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香港工作的内地高级人才们,已经逐渐变成的香港打工人眼里的“工贼”。

无下限加班,主动降薪,自愿放弃休假,24小时待命……

那些在内地职场被视作糟粕的行为,现在被一部分来自于内地的香港新移民,当成融入香港职场的投名状。

搞得很多香港打工人叫苦不迭:

“香港是有自己的生态的,你一进来就打破是几个意思?入乡随俗很难吗?正常打工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分敬业的内地人”

从2022年年底开始,香港在人才引进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把原有的“优才计划”的细则做了优化——限额取消,门槛降低,还推出了受众更精准的“高才通”计划。

香港的算盘打得很精妙,优才计划吸引普通人才,高才通定向“狙击”精英人才,二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力求快速高质地完成香港的人才补充。

不得不说,效果确实不错。

截至2023年五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30万宗申请,获批近19万宗,超过12万名人才已到港。

在港府的预想中,这些高级人才赴港,与本地人打成一片,可以增进两地居民之间的了解,消除偏见,共同为香港的发展出谋出力。

然而,事与愿违。

内地人才们的工作习惯,不仅没有促成团结,反而加重了这种隔阂。

“反人性的工作强度”

通过优才计划赴港的人员中,有很多都是内地互联网大厂里的小中层。在内地“996”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工作时长=工作产出”的观念根深蒂固。

香港人David曾供职于多家与内地业务往来密切的公司,与很多内地过去的“新香港人”接触频繁。

他直言,工作体验非常不好,“会稀里糊涂地卷入到不必要的攀比竞争中”。

比如开会的问题,内地人没那么多的时候,大家都是照章办事,预约记录总结什么的都按规矩来,该发邮件发邮件。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相关的沟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随意,内地员工似乎不用休息,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会话。

在他们的影响下,David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不堪其烦。

“自降身价,不求福利,只为一份工作”

如果说是纯粹的工作狂,也就算了。

有一部分内地员工,为了获得工作几乎已经到了魔怔的地步,连基本诉求都可以无限让步。

打工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只要合理合法当然越多越好。

但是,一些内地人不这么认为。

他们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心态,试图通过更低的薪水,来弥补自身部分劣势——“进了公司再说”。

一个岗位,市场价是30万,内地人敢要到20甚至更低。

正规企业有自己的招聘原则和底线,但是小老板们看到这种人才,就很容易把持不住。

有人就愿意冒着风险去节约成本。这无形中就在挤压香港人的生存空间。

导致现在在很多香港本地人眼中,内地人的形象不仅没有正常化,反而还更畸化了。

部分行业,抵制内地劳动力的呼声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打工人的自保

说实话,香港的工作氛围本来就很卷,在全球范围内根本谈不上佛系。

根据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香港人的平均工作时长常年排在各大经济体前列。

谁曾想,在内地人面前,瞬间变成弟中弟。

香港人概念里的卷,是卷效率,卷结果。

而内地的卷,是无差别无底线的卷,甚至是为了卷了卷。

因为跟内地相比,香港的工资够高,高到让内地人觉得“拿着烫手”的感觉,降一点无所谓。

自从香港和内地加速融通之后,不仅是精英阶层,很多底层劳动力,也盯上了香港的市场。

前期语言不通,对香港也不了解,怎么办呢?

“拉低价格,提升服务,刀刃向内”

在小红书上,有大量内地人分享着在香港给人干私活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类工种都有,价格普遍要比市场价便宜2成到4成。

这就搞得香港同行们相当难受,最后只能以行业协会的名义给有关部门施压。

前段时间,有香港自媒体爆料,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搞了一波联署活动,搜集了160多个签名,明确反对继续输入外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人,真被卷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府面对这种情况,也很尴尬:

明着管吧,内地人才是自己招来的,能力啥的都没问题,你打击人家的工作积极性?

不管吧,本地人都快找不到工作了,人才引进又不是人口换血,不能本末倒置。

所以,只能两边都给点“甜枣”,安抚一下。

给本地人的“甜枣”是,出台相关法规,限制一下非法劳工。

香港输入劳工有三大潜规则:

首先,保障本地劳工就业优先。

如要输入劳工,只针对人力明显不足的行业。就是说,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拥有从内地寻找平替的资格,本地人实在吃不下的行业才能寻找外援。

其次,保障本地劳工的工资输入。雇主单位不能变相胁迫本地工人向下兼容。

第三,要以本地劳工的培养为主。一个单位,本外地劳工占比是有红线的,谁都别想太鸡贼。

除了这三条,还有一个王炸:

若需裁员,优先裁撤输入劳工。(针对个别行业的个别岗位)

而给内地人才们的“甜枣”是,完善相关福利政策,抹平他们的焦虑。

比如,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比如,针对人才子女的教育扶持计划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港府也明白,内地人才跑香港“卷”,不是说多么恶意,其实也有几分无奈。

初来乍到,想快速站稳脚跟,特别害怕因为没有工作被遣返,导致前功尽弃,子女教育也受连累。

所以,只能处处谨慎处处小心,牺牲自我讨人欢心。

因此,从侧面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许可以使情况有所改善。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环境里,拼搏、奋斗、努力依然是允许的,鼓励的。

但是,无效内卷就完全没必要了。

去香港的人才,一波接着一波。

如果大家标着劲比谁价低,比谁能熬,那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香港本地居民。

只要时间够长,回旋镖迟早会打到自己脸上。

都是打工人,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