犹如微缩版“农业黄埔军校”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及其团队首创,这帮农业院校师生“自找苦吃”,走进农村,服务农村,15年来已覆盖全国31省千余个村庄。

这些科技小院最初的配置堪称简陋,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不过随着科技小院服务农户的效果卓著,受到普遍欢迎,科技小院的模式得到各地政府、高等院校、拼多多等企业的多方关注与支持,服务模式不断更新迭代,已经从1.0版,扩展到3.0+版。

比如,在云南洱海边的古生村科技小院,张福锁带领一帮师生,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

这群农学生挨家挨户收垃圾,并以此为原料自研、自制生态绿肥向农户发放。他们还向劳作纪实综艺《种地吧》的十位少年普及多光谱成像冠层快速诊断系统、水质监测仪等智能种养设备,让这些“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大放异彩。

古生村科技小院也关注到农业生产与洱海保护的冲突,邀请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专家做项目专员,带队攻克相关难点,不仅查明了面源污染源头,还建立了“六纵七横”水质监测系统,为洱海保护贡献新思路和新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生村科技小院

在湘西龙山,由于当地石漠化的土壤环境,导致土壤肥力不足,倘若种植作物施用工业化肥或有机肥,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十分“不友好”。

面对当地农民的困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湖南龙山锥栗科技小院团队,在40多种农作物中选择了锥栗,并研究发现,使用微生物菌肥,锥栗树的根系能与接种的真菌形成共生菌根,在石漠化地区茁壮成长

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于是成就了一个生态农业的崛起,锥栗产业在当地蓬勃兴起,农民中间为此还流传起一句俏皮话:“种植锥栗不用愁,又养孩子又盖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龙山锥栗科技小院团队在湘西龙山调研

类似科技小院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往往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一开始,农学生的现代理念,与农民的古老经验,发生碰撞和冲突,但是面对现代科技农业带来的实实在在效果,农民们逐渐被说服,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的大潮。

这样的过程中,得益不仅是农民,“自找苦吃”的农学生们通过与农民打成一片,通过接地气的研究,也培养出对于自身职业的信心,培养出对于土地的热爱,这对于他们扎根农村,无疑至关重要。有科技小院农学生就坚定表示:“毕业之后,我要继续做农业相关事业”。

就此而言,一千多个遍布各地农村的科技小院,犹如一个个微缩版的“农业黄埔军校”,为乡村振兴输出一波波生力军,深度改变了农业和农村的面貌。

乡村振兴靠科技,也靠商业的力量

当然,科技小院这一助农新模式,如果仅凭农学师生的一腔热血和努力,恐怕难以达到今天的作用和影响力。正是由于拼多多等多方力量的加入,才壮大了科技小院实力,使得这株幼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拼多多不仅为科技小院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尽力解决它们的燃眉之急,此外拼多多还连续两届成为“科技小院大赛”的支持方。

“科技小院大赛”为全国科技小院的农学生们,提供了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舞台,大赛除了路演答辩之外,展示环节也增进了不同小院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

参赛队伍或搭建模型呈现技术系统,或摆出种植的蔬果邀请评委品尝,场面格外热闹。来自黑龙江五常水稻科技小院的李馨玥,在“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决赛现场观看完各支队伍的展示成果后,不由赞叹“太强了!在生产技术、推广方式、演讲技巧等方面都学习到很多。”

拼多多提供的平台支持,更使得科技小院如虎添翼。许多科技小院的农业科研成果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拼多多平台大量消费者青睐。

比如,云南褚橙科技小院研究的褚橙,早在2019年就在拼多多开售,而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爱媛38号”,近几年也在拼多多平台打开了销路。

种种事实都证明,乡村振兴,不仅要靠政策扶持,要靠学术机构、靠现代科技,同时也需要借助商业的力量,全面打通“学-研-商”链条。毕竟,再好的农业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看得见的市场效益,才能让农民真正受惠,支撑起年轻人对于投身农业的信心。

科技小院这样的“微创新”,为疗愈农村的“空心化”,提供了一个破解之道。

农业、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人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乡村的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要提供合适的平台,让更多专业的人才愿意来农村,发挥自己所长,纾解民生之忧。

科技小院正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年轻的农学生们在这个平台,缔造了一个个创新故事,传统的农业由此变得魅力四射。愿科技小院能在更多地方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力量,创造无限可能。

鱼眼观察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