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官员火箭般的升迁,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绝境和包围之中,也很容易在阿谀奉承之中,迷失自己的本心,走入无法回头的歧途。

在特殊历史时期,有许多青年干部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比如山东的王效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4年2月,王效禹出生于山东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益都民风彪悍,曾是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区域。即便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也有数千民众自发组成了红枪会,专门和官军作对。

抗日时期,日军一路南下,势不可当,但山东民众并不甘于臣服。不久后,八路军在山东敌后发展了根据地,王效禹就是在这时了解到了马列主义。

1938年初,中共益北特别支队书记王宗东来到了益都,宣传抗日主张,认识了王效禹,并发展他入党。王效禹自此加入了党组织,走上革命的道路。

那时,王效禹在家乡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他领着家乡将近100多位青年,拉起了一支小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四十年代,王效禹已经是清河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团政委了。可以说,他的发展还是顺遂的,组织上对于这样的无产阶级干部也相当信任。

到了1945年,侵华日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可越是这样,日军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也越发猖狂。5月份,清河日军指挥官下川纠集了5000多人(包括伪军)包围了陈户。

王效禹指挥部队,下达了分开突围的命令。突围过程中,王效禹英勇奋战,同敌人斗智斗勇数回合,才带着36人逃出生天。可以说,王效禹还是一个称职的干部,坚守了自己的使命,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

1947年,为了取得农民的支持,也为了践行意识形态。中央派遣康生于11月到渤海区搞土改,结识了王效禹。期间,康生十分赞赏王效禹,还在大会上表扬过王效禹,这段经历也为后来的“火速提拔”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王效禹熟悉山东的一草一木,便继续在山东留职,担任山东省检察院副院长,成为了一个厅级干部。

反右运动的风气刮到了山东。王效禹的属下,办公室刘佩侠等4名干部被打成右派。王效禹却唱起了反调,不认为他们是右派,受到了牵连。其地位也是一降再降,成了德州国棉一厂副厂长,工资也低了三级。

所谓时来运转皆同力,从六十年代开始,王效禹又重新回到了山东政坛。1964年,王效禹惩罚被一扫而光,升为青岛市副市长。在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王效禹结识了康生的儿子——张子石。

虽然张子石只是一个教育局局长,但康生位高权重,也知晓王效禹。因此,王效禹坐上了升迁的快车道,掌握了山东的大权,成功出任山东省革委会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王效禹授意“山东造反派”,将舒同(曾任山东省第一书记)从陕西带回山东,进行批斗。王效禹亲自来到批斗现场,亲自讲述了舒同的“罪恶历史”。

山东“造反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王效禹的推波助澜。早在1966年,王效禹就号召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开火”。

面对“造反”和“保皇”两派,王效禹毫不犹豫站在“造反”派这边。山东的经济紊乱、百业凋敝和王效禹脱不开关系。到了1967年末,王效禹还想动摇国家的根本——军队,妄图染指北海舰队和67军。

可是爬的高,也终有跌落的一天。九大召开以后,多名军队高管对其表达了不满。尤其是南京军区的许世友。两人结怨,主要是王效禹想过问徐州的军队事务。军头的意见,引起了中央的重视,都认为王效禹“过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商议,1971年3月的一天,王效禹被撤销一切职务,下放到东北一农场进行改造,成了第一个倒台的革委会主任。

改革开放后,王效禹遭到了更加严厉的处罚,1979年被开除党籍。不过王效禹还算高寿,一直活到了1995年,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