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一师第一任政委张英
在朝鲜战争初期,当朝鲜人民军实行自卫反击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我们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美帝国主义必然要扩大侵朝战争,企图入侵我国,因而便着手进行了对付美帝侵略的准备工作。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暂归东北军区统一指挥,以保卫东北边防的安全,并准备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不久,组成新的第十三兵团司令部,统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主力部队。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委,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后来又任命韩先楚、洪学智为副司令员。
1950年7月24日,因军情紧急,特种兵司令部命令炮兵一师迅速开赴安东市待命。这时,炮兵一师原师长彭景文同志已调任防空学校副校长,中央军委任命文击同志为师长,我仍为该师政委。第二天,我师从驻地佳木斯市出发时,市党政机关领导和人民群众在火车站举行了欢送大会,还送来许多慰问信和慰问品。军民代表都先后讲话,相互勉励。伴着火车的汽笛声,站台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喇叭里传出“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致敬!”“祝人民子弟兵在执行新的任务中再立新功!”等口号。列车徐徐开动,欢送的群众纷纷挥手送别,车上的指战员也频频向群众招手,眼睛里含着激动的泪花。“再见吧,佳木斯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一定要用新的战斗胜利来报答你们的关怀和爱戴!我们要誓死保卫人民的革命胜利成果和幸福生活!”这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列车在宽阔的田野上奔驰,铁路两旁茁壮成长的大豆高粱织成的青纱帐一望无垠。此情此景,加重了我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车上的指战员个个精神振奋,有的哼着战歌,有的谈论着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当列车抵达哈尔滨车站时,特种兵的首长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来到站台上欢送。列车稍停片刻便又开动了。此时夕阳正红,接着夜幕渐渐降落,战士们在睡梦中路过了沈阳。而后,列车转向东去,于次日午后到达了行军目的地安东市。
记得那天晴空万里,气温很高,特种兵的机关人员老早就在车站上等候军车的到来。我们下车后,全师人员被安排在安东市西南四道沟一带营房住下待命。当晚7点,我和文击师长一同来到特种兵司令部向万毅、邱创成、匡裕民、刘何诸位首长汇报了部队出发前后和车运的情况,讲到人员、火炮、马匹、弹药、装备等一切齐备、完好无损,战士们斗志旺盛,情绪饱满,没有发生事故和减员。首长们听后表示很满意。他们说,炮兵一师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炮兵部队,又是一支著有战功的部队,要发扬成绩,防止骄傲自满,在安东待命期间要提高警惕,加强边疆防卫,并随时准备入朝参战。他们又说,特种兵党委决定,炮兵一师除辖属炮二十五团、炮二十六团和炮二十七团外,还将炮兵二师的炮二十八团和炮三十团也归炮兵一师指挥,并调炮兵二师副参谋长张进为炮兵一师副参谋长。最后,首长们又传达了军委的命令:炮兵一师归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直接指挥。
我们炮兵一师师部住在四道沟飞行员宿舍。这里是伪满时期日本飞行员居住的地方,房舍内各种设备齐全,作为我们的宿舍倒是满舒服的。这里还住着友军独立师,师长关敬环、政委黄xx、政治部主任杨一夫。我们来到后,他们特地到我师部进行慰问,还邀请我师团以上干部去独立师联欢。次日,举行了隆重的联欢会,两个师的宣传队都拿出了最精彩的节目进行表演,联欢会尽欢而散。接着,独立师又举行宴会,热情地款待了我师团以上干部。在宴会上,我代表炮兵一师对独立师全体指战员表示了谢意。过了几日,我师又邀请独立师团以上干部前来参加联欢会和宴会,我同文击师长还专程前往独立师进行了家访,特地拜访了关敬环师长的百岁老母。
炮兵一师住下来后,立即加强了军政训练和各项战备工作。8月13日,我和文师长参加了东北军区在沈阳召开的师以上高干会议。会议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主持,肖劲光和邓华二位首长也参加了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与会人员有三十八军梁兴初军长、刘西元政委、三十九军吴信泉军长、李雪三政委、四十军温玉成军长、袁升平政委、四十二军吴瑞林军长、周彪政委等。炮兵部队的领导干部只有文师长和我两个人。
在这次会议上,高岗司令员作了关于当前形势和东北边防军作战任务的报告,邓华同志具体讲了与美军作战的有关战术问题。接着,会议就如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如果美帝国主义占领了朝鲜,势必要走日本帝国主义的老路,进一步入侵我东北和华北,那么,究竟是等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再反击,还是主动出击,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为好?对此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多数同志认为,应乘美帝在朝鲜立足未稳,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一鼓作气,打败敌人,打破美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梦想。但是,部分同志也担心与优势装备的美军作战,能否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军有世界第一流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具有海空优势,还有原子弹,同这样的对手作战,与国内历次战争不同,因而不能轻敌,需要慎重。讨论的结果,大家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同美军作战的信心,一致认为我军能够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军在数量上占优势。敌我双方兵力数量的对比,当时估计大约是1:3。美国本身兵力不足,又要在西欧和美洲分兵驻守,因而只能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即使增兵朝鲜,也至多不会超过50万。而我军在全国有400多万,距朝鲜也只有一江之隔,调动起来比较方便。
