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高考结束的第4天,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地理老师兰会云带着11名毕业生,开始了一场奇特的旅行。

历时17天,一路骑行经过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个省份,最终到达了目的地上海,总行程超过1800公里,却只靠一辆自行车。

这是兰会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许下的承诺,这位30出头的老师相信“真正的教育,就该走出去”,想要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成人礼”。

这是一段注定不平凡的旅程,从出发开始就备受关注,而他们为何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和高中告别?这期间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又收获了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会云

骑行背后的争议

这一次的骑行并不是突发奇想,早在6、7年前,兰会云就想着一定要带自己的学生们,亲眼去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

这也不是兰会云第一次带学生远距离骑行,在2016年刚带出第一届毕业生时,他就曾带着7名学生从朔州开始,向着满洲里前进,那一次比这次到上海还要艰苦,历时21天,行程超过2600多公里,只是没向学校报备过,也鲜有人知。

但这一次的骑行却备受关注,只因为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天,他就履行和同学的承诺,带着两个班100多名学生去网吧通宵打游戏,因为担心有不良社会人员伤害学生,还特意花了3000多元包下了整个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这个有意思的事情,他拍了个短视频,没想到一下子火了,还上了热搜,自然而然地,之后的骑行也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

原本只想和同学以及同学家长沟通报备的兰会云眼看着“纸包不住火”了,就硬着头皮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校领导,不出意料地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办?被车撞了怎么办?出了事你担得起吗?”

这样的问句兰会云已经听了很多遍,尽管他解释自己已经做足了准备却依旧备受质疑。

连他的大学同学也调侃他,“下一则新闻标题很有可能是:80后老师带学生骑行……途中突发事故,造成多名学生受伤,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让他惊讶的是,校长却十分支持。

校长认为教育就应该多元探索,他支持兰会云的探索,但是不建议其他人效仿。

而兰会云也不辜负校长的信任,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细致,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和妻子一起开车勘察线路、踩点。

经过详细的规划后,他决定从山西南下河南,一路经过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选择的最终路线也有这位地理老师的“野心”:这条线路将穿越黄河、长江,还有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

“沿途会走过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历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半干旱地区到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是实景教学的绝佳线路。”

骑行也不忘教学,兰会云已经把教书育人刻进了骨子里。

路线选好了,人员也需要筛选。骑行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智、耐力、体力等,当时有30多人参加,兰会云没有全部接收,而是先带着这群孩子到朔州西山拉练:“40公里坡路,能轻松骑下来,不掉队,就可以参加。”最终有15个男生入选。

除此之外,兰会云还给学生们买了三份短期意外险,还准备了许多常用药,像是感冒药、云南白药、筋骨贴、藿香正气水等,以防万一还带了纱布、碘伏等,就连速效救心丸都备了一些。

他还从网上下载视频学习骨折急救、心肺复苏术,并教给孩子们骑行手语,尽可能地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尽管兰会云准备得如此充分,依旧有家长和同事担心安全问题,有一位学生的爷爷还因为这件事气病了,打电话来说:“兰老师,我家三代单传,你这是要断我血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会云给学生处理伤口

也有的学生家长原本答应,后来看到车祸新闻后死活都不同意,还有的家长看到兰会云草拟的免责协议后,纷纷打了退堂鼓。

这份协议表明:

“参加骑行户外活动时,可能面临包括落石、车祸、高温、刺伤、犬咬和各种意外。健身和休闲的骑行活动也包含有导致受伤、心脏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同意承担和接受所有伤害的风险,免除活动发起人和同行伙伴们的法律责任。”

“我的学生我会承担责任,一旦出现了问题或留下后遗症,我都会负责到底。”

兰会云表示这份免责协议更多是为学校考虑:“毕竟骑行是我个人的行为和决定,不能因此拖累了学校。”

最终出发的那天只有11个学生,没能来的孩子里,有一个是兰会云十分看好的学生,原本想让他当副队长,结果没能来参加,让兰会云有些气馁。

但学生王宁的妈妈给兰会云发来微信鼓励,让他豁然开朗:“兰老师顶着这么大的风险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不管路上遇到什么磕磕碰碰的,我不会找任何理由和兰老师说一句为难的话。”

6月12日凌晨8点半,兰会云和11名学生穿上统一的红色骑行服装,正式从朔州出发!

