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拯救了欧洲的历史之战!1683年的

维也纳之战

中,欧洲联军大败奥斯曼军队,从此掀起了

欧洲基督教世界

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

的大反攻!奥斯曼帝国以1683

维也纳之战为转折点急转直下;欧洲诸国则开启了近现代的强势崛起......

历史上奥斯曼人共对维也纳发动过两次围攻:第一次是1529年苏莱曼大帝率大军围攻但未克而返;第二次便是1683年奥斯曼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率军围攻但遭遇惨败,一路被追击逃窜。

但两次维也纳之围不同的东方在于:1529

苏莱曼大帝的远征虽然也未能征服维也纳,但却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已进入它最为鼎盛辉煌的时代!1683

维也纳之围却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再也掩盖不住它自身的落后与腐朽,一步步走向瓦解和死亡......

战争背景

17世纪上半叶,持续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了自救,苏丹将大权“寄托”给能干的科普鲁律家族,让科普鲁律家族家族成员担任帝国大维齐尔(类似宰相),以挽救倾颓的国势,史称“科普鲁律时期”。

经历了

穆罕默德

科普鲁律

艾哈迈德

科普鲁律

两代贤相的统治后,衰落的帝国终于有了中兴的迹象,甚至帝国还在欧洲地区发起了几次战争,使得帝国疆域又有了新的增长,而这大大鼓舞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盲目自信......

1676年,一代贤相

艾哈迈德

科普鲁律

去世,被短暂中兴蒙蔽头脑的

苏丹穆罕默德四世

不再选择科普鲁律家族之人担任大维齐尔,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女婿——

卡拉

穆斯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拉?穆斯塔法

这位卡拉

穆斯塔法自视甚高、野心勃勃、独断专行、盲目自大,一上任就要去征服欧洲,想要建立比苏莱曼大帝更为光辉的功勋。于是乎轰轰烈烈的欧洲战争再度开启,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哈布斯堡帝国之间脆弱的和平被彻底打破......

1683年前后的哈布斯堡帝国与东方的奥斯曼帝国一样,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尤其在之前数百年的战争中,欧洲联军几乎从未在陆地上“大败”过奥斯曼人,所以这一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战争引发了欧洲人广泛的生存危机,原本互相敌视的基督教诸国不得不在外界压力下“抱团取暖”。

当时哈布斯堡帝国的当家人是执政时间长达45年的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他是一位在宗教和政治立场上颇为强硬的皇帝。在他漫长的皇帝生涯中,饱受宗教争端的折磨。

欧洲三十年战争

的灾难,导致德意志及周边地区的新教徒们在立场上与帝国宫廷进一步激进化。特别是在匈牙利境内的新教徒地区,以

伊姆莱

特克利/艾姆雷

索科里伯爵(Count Emmerich Tekeli)

为首的一支新教徒起义军,不惜求助奥斯曼帝国来对抗神圣罗马帝国。

以此为契机,奥斯曼大维齐尔

卡拉

穆斯塔法

才开启了他对维也纳的远征。与此同时,作为哈布斯堡家族传统对手的

法国

,则利用三十年战争中的休养生息和外交操作,一跃成为西欧地区的最强国家。

法国人一面使用重商主义来发展经济与海军,一面利用绝对君主控制下的财富,培养着当时最现代化的军队。当法兰西的常备军数量已经冠绝欧陆之时,维也纳的皇帝依然只能依靠雇佣军和封建联盟来维系理论上的庞大武装。并且法国人还坚持着同奥斯曼帝国的战略同盟,希望利用奥斯曼来牵制哈布斯堡的注意力。

路易?迪厄多内?波旁?

在法国皇帝“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怂恿,和匈牙利新教徒的邀请下,奥斯曼将伊姆莱

特克利封为“上匈牙利”的国王,并组织军队进攻被神圣罗马帝国控制的匈牙利其他地区,并将此次远征最终的目标设在了哈布斯堡家族最为核心的维也纳城!

由此,改变历史、拯救欧洲的1683维也纳之战才徐徐拉开了序幕......

前期准备

1682年秋,苏丹本人从都城伊斯坦布尔出发,来到阿德里安堡,并在这里集结大军。一个冬天过后,苏丹便集结了号称有25万人马的庞大军队,事实上跟随大军出动的还有工匠、商人和随军平民,所以奥斯曼军队真正的规模远比看上去的要小。

即便如此,这支大军还是征调了大量的炮兵、工程和维护人员,另有

克里米亚鞑靼人

军队和后来在匈牙利汇合的

伊姆莱

特克利公爵

所率新教徒部队;来自属国

特兰西瓦尼亚、摩尔达维亚

瓦拉几亚

三个公国的仆从军;各地的地方军团和封建武装。以及数量巨大的非正规骑兵和战场炮灰部队及各类大小火炮150门!