第二,我军在质量上优于美军。美帝国主义出师无名,士气不振。我军为正义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士气旺盛。加上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是名震中外的胜利之师,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战斗作风,指战员能吃苦耐劳,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有利条件。
第三,我军是正义之师。我军是为反对侵略而战,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他国,使侵略者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会议之后,中央军委于8月5日电告东北边防军,一切准备工作可延至9月底前完成。文击师长和我返回师部后,传达了上级的精神,经师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讨论,决定加紧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第一,师政治部举办全师政治指导员和支部书记训练班,着重解决关于加强支部集体领导和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问题。由我和政治部主任张伯苓同志讲课,组织科长马战和宣传科长王培轩等同志具体辅导。共举办两期,每期两周,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二,举办入朝联络员训练班。训练班的任务是培训入朝后的朝语翻译。他们都是从东北各地抽调的中国籍朝鲜族群众,对朝鲜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知道一些,但多数没有去过朝鲜,而对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们打消了各种思想顾虑,掌握了军事、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对我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战斗热情也高涨起来。入朝前,我们每个连都有了联络员。
第三,举办汽车驾驶员培训班。我们估计,入朝后,敌人握有空中优势,我们的汽车可能必须在夜间行驶,而且不能开灯。北朝鲜山高路险,多是盘山道,稍有不慎,就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使司机在恶劣的环境下安全地完成任务。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全师驾驶员不仅熟练了驾驶技术,而且增添了机智勇敢和艰苦奋斗的战斗作风。
第四,派遣小分队入朝侦察。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小分队对朝鲜的地形、地貌、道路、气候、风俗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侦察,还亲身感受到朝鲜军民盼望我军入朝参战的心情。
值此军情紧急之际,我突然接到家中急电,告知我父亲病故,要我回家奔丧。我想我此时身负重任,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奉命戍边杀敌就是尽了大孝。于是我立即复电:“有军令在身,为了报效祖国,我难以分身返里治丧,请家兄代行办理。”
1950年9月15日,朝鲜战局突变,美帝国主义集中260余艘军舰,500多架飞机,掩护美军和李承晚军队共7万多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对朝鲜人民军进行两面夹击,使朝鲜战场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军委于10月8日下达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胜利……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9日,我和文击师长又出席了在沈阳召开的军以上干部会议。彭总和高岗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决定。高岗讲话后,彭总说:“组织志愿军入朝作战要我挂帅,事情来的突然,我没有想到。组织志愿军,中央原来考虑让林彪来的,林彪说他有病,因此临时决定让我来。听说十三兵团这支部队过去在东北很能打仗。今天只是和大家见个面,不敢说作报告。……”接着,他又讲了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美帝侵朝的罪恶目的以及对美军作战军事上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针对一些同志认为出国作战准备不够的心理状态,彭总提高嗓门说,“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我们准备好了摆好阵式才打,他们进攻速度很快,我们必须和敌人抢时间。中央要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决定的。”最后他宣布,“各军师在10天之内做好出国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
会后,我和文击师长急速返回师部,首先抓了出国作战的思想动员工作,着重讲清“必打”的道理,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
一、大讲中朝两国是友好邻邦,是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从两国关系讲明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同时讲解美帝侵华史,激发战士们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仇恨,认清其侵略本性,指出它侵略朝鲜的目的是为了侵略中国。它是中国人民最危险的敌人。
二、在“必打”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敢打”、“能打”的教育,提高广大指战员打败美国侵略军的信心和勇气。着重讲明美帝国主义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的道理,从战略上讲它是“纸老虎”,它的非正义性、士气不高、兵力不足、后方太远,注定要失败的。
三、进行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团结朝鲜人民和人民军的教育。要求部队到朝鲜后,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热爱朝鲜人民,绝对不能以大国自居,不尊重朝鲜人民。
四、教育部队如何战胜出国以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敌机频繁的袭扰、天气寒冷、给养困难、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等等,对此种种困难,部队都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克服困难的措施。