“上海!我们来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兰会云一直觉得骑行是最适合欣赏风景的旅行方式。

一路上,他带着学生们每天雷打不动地赶路,但遇到美丽的风景和奇特的景观时,他都会停下来,和学生们渐渐享受着这难得的一刻。

这些孩子们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山西,也未曾真正地接触过社会,对于外界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网络和视频,只有亲自上路之后,他们才发现有些风景是课本里见不到的。

在乡间小道上,他们看到了一簇簇金黄的小麦,与一户户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有孩子看到这群奇怪的人,还会跟着跑一阵看稀奇。

在山间旷野中,大家时刻注意控制着车速,与一辆辆汽车擦肩而过,身边是翠绿的树林和清脆的鸟鸣。

“出来看看才知道,祖国真是太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行到河南,路过一片农田的时候,他们发现在刚刚被收割的冬小麦旁,新种的玉米也长出了翠绿的嫩苗,枯黄和翠绿交织在一起让大家十分惊奇。

“孩子们在朔州见惯了一年一熟的作物,他们对于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作物没有概念。但骑行路过河南焦作时,麦茬和玉米苗同时出现,孩子们感到非常震撼,他们对于农业地域差异的印象更深刻。”

就这样,兰会云一路走一路讲解,平日里在课本里,在字里行间的死板知识,在这一刻突然变得鲜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每到一个地方,兰会云就会带着学生们遍访当地的名胜古迹,还去参观了20多所大学,参观了几家企业。

在南京大学里,一位老教授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孩子,热心地讲解了南京大学的校史,让这群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对以后将要就读的大学满是憧憬。

在著名的企业里,孩子们看到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看到了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者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有了一些清晰的方向。

到达南京的时候,兰会云还专门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遗址,听着当年那一个个惨绝人寰的故事,这些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这一刻格外地沉默。

他们仔仔细细地看完了每一个展区,在遗址悼念区深深地鞠躬,脸上满是未干的泪痕。

“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然后继续努力前行。”兰会云郑重地告诉这些孩子们。

但骑行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出发的第二天,他们就遇上了大暴雨,无奈休整了一下,等雨停了才继续走。

刚到一个十字路口时,队伍被一名交警拦了下来,把大家都带到了路边的交警亭。

兰会云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坏了,是不是违反交通法规了?”

却看见交警提着热水壶给孩子们倒上了一杯热茶,还“勒令”大家必须喝完热水才能走。

像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

骑行的第11天,那一天天气很热,队伍顶着大太阳才骑了没多久就感觉头脑昏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农家超市后,大家都走不动了:“不行了不行了,再骑就要累死了。”

午饭很简单,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还有一瓶矿泉水,孩子们都大口大口地吃得很香,每人就花了9块5毛钱。

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公子”生活,此刻父母不在身边,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他们成长得快,适应得也快。

超市老板听了这群孩子的故事,也十分赞赏,听说他们要找公园到树荫底下午休,老板干脆让大家在店里午休,有空调吹,还给他们铺上了纸板。

学生们不停地和老板道谢,转头往地上一躺就睡着了。

看着这些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兰会云也会感到心酸:“孩子们跟着我受苦了。”

还有一家饭店老板,吃过午饭后,留孩子们在店里午休,还特意等他们重新出发才开门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艰难的路段是从平遥古城到沁源的一段路,无尽的上坡路让兰会云自己都开始后悔了起来。

“每次眼看着就要到顶了,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要不就是前面还有更长的坡。”兰会云笑着说:“当时我开着车探勘路线的时候也没觉得这个上坡有多难,后悔死了。”

其中一个同学回忆说:“当时都想放弃了,但看着前面的同学还在努力,就只能不停地,机械的踩踏板,总想着这车要是电动的就好了。”

但无论如何艰难,这11个孩子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兰会云准备好的一大段安慰的话反而没能派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道路上的困难,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惯和小脾气也被兰会云一一纠正了过来。

