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夜,又梦回故乡,在老家的石窑里翻箱倒柜,翻出一个用棉絮包裹的木箱,打开一看,竟然是父亲的锤錾。那锤錾平静地躺在逝去的时光里,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我仿佛听到了锤錾撞击的声音,掷地有声。那是父亲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抡锤撞钎的瞬间,火花四溅,“哐当”一声,直抵心灵,那声音成为记忆星链中挥之不去的永恒,一遍一遍融入我的生活,激荡回响。父亲的锤是坚实的,一锤一锤,蹦出的是幸福的火花;父亲的錾是坚韧的,一錾一錾,钎出的是坚定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石匠。农闲时,靠一锤一錾走街串乡,为他人修窑、盖房、割碾、锻磨、圈墙、盖门,赚点生活补贴。父亲的技艺并不精湛,但每件作品都浸润心血,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度,也让外出的子女有了回家的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家的那两孔石窑,就是父亲一锤一錾凿出的艺术精品。箍石窑必先打石头,那时候的打石头,全靠人工开采。每到农闲,父亲就吆着几个姐姐,来到自家的石场,先用锤錾在在山体上凿个洞眼。然后把粗钢钎插进去,几个姐姐带着厚厚的帆布手套,手握钢钎,伴随着一声大喝,父亲抡起大锤,狠狠地咂向钢钎。每一锤下去,发出“哐当”一声,钢钎连同姐姐们的手臂不由地颤动。反反复复的“哐当”后,钢钎已深入坚硬的石头。等到了一定深度,父亲就支开姐姐们,让她们把守各个路口,以防行人通过。随后将炸药、雷管和导火索塞进炮眼,一切就绪后,点燃导,迅速跑到不远处的掩体下,一声巨响过后,浓烟滚滚,山体分崩离析,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脱离山体的石头仍然巨大无比,父亲用手锤和錾子顺着石头的纹路打一串楔口,安上铁楔子,随后,往手上吐一口唾沫,双手一撮,抡起大锤,依次敲打楔子,随着楔子的不断深入,大石头最终整齐地剥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父亲用同样的方式,把剥离的石头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四方四正的作为石窑的面石,需要重点打磨,父亲先用扁錾把凸出的地方修平整。然后一手持锤,一手握錾,在石面上,凿出一字形斜条状纹理,整体十分美观。修一孔石窑,需要很多这样的面石。记忆里,父亲总是锤錾交错、石屑飞溅,那“铛、铛、铛”的敲打声,至今回荡在思念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铁錾用久了,自然会钝,每每这时,母亲就用煤炭火做饭。父亲把铁錾塞进灶火里,等铁錾烧得通红时,用长钳把铁錾夹出来,迅速跑到院子里的石墩前,抡起手锤,不停地敲打,直到铁錾捶打的又尖又长时,才把铁錾放在早已备好的凉水里,只听见“嗤”地一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冷却后铁錾坚硬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年的酝酿,几年的敲打,宅基地旁边的石头堆积如山,箍窑工程如期进行。不巧的是,母亲突然病倒,工程被迫搁置。后来,在母亲的坚持下,工程才开工,只不过,原本计划一次性箍三孔石窑,后来只箍了两孔。乔迁那天,帮工的匠人们又忙活了大半天,安正了左青龙右白虎,碾磨从此成为家庭的正式成员。老家的石窑充满温馨和欢乐,但随着家人的相继离开,那种温馨早已成为梦中的呢喃。有时,回一趟老家,不由地抚摸那些带花楞的窑面石,那是父亲用心雕琢的杰作。

父亲的锤錾伴着一生,和我居住的时候,他很想带走那些工具。但被我拒绝了,他只好整齐地把它们叠放在一起,带着遗憾,离开他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不知父之苦,待说滋味霜满头。睹物思人,即使在梦里,锤錾相撞的共鸣声,依然是那样的铿锵有力,悦耳动听,因为那种情景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

文章配图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学顾问 :魏新怀 刘虎林 刘玉东 张湛武

主 编 :高延平

副 主 编 :白海平 吴生斌

执行主编 :李绥宁

解说编辑 :陈 军

播 读 :陈 军

图文编辑 :杨静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高延平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娥 杨静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甘泉美文斋466期】李绥宁:父亲的锤錾

【甘泉美文斋466期】李绥宁:父亲的锤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