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江苏7月3日电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山东济宁市,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并蓄的城市,以“运河之都”与“孔孟之乡”的双重身份,傲然屹立于时代的前沿,展现出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繁荣发展的壮丽图景。这颗位于运河与淮河两大流域之上的璀璨明珠,积极推动运河文化与淮河生态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淮河为纽带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沿淮城市的互联互通。“奔腾‘十四五’沿淮看发展”媒体行活动来到济宁,感受这座古今交融、文化璀璨的城市。
“新”“老”三孔:儒韵古城焕“新生”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2000多年来,先贤孔子以学立身,成为“万世师表”,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孔”是儒家文化活的“画本”,大成路贯通南北,两端坐落着“新三孔”中的孔子博物馆和“老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记者走进孔庙,感慨“先师手植桧”三次更生后的遗木,赞叹“二十八根雕龙石柱”龙姿栩栩的石刻瑰宝,在城中往来穿梭,感受儒家思想的古今对话。
近年来,曲阜市围绕“文旅强市”的战略部署,以孔府、孔庙、孔林“老三孔”为原点,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为延伸,构建了从“三孔”拜孔到尼山“学孔”的儒家文化深度旅游大格局,“新三孔”与“老三孔”完美呼应,在实践中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启迪新时代的哲思。
科技“绿洲”:“智”造机器人的新纪元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珞石)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中心机电产业园,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珞石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已建成国内首条同时满足工业机器人和柔性协作机器人自动化装配流水线,实现37分钟完成一台工业机器人本体装配,年产量可达3万台。
珞石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成功自主研发出高性能复合机器人CMR系列,完美融合了柔性协作机器人、移动底盘、2D/3D视觉以及末端工具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检测、装配等场景。
据珞石综合事务部专员陈萌介绍,这些机器人拥有先进的识别系统,能够迅速捕捉并记忆复杂场景,精确地对真人引导的动作进行还原。柔性机器人的“手臂”灵活而精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在调试车间的深处建有高标准的产品测试平台和高低温测试中心,在这里每一台即将出厂的机器人,都必须经历1000万次电缆弯折以及120小时不间断的出厂测试,确保它们在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这些测试,不仅是对机器人质量的保证,更是对珞石智能制造技术实力的最好证明。
如今,智能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济宁在高端制造领域脱颖而出,崛起为鲁南机器人产业的领军者。济宁市不断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制造业链条式增长、集聚化壮大,积极顺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趋势,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智能园区:转型升级新动能
山能智慧制造园区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战略机遇,纵深推进兖州煤矿新旧动能转换,拓展智能装备产业链条,实现智能智慧生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的一项重大投资项目。园区以智慧矿山智能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主,主要生产支架智能电液控系统及智能液压泵站、智能输送机及配件、高性能输送带、智能洗选设备、液压胶管等8类核心产品。
走进山能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的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自动化的生产线。在天玛智控生产车间,有一个形似“太空舱”的装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装置可以精准实现煤矿远程智能化开采,煤矿工人在舱内仿佛驾驶无人机一样,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对采煤机、支架等设备进行实时控制。
同时,园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广泛布局光伏发电系统,打造绿色工厂、低碳园区实现园区项目绿色生产。山能智慧制造园区项目不仅是山东能源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成果,更是济宁市实施“制造强市突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它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绿色领航:擦亮高端制造新“船”说
“建绿色智能船厂,造绿色智能船舶”。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是国内首个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推动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创造了国内造船行业的多个第一,为济宁能源港航物流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在白马河畔的试水码头边,记者见到了即将交付的济宁能源首艘80米油气加注趸船。该船由长江船舶设计院研发设计,船舶设计总长80米,满载情况下可以提供200立方的天然气(LNG)加注储量和近500吨的燃油加注储量,一个罐子可充10艘船,可供一艘船行驶1200公里。船舶交付后,将被固定在京杭运河航道沿岸,为过往的船只提供LNG燃料、柴油加注及生活配套服务,将成为京杭运河上重要的“水上服务区”。
据悉,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计划建造新能源船舶1000艘,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百亿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
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作为济宁市能源“港贸船产建融”协同发展产业模式中的关键一环,依托市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打造国内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标杆工程,引领内河航运产业向更加智能、绿色的方向迈进,有效带动腹地钢铁、高端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为鲁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水脉相连,共绘繁荣画卷。济宁市将继续依托大运河与淮河的双重优势,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承创新运河文化,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河文化名城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擦亮新时代“新运河之都”的名片。(文/左芳源 图/许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