总之,这次远征的大军是

奥斯曼历史上最后一支打着宗教的旗号、按照古老的奥斯曼传统出征基督教欧洲的穆斯林大军!

奥斯曼人于1683年春正式开拔,但

苏丹穆罕默德四世

本人却在行军到贝尔格莱德时,就停下来休息和狩猎,全军的最高统帅就由大维齐尔

卡拉

穆斯塔法

负责。

由于这支大军成分复杂,他几乎囊获了当时欧洲的所有战术体系:有装备英国火枪的近卫军步兵;少量使用东欧重戟的肉搏步兵;装备西亚具装被扩编的近卫军骑兵;重视个人骑术的欧洲骑士;欧洲边区征召使用火枪的山地轻步兵;匈牙利和瓦拉几亚的欧式军队;使用欧式手枪的残存西帕希封建骑兵;使用弓箭的克里米亚轻骑兵和亚美尼亚弓箭手;部分从埃及征召的马穆鲁克骑兵;善于攻城的精锐炮兵及大量从各地的流氓和山贼中征集规模庞大的阿扎普炮灰。

起初欧洲人并不觉得苏丹会为了偏远的匈牙利地区而大动干戈,但欧洲人在确定奥斯曼军队规模和已经开拔的信息后,马上意识到对手绝不会满足于小小的匈牙利。但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导致欧洲人摸不准这支大军的真正动向。

扬三世?索别斯基

出于恐惧心理,神圣罗马帝国撤回了已经进入匈牙利的军队,并预测奥斯曼人是要北上进攻波兰。于是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立刻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扬

索别斯基联合,组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为了应对土耳其的威胁,

利奥波德皇帝

也集结了一支大军,并命令能征善战的

洛林公爵查理(Duke Charles of Lorraine)

指挥大军。同时德意志诸侯也纷纷率军前来支援,另有波兰军队在

索别斯基

的率领下随时准备参战。

另一方面,此时的卡拉

穆斯塔法已经进入匈牙利,在和伊姆莱

特克利公爵汇合后,大维齐尔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会上,在布达担任帕夏多年的易卜拉欣建议大维齐尔谨慎从事,提议步步为营,先控制住维也纳边境地带的城堡,再全力发动对维也纳的进攻。这一建议得到了在场大多数军队将领的支持。但自视甚高、盲目自大的卡拉?穆斯塔法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认为等拿下维也纳后,其他地区自然就望风归降。还说易卜拉欣“是个八旬老人了,脑子不灵光了。”让他留在后方负责补给。

随后奥斯曼大军便在卡拉

穆斯塔法的率领下,一步步走向了注定失败的结局......

开启战争

就像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百余年前做的那样,奥斯曼大军先是派出鞑靼人的非正规军和特克利公爵的部队到前方进行大肆破坏,以宣告奥斯曼人的到来,将这种恐惧散步到欧洲各地。随后作为全军先锋的四万鞑靼军队迅速越过匈牙利边境,与此同时卡拉

穆斯塔法为了迷惑对手还专门派遣了一小支部队佯装要进攻杰尔。而军队在越过匈牙利边境后,随即与指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洛林公爵查理五世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遭遇战。

当时先锋部队鞑靼人凭借轻装高机动优势,在数个方向进行机动,做出了排山倒海的架势。不明情况的欧洲军队出于恐惧心理选择了后撤,此时欧洲军队的后卫也与机动的鞑靼人骑兵进行了交火。

本来烈度不高的一场遭遇战,最终被以讹传讹,让后方的欧洲人以为自己的大军已经遭遇到决定性溃败。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及大部分朝臣开始仓促撤出维也纳,等到奥斯曼主力兵临维也纳城下时,守城的只有斯塔伦贝格伯爵指挥的7000直属雇佣军与15000人的志愿者,另有洛林公爵率领的骑兵在城外机动抵抗。

在当时,由于奥地利皇帝还没有建立常备军部队,所以他屈指可数的军队也是招募的雇佣兵。在具有浓厚佣兵传统的德意志地区,只要皇帝下令,就不愁招募不到足够数量的部队。但经常性的募集兵员就会出现花销远超军饷总额的情况,并且这些佣兵还经常成建制地被荷兰、法国或瑞典等强国雇佣。所以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这些雇佣军根本无法被迅速召集起来。所以维也纳的守军几乎是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守卫这座帝国的核心城市......

此时作为皇帝同盟的扬

索别斯基也在波兰和立陶宛全境招募军队,虽然作为两国的共主,但索别斯基同样只有很少的常备军部队,当时波兰还在采用类似中世纪法国的封建采邑制度,各地大小贵族动员时间远比近代化雇佣军要更长,所以扬

索别斯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赶到战场。

而城内守军和基督徒唯一能求生的希望,便是死死守住城池,尽可能拖住庞大的奥斯曼大军,为他们的

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索别斯基

争取时间,以求再现1529年奥斯曼人第一次维也纳之围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