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市原名灌县,灌县城外有个伏龙渡口,相传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治水,在岷江左岸开山分水时形成的。渡口水急滩险,两岸相隔一里多路,来往全靠渡船,行人很不方便。
安澜索桥始建于北魏以前,唐代称“珠浦桥”。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8年(1803年),由何先德夫妇倡议集资重建,桥成后使两岸百姓安渡狂澜,往来方便,取名安澜桥,老百姓叫“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安澜索桥是横跨都江堰渠首内外两江上的交通纽带,全长280米。古时用24根粗约5寸的竹索篾绳和木桩木板铺架而成,故称笮桥,或索桥,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介绍五座古桥》一文中对都江堰索桥评价很高。虽然该桥的竹木篾绳早已被钢缆更换,但风采依旧。
行走在安澜索桥上面,晃晃悠悠的,就像妈妈的小摇篮。桥上栏杆上都系着大红灯笼,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氛围,使得整个行走过程更加令人难忘。每一次行走都仿佛是一次时光的穿越,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地方特色的魅力。
站在安澜索桥上,你还可以看到周边的美丽自然风光。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在阳光的照射下,河水显得波光粼粼,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你可以深呼吸,感受空气中弥漫的负氧离子,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人智慧的伟大,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享受与家人朋友的美好时光。这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值得每一个人去体验。
索桥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杰作。安澜索桥是都江堰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与人类永存!
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政府多次对都江堰和安澜索桥进行维修改建,先后在河床和安澜桥桥基里有重大发现,出土有汉代李冰石像和东汉隶书碑,对进一步研究都江堰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极大地提升了都江堰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