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宁夏银川,银川之所以被誉为“塞上江南”,不仅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因为这里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石炭井区亦是如此。它原本的模样,就是它最真实的写照。

在宁夏有这么一个地方,曾经最辉煌的时候人口超10万,而不过短短几十年,这里就立即萧条了。

如今更是全余老年人,人口屈指可数。宁夏这个被遗弃的小城,究竟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炭井区

相较于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银川则展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然而,正是这种气质使得银川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来到银川,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也是如此,带着一丝大气的粗犷,给人感觉很真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银川,你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壮丽景象,感受到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情怀。尽管银川在经济上可能相对落后,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作为一个旅游胜地的吸引力。相反,正因为没有过多的商业化影响,银川得以保持着最原始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曾有这么一个区,叫石炭井区,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也称石嘴山三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是它现在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并非一个县,而是石嘴山市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当年,石嘴山市下辖三区两县,即石嘴山区(现惠农区)、大武口区、石炭井区以及平罗县、陶乐县。这些地区共同构成了石嘴山市的版图,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与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炭井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石炭井区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片土地的神秘与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酒泉钢铁公司作为当时重要的工业基地,对焦煤的需求尤为迫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国家决定在特定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煤矿,以供应酒泉钢铁公司和其他工业领域的煤炭需求。于是,在1958年,石炭井矿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炭井矿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力开发和重点打造。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石炭井矿逐渐崛起,成为当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煤矿之一。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运输,石炭井矿逐渐兴盛起来,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石炭井矿最繁盛的时期,这里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多万人口的繁华小县城。那个时候,就连车站广场也总是人山人海,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物,都很洋气,展示着时代的风采。

多年前,我从大武口乘坐长途汽车前往石炭井看望朋友。一路上,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感受着道路的崎岖险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抵达石炭井时,受到了当地朋友的热情款待。他们用整盆大碗的散装啤酒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炭井人喝酒的大气豪爽。这种热情好客的精神,让我们深感温暖和感动。

然而,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当我再次回到石炭井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惊讶。曾经的繁华小县城已经变得萧条冷落,人口稀少,街道空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镇子几乎成了一座空城,白天都显得异常静谧,着实荒凉。昔日繁忙的矿区如今已经全面停产,那些半露天的煤层由于太过稀薄,大约只有一米左右的厚度,已经无法再满足开采的需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镇子本身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通往那里的道路却修建得相当不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里路过,楼房空无一人,窗户上的玻璃破碎不堪,街道上满是尘土和废弃物,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只有在镇子中心,才能依稀看到几个人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在寻找着什么,又或许是在回忆着过去的岁月。

那些曾经作为矿上职工居住的房子,有些已经变成了废墟,有些则是被拆除了。这些石头房子虽然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它们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片,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仅是石炭井这个镇子,整个石嘴山市都开始呈现出一种萧条的景象。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的衰退,城里的年轻人纷纷离开了这里,前往更加发达的地区寻求发展机会。

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少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或许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或许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在石嘴山市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许多空置的楼房和商铺,人去楼空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凄凉。这些地方曾经都是煤矿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支撑起来的,如今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矿停了,工人走了,没有了支柱产业和收入来源,人们又怎么能在这里待得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变迁。但是,即便如此,石炭井的历史和记忆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然而,尽管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但我们不能忘记它们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地方的煤矿工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些城市的未来发展,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方向,让这些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石炭井的发展历程,不禁思考着煤炭资源对于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在那个时代,煤炭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而石炭井矿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国家对于煤炭资源的重视和投入,也见证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今的石炭井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记忆却是永恒的。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的生活,共同为未来的发展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来这里旅游的人大多是带着回望故里的 心态来的,没有与之有过交集的游客,再到来之后也许会觉得这里普普通通,毫无看点,但这里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以及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很多个类似的区县,因为工业发展而兴盛,又在发展停滞后随之落幕。

衰落不能简单归因于撤县,镇区自身资源、交通、人口等条件,主政者发展思路、办法,多因共力。此外,只看一地之衰落,不着全局之发展,也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