经过上述动员教育,全师指战员对入朝作战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1950年10月14日,东北军区在沈阳举行了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彭总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美帝国主义正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北朝鲜疯狂进攻,现已越过三八线,并加紧向北推进。目前的朝鲜战局是很严重的。党中央经过反复讨论和慎重考虑,认为不能置之不理。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支援朝鲜人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帮助朝鲜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
彭总说,我认为党中央的这种决策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正确的。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其理由是我们的战争创伤尚未医治,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大陆的土匪和特务没有肃清,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准备得还不够充分,部分军民存有厌战情绪等;另一种是主张积极出兵援助朝鲜。其理由是虽然我们准备不够,可敌人的准备也同样是不够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准备工作还很不充分。这后一种是党中央的看法。
彭总接着说,如果三、五年以后再打,让我们松口气好不好呢?当然好罗,但是三、五年以后还是要打的。在短短的三、五年间,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装备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海军更谈不上,然而敌人则可能装备更多的部队。那时再打就更不容易了,困难就更大了。所以结论就是:迟打不如早打为好。
这次动员大会实际上就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的誓师大会。会后,彭总亲自去安东市进行视察。他察觉到鸭绿江大桥一旦被炸毁,志愿军过江的速度就要大大受到限制,以致贻误战机。因而他当机立断,决定志愿军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全部同时过江,以便战斗打响后使我军处于优势地位。
1950年10月19日晚5点30分,我炮兵一师随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之后,开始通过鸭绿江大桥。为了保密,部队于黄昏时分开始过江,至拂晓即停止,我师按炮二十五团、炮二十六团、炮二十七团、摩托化炮二十八团和摩托化炮三十团的顺序行进,入朝后向德川方向前进。
按规定我们不能暴露任何火光,汽车全部关灯行驶、部队在闪闪的星光下静悄悄地快速行进,没有讲话声和战马暄叫声,安全地躲过了敌机的侦察。第一天的夜行军走的不远,走了40里之后便在一座大山脚下露营下来。全师的人马车炮也完好无损。只是有几名战士途经新义州的一个岔口时因迷失方向而掉了队,但在第二天清晨赶了回来。
第二天夜行军虽然也是40余里路,但要翻越两座海拔千米高的大山。闭灯行车翻山,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尤其对摩托化炮二十八团和三十团,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全师于午后4点30分出发,晚7点30分进入山脚,而后开始翻山。我和张伯苓主任共乘一台吉普车,行至半山坡时,突然敌机飞来,向车的附近发射了几发火箭弹。司机老金一慌,方向盘失去了控制,吉普车带着我们翻了下去。幸运的是吉普车被一棵树拦往,才免于翻进深沟底部。我和张主任急忙从沟中爬了上来,还好,我额头擦破点皮,张主任也安全无恙。如果没有那棵大树,我们恐怕就要粉身碎骨了。
敌机夜袭和翻车事件,给全师上下上了一课,它告诫我们必须加强敌情观念,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认真做好伪装,切忌暴露丝毫目标。
战士们刚入朝时,对敌机的袭扰和盲轰乱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惧心里,但时间一长便摸到了敌机活动的规律,学会了对付它的办法,变消极防备为积极向敌机进攻。每当敌机飞来时,战士们便选准时机进行射击,它也就不敢肆无忌惮地进行低空投射了。
经过几夜的行军,我师来到了临津江边。江上原有一座永久性的水泥大桥,由于敌机的轰炸,大桥已经破损。我军为了保证部队通过临津江,在江面上架设了一座浮桥,有一个工兵连负责保护,随炸随修,保证了浮桥的畅通。这天夜里,我师开始过江,过浮桥对我们炮兵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师司令部对这次行动进行了精心的组织。要求以炮兵连为单位,每10分钟通过一个连。无论有无敌机袭扰,都必须强行通过。开始过桥时,我和文击师长在桥的南端观察,每连只用8分钟便可全部通过。尽管敌机数次袭扰,全师只用5个小时就顺利地跨过了临津江,这对我师不失时机地参加第一次战役--云山战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过江后我们及时发电向志愿军司令部和特种兵司令部报告,首长们回电表示十分满意,认为我军的大炮在第一次战役中就可以在美帝的头上大展威力了。
我炮兵一师自从离开可爱的祖国进入朝鲜国境以后,连续五六天的跋山涉水,日宿夜行,按照上级的战略部署准时到达了战斗的前线,只等一声令下,便能众炮齐发,狠狠地教训侵略者。激战前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我又不禁哼起《志愿军战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我师炮二十六团五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同志,还是在安东市四道沟训练待命时,他组织战士们写黑板报鼓舞战斗士气。许多战士赋诗吟歌表决心,情绪极为高涨。就在这种气氛下,麻扶摇同志在连队黑板报上写下了这首“出征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战士们的共同心愿。这首诗恰巧被当时来部队采访的文艺界人士发现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赞美这首诗生动感人。后来便由周巍峙同志(著名歌唱家王昆的爱人)谱成曲子,成了举世闻名的《志愿军战歌》。
那时,我们已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即将开始的就是“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作者简介
张英(1916年-2015年9月21日),辽宁盖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四团(27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高级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辽沈、太原、衡宝等战役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9月21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99岁。
参考资料:
《营口文史资料8辑》/辽宁省营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