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在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有个叫刘正刚的农民。他除了耕地种田外,还经常走街串巷卖针线、梳子、火柴等日用百货。刘正刚是个外乡人,因为来贵州找姐姐从此定居在了这里。刘正刚为人很是谦虚、随和,因此颇受当地百姓的照顾。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竟然在1958年突然被抓捕,原因正是因为他爱说成语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经过查明,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实巴交的担货郎根本不叫刘正刚,他的原名叫郑蕴侠,是原国民党少将,中统特务,也是周总理亲定的要犯。并且,这个郑蕴侠的身份还远不止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蕴侠,1907年出生在重庆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郑蕴侠原籍江西,祖父郑重光在清朝末年被调到贵州任黄平知县。郑蕴侠的父亲郑宗尧毕业于京师法政学堂,民国初年曾任四川合江县知事。后因不满乌烟瘴气的官场,郑宗尧举家搬到重庆,靠着行医为生。

少年时代,郑蕴侠处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之时。他深受父亲影响,立志做一个替百姓出头的法官。也可以说,救国救民的种子从小就在郑蕴侠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1922年,郑蕴侠从重庆赣江中学毕业,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入到了重庆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没过多久,郑蕴侠又决定背井离乡,去上海法学院继续攻读法律。本来想给老百姓主持公道的郑蕴侠,却在上海,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次脸。。

在上海的一天,有几个英国士兵喝多了酒闹事,他们把郑蕴侠的同学毒打了一顿。没过多久,巡捕房的人就将这几个英国兵关押了起来,本以为这几个猖狂的英国兵会被巡捕房好好教训一番。然而让郑蕴侠大跌眼镜的是,仅仅第二天,英国士兵就被放了出来。原因是他们享有治外法权。说白了,中国的法律制裁不了他们。

为此,郑蕴侠愤愤不平,他带着几个同学大闹巡捕房。显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的行为毫无意义。这时郑蕴侠才明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律根本就是个摆设。他也逐渐感觉到,或许只有枪杆子才是真正的硬道理。为此,郑蕴侠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4期的学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埔4期明星闪耀,论能力,或许郑蕴侠并不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但他算是当时2000多学员中较为幸运的一个。因为在那里,有他父亲的老朋友,出生在贵州的教官何应钦。而何应钦也看中了郑蕴侠在法律上的专业素养。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郑蕴侠到何应钦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法处任职。有何应钦的提拔和栽培,年仅20岁的郑蕴侠显然前途无量。然而后来发生的事,何应钦也无可奈何。

1928年,国民党CC系成立了“党务调查科”。后来这个“党务调查科”逐渐演变成了大名鼎鼎的中统。

这个CC系的名字由来也很有趣。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国民党于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的英文缩写。但是这个“中央俱乐部”至今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所以CC系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其创始两个头目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名字的缩写。何应钦在国民党的地位可以说不低了,但是这陈氏兄弟二人,他还是惹不起的。

陈氏兄弟和蒋介石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陈果夫、陈立夫就是来自民国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的陈家。要说他们与蒋介石的关系,还得从他二人的父亲陈其美那里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