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目的,聚焦强基固本、培育扶持、作用发挥,着力健全培育孵化体系,加快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培育枢纽型、品牌性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聚焦强基固本,全面增强社会组织政治功能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对社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印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方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组织党委具体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筑牢思想根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融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和从业人员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宣讲、实践体验系列活动,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制定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管理五项措施,守好社会组织领域意识形态阵地。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推行社会组织党建和登记管理“五同步、五嵌入”工作法,推动将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0%写入社会组织章程。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2家社会组织党支部获评自治区八星级坚强堡垒支部,1家社会组织党支部获评自治区十星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

聚焦培育扶持,着力推动社会组织提质增效

一是体系建设“筑基”。投入15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暖城 暖力量”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通过建立项目库、人才库、需求库、资源库,搭建起集社会组织党群服务、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源链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9个旗区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社会组织安家工程”,统筹推进苏木乡镇(街道)社工站和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设,形成“1+9+77+N”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四级平台体系。

二是重点发展“扩量”。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2348家,较上年新增177家。重点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和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会员数量要求,社区社会组织注册金额降至1000元。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571家(登记659家,备案912家)。

三是精心培优“提质”。启动实施“暖城社会组织培优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30个枢纽型、60个品牌性社会组织,通过打造具有鄂尔多斯市特色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和服务品牌,带动全市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提质增效。首期已评选出枢纽型社会组织10家、品牌性社会组织20家。

聚焦作用发挥,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一是在经济建设中展作为。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落实“十个一批”任务要求,聚焦服务办好两件大事和落实“三个四”工作任务,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加强政企沟通联络、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联合会、物流协会等5家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开展“聚千社、兴百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搭建供需平台。2023年以来,引导社会组织主动认领服务项目270余个,链接资金3700余万元。

二是在民生保障中作表率。创新创新“五社六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以落实“五社联动”助力“一老一小”机制为抓手,2023年以来,投入2000余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124个,累计开展各类服务3300余场次,服务群众5.7万余人次。形成六“邻”互助养老、“五社五线”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鄂尔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协会“桑榆计划”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是在公益慈善中显担当。组建鄂尔多斯市公益慈善联盟,发布“善聚暖城”公益慈善品牌,全力推进全国社区基金会服务试点,培育形成天骄城乡社区发展基金会等一批公益慈善组织。近年来,动员公益慈善力量捐赠款物近4亿元,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充分显现。(苏凯)

来源:鄂尔多斯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