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自疏”属上还是属下,历来有不同的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刻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较然清楚者,如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蓉镜堂记》:“而太史公称其志洁行芳,濯淖污泥之中,皭然泥而不滓。”此以“自疏”属上句者。

而清刘熙载《艺概注稿·赋概》“《屈原传》曰‘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注:“语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此以“自疏”属下句者。

王叔岷《史记斠证》引杨树达云:“通读以‘不容自疏’为句。黄侃以‘自疏’二字属下读,是也。……‘不容’谓不见容。‘自疏’犹言‘自远’,下省‘于’字耳。‘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与‘蝉蜕于浊秽,’意同。以‘自疏’属上读,则‘濯淖污泥之中’六字不成句,以无动字故也。”(《古书句读释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书句读释例》

今按,杨树达云“通读以‘不容自疏’为句,黄侃以‘自疏’二字属下读”,则是黄侃、杨树达先生之前,率皆读为“故死而不容自疏”。而以“自疏”属下读,盖自黄侃、杨树达先生始也。

日人泷川资言《史记汇注考证》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中华书局《史记》旧新版本《屈原贾生列传》此句,皆读为“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盖受黄侃、杨树达先生之影响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记会注考证》

然而如此读,有不通处:

一、若谓“‘不容’谓不见容”,则何谓“死而不见容”?不为谁人所容?难道是说屈原因行廉,即使死亡,也不为当朝所容,将要死无葬身之地,或碎尸万段乎?显然不合文意。

二、若解“自疏”为“自远”,说“自疏濯淖污泥之外”可,而谓“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则不可。

“死、不容”皆当为屈原自身之行为,“自疏”是“对己疏忽不谨”之意。因屈原志洁行廉,其生前既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其死后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书离骚经帖

于是屈原于决心自尽之后,预先选定死法,是“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离骚》所谓“宁溘死以流亡”(流亡,尸体漂流消亡。王逸注:“言我宁奄然而死,形体流亡”),以确保死后尸身不受尘垢之玷污,此即“死而不容自疏”——即使死也不容许对己遗体疏忽不谨,而必保尸身之清洁。

屈原这种“死而不容自疏”的决心与意志,是如此强烈而坚定,以致于其于赋中重复此句者尚有二处:

《九章·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王逸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恐祸殃之有再。”

按,何为“恐祸殃之有再”?岂非惧尸体之受垢辱乎?尸体漂流消亡,则无受辱之事。

《悲回风》:“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长愁。”王逸注:“逝,一作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熹集注《楚辞》

而重申此意者又有多处:

《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王逸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

《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王逸注:‘遂赴深水,自害贼也’)。卒没身而绝名兮(王逸注:‘姓字断绝,形体没也。一云:名字断绝,形朽腐也’),惜壅君之不昭。”

《悲回风》:“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洪兴祖补注:‘《越绝书》曰:子胥死,王使捐于大江,乃发愤驰腾,气若奔马,乃归神大海’)。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王逸注:“身消烂也。”

《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兴祖《楚辞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

屈原于其赋中明死之志,三复“溘死流亡”,多次言欲效法前贤投水自尽,固有深意焉:志洁行廉而自爱如屈原者,决定结束自己生命之方式为投江以死,尸体随波漂流,葬身鱼腹,而绝不“蒙世俗之温蠖”!甚矣哉,其“死而不容自疏”之志之坚也!

至于“濯淖污泥之中”,仍然可以看作前面省略介词“于”。其实此类说法亦习见,如可说“水深火热之中”“酒酣耳热之际”。“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正承屈原生前保持洁白之节操、死后亦保持清洁之尸骸而来,周莲溪所谓“出污泥而不染”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辞专论》,胡小石讲授,吴翠芬笔录,王立兴整理,南京大学出

自疏,《汉语大词典》释为:“谓自求与之疏远。”(按,即杨树达所谓“自远”)举例有《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以“谓自求与之疏远”释《楚辞·离骚》“吾将远逝以自疏”之“自疏”,可通;然而以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之“自疏”,则不可通:什么叫“故死而不容自求与之疏远”呢?之,指代什么?指“行廉”吗?显然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语大词典》

自疏,固有“自求与之疏远”即“自远、自外”意,如上例;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之“自疏”,实是“对己(死后之己)疏忽不谨”之意。《汉语大词典》此义项失收,而将其例误置于“谓自求与之疏远”义项下:虽断句正确,而实未理解“故死而不容自疏”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