来自学霸班级的柳浩田体力不错,刚开始的时候骑得飞快,脱离了队伍,还松开把手来炫技,被兰会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你炫技是很酷,但是有摔伤的危险,还可能会拖累队伍。”兰会云解释说,当看到有人骑得很快时,其他人也想跟上去,结果打乱了呼吸节奏,对于远距离骑行来说是很危险的。

柳浩田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反省说:“一个人能骑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骑得更远。”

出发前,兰会云做了精细的预算,起初吃住行都由他来安排,但有一次,他让一个学生去买个西瓜来,结果那个学生没怎么和人打过交道,不愿意去,就想着出钱让其他人去买,其他孩子也不怎么愿意去。

兰会云立刻就察觉到了问题:“都是要上大学的人了,却始终活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之下,永远都不会长大。”

于是兰会云把11个学生分成4个组,让他们自己去找住宿的地方,自己砍价,谁砍的价最低就去哪里住,而这一组的人当晚房费减半。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擅长砍价,跟人说话都结巴,别人说要多少就是多少,到后来他们已经掌握了熟练的砍价技巧,敢直接对半砍。

“238的房费我们砍到了98元一晚,还带早餐!”一个同学得意洋洋的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会主动收拾垃圾

不仅如此,兰会云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1个孩子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为了不让贫苦出生的孩子因为钱而感到自卑,他严格限制着每个孩子每天的限额。

早饭5元,午饭晚饭不超过40元,住宿最多50元,一个人一天100元,行程20天,所以每人只带2000块钱。

他还规定,大家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如果有人要买什么东西,买点零食之类的,要么就买12份,要么就1份都别买。

在他的努力下,这个队伍空前的团结,大家都称彼此为“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随着媒体的曝光,有很多人来采访这支骑行队伍,面对着外界的赞美,孩子们都变得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已经是名人,是个大明星,相当了不起。

兰会云察觉到了孩子们的想法,当晚就把大家聚起来,大发雷霆,硬生生地把这样的苗头掐灭,及时让大家清醒了过来,跳出了这些虚假名气的怪圈。

其实兰会云完全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舒舒服服的旅行。

在刚开始的时候,有许多企业和媒体找到他们,提出可以进行合作,并资助几万块钱给他们,被兰会云坚定地拒绝了。

“作为教师,有些钱你能拿,有些钱不能拿,这是很重要的职业操守问题。”

校长也提议过,在后面派一辆保障车跟着,也被他拒绝了:“我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己随时可以放弃,可以后退,可以在后面坐车去完成这次骑行。”

也有家长不放心,从出发开始开车跟了几个小时,也被他劝阻了:“如果有一天,没有家长跟在身边怎么办?你得让孩子自己长大。”

孩子们也如他所想,在一路的风雨中坚强地成长着。

每天晚上8点左右,兰会云都会让孩子们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一天晚上,有家长给孩子打电话。

“我跟我妈说,我们已经住下了,要抢浴缸洗澡,就先不说了啊。”那个孩子说:“其实我们当时正坐在路边的工地雨棚底下,还在路上呢。”

这些半大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不让家人担心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间:高考成绩查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只是人生的驿站

2019年6月24日,骑行队伍到达安徽淮南的那天晚上,高考成绩公布。

这天骑行队伍早早地就住下,两人一间,都关上门来紧张地查询着成绩。

而兰会云则背着手在宾馆走道里来回的踱步,听着房门里的动静。

听到有人欢呼,兰会云就知道这间里的孩子考得不错,如果是静悄悄的半天没动静,兰会云就会去安慰他们。

兰会云统计了一下,骑行的11个孩子里,1人考上一本,3人考上了二本,7人准备复读。

面对这样的结果,考得好的同学不骄不躁,没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孩子则非常淡定的接受了这个结果,显然这一趟骑行之旅让他们磨炼出来了不错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而兰会云带的633班全班成绩都还不错,考了13个一本、34个二本,是学校“考得最理想的班级”,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让他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们都十分惊喜。

“我这个班只是个普通班,家长们的要求就是高中三年平平安安就好了,没什么要求。”

