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体!

今天(7日)下午,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华容县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有关抢险救援进展,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7680人已全部安全撤离

团洲垸需转移的7680人(其中,蓄洪区5445人,安全区2235人),已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员伤亡,并得到妥善安置。

预计在7月9日12时前完成封堵

5日16时许,湖南省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6日下午,封堵合龙工作开始推进。预计在7月9日12时前完成封堵。

• 受灾群众妥善安置

除选择投亲靠友的人员外,在华容职业中专、状元湖中学、章华学校、实验小学4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3224人。各安置点均已配备充足的生活用品以及空调、电扇等防暑降温设施,并安排医疗卫勤保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卫星视角看洞庭湖决堤前后影像

据悉,截至7日17时,决口封堵已完成91.5米。为掌握受灾区域实时情况,长光卫星紧急调度“吉林一号”宽幅01A星过境岳阳华容县,对灾区进行观测;并在成像后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单位,助力抗洪救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6日11时10分,“吉林一号”宽幅01A星拍摄到洞庭湖决堤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此时团洲垸溃口宽度已延伸至226米,与较早前拍摄影像相比,当地被淹情况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洲垸,2022年被建成为蓄洪安全区,总面积为52.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9.57平方千米,人口约为5000人。截至7月6日中午,团洲垸92.5%的土地被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年6月16日到7月3日,湖南连续下了近20天的雨;整个湖南平均累计降雨量864.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了43.9%,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次。这让洞庭湖的抗洪压力陡增,6月30日,随着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水位突破警戒水位33.0米,“洞庭湖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拍洞庭湖决口封堵现场

目前,决口封堵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多辆满载碎石的大型工程车辆正在向决口处倾倒封堵。

洞庭湖区为何容易发生管涌险情?

管涌有哪些抢护方法?专家详解

什么是管涌,会带来哪些危害?洞庭湖区为何容易出险情?发生管涌时该如何处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土工所副所长崔皓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省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管涌

什么是管涌,会带来哪些危害?

所谓管涌是指水流通过土壤中的孔隙或裂缝,形成类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形成空洞。当空洞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堤坝就会发生坍塌,形成决堤。

为何洞庭湖区容易发生管涌险情?

崔皓东介绍,长江流域堤防基础具有双层结构特点,易发生管涌险情。上层为弱透水覆盖层,下层为深厚的强透水砂层,汛期高水位下,堤防在渗流作用下,堤防背水侧表层弱透水土层受下部强透水砂层内承压水顶托,形成渗透破坏,也称“翻沙鼓水”。涌水口径小者几厘米,大者几米,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如不及时抢护,容易发展成为大漏洞,危及大堤安全 。

崔皓东分析,洞庭湖区堤防基础刚好符合二元结构地层特点,特别容易发生管涌险情,洞庭湖堤防堤基有的含有强透水卵石层,比长江干堤发生管涌时更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涌形成过程(图片来源:中国水利)

洪水泛滥,易导致水源污染,引发传染病疫情。如何正确防范?

洪水期间饮食饮水要注意

• 切勿直接饮用河水、地下水等各类生水。尽量选择包装完好、未开封的瓶装水和瓶装饮料。若无瓶装水,应确保将水煮沸后饮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煮饭、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应使用干净水源。

• 切勿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这类食物应立即丢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避免食用任何生食,包括蔬菜等所有食物都应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 不用未经清洁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碗、盘子、勺、筷子等)要定期清洁,煮沸消毒。

洪水过后注意预防4类传染病

• 肠道传染病

霍乱、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伤寒和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是洪涝灾害后最常见的疾病。肠道传染病最大的特点是“病从口入”,不洁的水源和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 蚊媒传染病

暴雨洪水过后,会滋生大量蚊虫,以蚊子为载体的虫媒传染病得以传播,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等。要注意防范蚊虫叮咬,及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皮肤病

皮肤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真菌和细菌便有机可乘,很容易引发湿疹、脚足癣乃至丹毒等各种皮肤炎症。

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及时脱离污水环境,擦干皮肤,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 自然疫源性疾病

常见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和血吸虫病等,其病原体来自老鼠等野生动物,以及牛、猪等家畜携带的细菌。

望早日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