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之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如今与它相关的运河博物馆镶嵌其间,有心人不妨逐一探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可以从吉光片羽中一窥千年运河记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

屋顶造型像“船”的共享大厅、形象取自“帆”的展陈大楼……半年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在运河之畔又增加了一座展示运河文化及其演变历史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州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有着“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名胜、遗产和文化记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其造型巧妙融合了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大元素,六根灰色的“桅杆”直冲云霄,展陈大楼如同高高扬起的风帆,共享大厅宛若坚实厚重的木舟,其间一条水街穿过……展陈大楼立面通过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柔化建筑体量的元素与水系结合,形成一处类似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博物馆室内则以大型沙盘展演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从先民依水而居到先贤营城理水、从人类起源,再到国之首都的北京故事,展现人与水、城与河的共生关系……

在展陈大楼二层展厅,“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千余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在“辽金建都 漕运通济”部分,有一方并不引人注目的墓志,但上面的文字两次提到“通州”,这是北京发现的最早关于通州的文字记录,是金代通州建置的重要证据,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在石刻资料上出现“通州”二字的文物。同时该墓还出土了一些定窑和耀州窑的瓷器,甚至还发现了南方的越窑瓷器与湖州的石家镜,说明金代的通州已成为运河上的交通要道与物流集散地。

而在“京师繁会 帆樯络绎”部分,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惊艳亮相。乾隆八年,督窑官唐英和助手们研制成夹层玲珑瓶九种,呈献给乾隆皇帝。这件文物就是从景德镇顺着运河先来通州,再到京城的。清代的漕运是一个水系,制作完毕的瓷器会顺着水路一路向北。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故事

坐落于聊城东昌湖畔、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等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和反映了运河的历史变迁及沿岸风土民情。2023年,该馆经改造提升后重新开放,其常设展陈“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由历史变迁、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镇经济、运河风情、现当代运河六部分组成,展出文物400余件,这些主题和文物,讲述着大运河桨声灯影里的聊城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在运河畅通的年代,聊城是商贸发达的码头城市,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府之肘腋,江北一都会”。

在水工科技展厅,一幅长十余米、高约2米的《京杭运河纵剖面图》描绘了大运河各河段的情况,其最高处位于山东济宁南旺,最低处在淮扬运河段。据介绍,明洪武年间,黄河决口常致会通河淤积。后来,朝廷采用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在汶水筑戴村坝,引汶济运,形成“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水工奇观。而在运河聊城段,最高水位落差达27.9米,为控制水流方向设置了多处船闸,因此这段运河又被称为“闸河”。展厅通过船闸模型演示了船只“梯次过闸法”的通行原理,高超的水工科技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馆内陈列了一件单体最大的展品——元代漕船,它是根据史料记载的航船规模和发掘残船的形状进行复原的。2002年,这艘元代漕船出土于会通河聊城城区闸口北50米处,残船长17.5米、宽约4米,其底部缝隙里还发现了钉螺,成为曾经南航北运的有力佐证。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洛水贯都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大运河见证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2022年开放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坐落于河南洛阳古城中轴线上,与著名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相邻。

隋唐大运河给洛阳留下了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城市遗址和历史街区等丰富的文化遗产,隋唐洛阳城、通济渠、含嘉仓、回洛仓等是其中的代表性遗存。而洛阳作为古代运河城市的典型代表,开创了“洛水贯都”的都城格局,众多的运河遗存,不仅见证了隋唐时期洛阳高度发达的水运和仓储系统,而且对我国古代漕运史和运河城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力图将隋唐大运河整体“搬”进展厅,让观众更具沉浸式体验。

在一楼展厅,一级文物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备受游客瞩目。2013年由于大雨,在洛阳偃师首阳山附近发现这具船体残骸。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这里曾是隋唐大运河的洛阳内河故道,此处发掘出土的古沉船,为洛阳历年考古发掘首次发现。该船由13个船舱组成,在船的首尾设有生活仓,中部设有货仓,船中和船首设置有双桅,为人力和风力共用的小型内河客货两用运输船。根据碳14初步测定,这艘船应属明清时期。沉船所处的位置正是隋唐大运河的漕渠故道,同时也与汉魏洛阳城阳渠故道有所重合,充分证明洛阳汉唐漕运体系历经千年而不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因运而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挖了大运河起始段“邗沟”,从此,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2014年,由扬州牵头申报的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要想追寻这千年运河的历史脉络,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是一个好选择。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馆内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两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内最大的文物,当数“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中的老汴河剖面。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这段长25.7米、高8米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被搬进展厅,占据了一面大墙,极为震撼,成为目前国内揭取的体量最大的土遗址剖面。河道剖面上的一条条线,勾勒出自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每一个朝代,老汴河的河面宽度,甚至淤积场景也都保留在上面。粗糙的颗粒之下包裹的,是一部运河河道的变迁史。汴河,亦称汴渠,开凿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逐渐衰落。与汴河一同深藏于黄沙之下的,还有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沧桑与文化积淀。汴河剖面的完整呈现,将一部大运河的历史教科书镌刻在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巍巍高墙之上。

(本文作者为文史资料研究与撰稿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