兰会云刚接手633班的时候就发现情况有些棘手。

在朔城区一中里,633班属于普通班,还是普通班里成绩最差的那一个班,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没什么要求,就连孩子们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但在兰会云的眼里,他能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可爱之处,不愿意就这么放弃这些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关注每一个同学,每一份作业都认真批改,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带他们感受春天的第一场雨,冬天的第一场雪,设置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和奖励……在他的努力下,全校班级里,633班是最积极活跃的班级。

为了解决同学们的网瘾问题,他创建一个小号打进了学生内部,用实力告诉他们,如果要赢要有好队友,而这款游戏里,国内最好的民间战队,在浙江大学,由此来激励同学。

还和大家约定,高考结束后带全班同学去网吧通宵打游戏,但前提是不能再逃学、翘课和迟到。

恋爱、性教育、游戏……这些在其他老师眼中不可触碰的话题他没有刻意避开,而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给孩子们做正确的引导。

发现一些孩子家庭困难,他就悄悄给学生充值饭卡,还在班级共用的字典里夹上300块钱,如果有人有急用就可以拿,后面再还回来就好,而这300元钱不时地增减,但从没有完全消失过。

当别的班级标语都是“冲击985、211”“努力考上清华、北大”时,兰会云却只要求孩子们:“努力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都说以真心换真心,兰会云真心相待下,学生们也以真心回馈,有什么问题都和他谈心,还亲切地称呼他为“兰哥”。

而兰会云的所有努力都有了回报,633班的高考成绩虽然和尖子班没得比,但也让人惊喜。

没能取到好成绩的孩子们也丝毫不气馁,二本、三本的孩子们已经计划好了以后考个不错的研究生,没能上线的孩子们则认真准备再战一年。

这些曾经死气沉沉,迷茫而无望的孩子们,此刻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抵达上海!

6月28日,历时17天,跨越1800公里的行程,骑行队伍终于抵达了上海。

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与霓虹夜景,12人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他们拥抱、欢呼着,庆祝着自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历程。

他们度过了短暂的时光后,纷纷收拾起了行囊,把自行车用货车托运回去,一行人坐火车返回山东。

虽然很是疲惫,但孩子们都意犹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参与第一次骑行的学生向兰会云反馈,那次艰难的骑行带给自己很多力量,之后,每当遇到伤心难受的事情,回头想想那次骑行,会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让兰会云十分欣慰,他相信参与骑行的11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只要有了收获,那么这趟旅程就是值得的。

曾经反对他的家长和同事们,此刻也表示了赞赏,虽然不会效仿,但也肯定了兰会云老师的做法。

参与骑行的孩子家长们也很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家孩子的变化,那个曾经娇生惯养的孩子,现在已经可以用稚嫩的肩膀来扛起一个属于成年人的责任了。

有一个父亲原本很是反对,他是一个军人,也吃过许多苦,但儿子要吃苦的时候,他反而心疼了起来,但最终拗不过妻子和儿子,只能满怀担忧地送儿子去骑行。

骑行期间,这位父亲紧盯着新闻报道和老师的个人账号,每天的固定通话时间也抢着和儿子说话,时刻紧盯着。

而他看到了一路上的困难,担心得整宿都睡不着,也看到了儿子的成长,对此十分欣慰。

孩子回来的那天,看着变黑变瘦,但十分精神的儿子,这位刚毅的父亲难得红了眼眶:“你是我的骄傲!”

如今距离那一场疯狂的骑行已经过去了快3年,那些少年也步入了大学校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而有了这一次的难忘旅程,他们有信心面对所有挫折。

兰会云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火了”,有很多地方邀请他去演讲,要他分享教育秘诀,他不想当一个红人,依旧留在朔城区一中做一名老师,偶尔做一些教学演讲,其他的都不感兴趣。

他和同是老师的妻子养育了一双可爱的儿女,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也盘算着未来要带着孩子也来一场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带的这一届孩子成绩不错,兰会云也十分上心,并决定,以后带的每一届毕业生,他都要带着学生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

他还十分关心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每年的教师节,他都能收到从中国各地寄来的礼物和祝福语,还有不少学生和他报告,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兰会云从没忘记过学生们,学生们也没忘记过他。

对于自己以后的期望,兰会云是这么说的:

“当我临近暮年,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这一生,每一年都是值得回味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我想人的价值在于你死了之后有多少人记得你,多少人愿意去想你,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精神上足够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