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戴云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选择是重中之重,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绿色化、特色化、品质化……”7月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色中国大讲堂》在重庆梁平举行。主办方供图

当日,“绿色中国·和美梁平”第四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来自中央部委和相关机构的院士、专家及川渝七区县、浙江安吉余村代表齐聚梁平,总结、探讨“和美乡村”建设成就,沟通、交流“和美乡村”建设经验。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和美乡村”。在这份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家指出,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

梁平是川东第一大坝所在地,农耕文化深厚。这里地处重庆东北部,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北倚四川省开江县、达州市达川区,面积1892.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是国际湿地城市。

据介绍,梁平将建设“和美乡村”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区层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今年2月,重庆首个“和美乡村”学校在此揭牌,专注于乡村振兴培训、产学研用结合、成果孵化转化等,可为学员提供关于“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交流探讨等教学服务。

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定“整治村—精品村—未来村”梯度培育规划,建立“政府投入共建、群众参与共治、网格管护共享”机制,深度运用“党建+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乡村治理、“院落微治理”等方式,实施“打造民居样板、盘活闲置农房、引导相对集中居住”乡村塑形行动,全域推广户、院、村干净整洁“三定三勤三看”标准。

与此同时,走好产业振兴“新路子”。该负责人透露,当地已建成预制菜原料标准化供应基地40个,《竹山镇猎神村村规划》作为重庆市村级规划引领优秀案例,获自然资源部推广。

数据显示,2023年梁平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8亿元,九成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5元、同比增长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梁平明月山的非遗展示。主办方供图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0个川渝合作共建平台之一。

6月19日,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广安市邻水县等“川渝七兄弟”,召开共建示范带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至此,该示范带共建已进入第五年。

数据显示,五年来,川渝七区县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共建共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放大示范带协同联动效应、政策叠加效应、集聚传导效应。示范带经济总量从2610亿元增长到3240亿元。

在此次生态旅游文化节《绿色中国大讲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潘家恩,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等共话“和美乡村”建设。

任发政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为题,讲解了食品工业发展空间、产业经济效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并对梁平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周宏春表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考虑由谁落地、产业选择与升级、市场前景以及如何用好国家政策等。其中,产业选择是重中之重,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绿色化、特色化、品质化;要将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等有机结合,形成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罗兹柏建议梁平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强化文旅导向,深入挖掘驿道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等,不断丰富地域文化内涵,以文旅融合赋能“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拓展市场、提升效益。

潘家恩介绍了福建屏南古村“复活”的经验。他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依山就势”,在乡村的山水、文化、设施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打造文化娱乐空间,让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回来、活起来,进而实现城乡“有别少差”。

当日,绿色中国梁平融媒体中心授牌和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绿色梁平号”开通仪式同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