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特盲点

也称为马利奥特盲点或盲斑,是视觉系统中的一个生理现象。以下是关于马里奥特盲点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发现

定义:马里奥特盲点是指视网膜上视神经乳头(也称为视盘或视神经头)所在的区域,由于该区域缺乏感光细胞(包括杆细胞和锥细胞),因此无法对光线产生反应,形成视觉上的“盲点”。

发现者:这一生理现象最早由埃德梅·马利奥特(Edme Mariotte)发现,因此得名马里奥特盲点。

形态与位置

形态:马里奥特盲点通常呈椭圆形。

位置:其中心距离注视点大约15度左右,垂直直径约为7度,水平直径约为5度。具体来说,盲点位于视野中心的外侧略偏下方。

检验方法

马里奥特盲点的存在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如马里奥特实验:

在白纸上画一个小十字,并在其右侧五到十厘米的地方画一个圆圈。

闭上左眼,用右眼从大约16厘米到35厘米的距离注视小十字。

在这个距离下,右边的圆圈将不会被看到,这就是因为圆圈的影像正好投射在视网膜的盲点上。

视觉影响

尽管马里奥特盲点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这是因为人的双眼视觉具有互补性,当一只眼睛看到盲点时,另一只眼睛可以“补全”这个盲点区域的视觉信息。

此外,由于盲点通常位于视野的边缘部分,且形状较小,因此它对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日常生活影响有限。

总结

马里奥特盲点是视网膜上一个没有感光细胞的区域,由于该区域无法对光线产生反应,因此形成视觉上的盲点。这一生理现象最早由埃德梅·马利奥特发现,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尽管盲点存在,但由于双眼视觉的互补性和盲点位于视野边缘的特点,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