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起你别来啊,穷酸死了,五块钱你都掏不出来

面对咄咄逼人的老板,看起来面相柔弱的消费者陈某只能拿出手机,记录下老板的不齿行径为自己讨一个说法,自己是不缺那五块钱,但是并不代表钱就要这样白白丢在这里。

是什么原因为了5元吵架呢?5元就能看出穷酸样?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疲惫不堪,遇到高价理发店

由于加班太久,陈某感觉自己头昏脑涨,下班的时候想好好放松一下,本来想回去好好泡个热水澡,但是一想还要自己打理头发,整个人都提不起来兴致了。

洗头时胳膊要一直抬着,而且头发比较厚重,洗起来很吃力,又要抹护发素,又要喷护发精油,关键是吹风机也坏了,自己只能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自然风干,光是想想陈某都开始头疼。

在路过一家装潢精致的店铺,陈某好奇多看了一眼,本以为是个新的服装店,没想到竟然是个理发店,从窗外看进去,里面的环境就很好,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植物上,看起来就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某下意识就走了进去,迎面就走过来店员和老板,这会是低峰期,店里没什么客户,老板笑着问陈某需要什么服务,甚至还给陈某拿来一个册子,让陈某自行选择。

看着单子上明晃晃的洗头三十,陈某有一些犹豫,这有点贵了,远远高出其他理发店,看起来不太值得。但是人已经走进来了,又不好意思拒绝,陈某最终还是选了洗头。

本来以为是个大单的服务项目,没想到陈某就选了最基础的洗头业务,老板娘有点不开心,但还是做好了准备工作把陈某带到了洗头椅上,开始给陈某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诡计多端,老板娘想多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老板娘多次提出陈某长得很好看,如果换个发型更好看,更有韵味的时候,陈某婉言拒绝了。见陈某拒绝,老板娘又开始陈某的发质一般,需要好好护理一下。

陈某厌烦这种推销,只说自己就是来洗个头,不会加其他项目。老板娘就明显不高兴起来,态度也开始敷衍,甚至故意把水弄在陈某脸上,说自己是不小心的。

陈某也有点生气,但还是没有当场发作。在洗完头吹干后,陈某就想付钱走人,以后再也不来这家店了,但是没想到,意外这个时候发生了,老板娘来问让陈某支付三十五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时加价,三十变三十五

陈某愣了一下,反问道不是三十吗?老板娘瞥了一眼,说那是之前的价格,现在人工费这么贵,早就三十五了,就这还没别人涨价多呢,钱早就不值钱了。

陈某气急,明显老板娘就是坑自己,想让自己多花钱,于是说自己要按着这个价目表付费,不可能多付钱的。没想到下一秒,老板娘就拿出一支红色的笔在价目表上修改,原本的三十变成了三十五。

陈某哪能受这个气,掏出手机一边录视频,一边反驳老板娘不讲诚信,故意讹诈消费者。老板娘脸色一变,开始辱骂陈某,为了防止事态升级误伤自己,陈某强忍着怒火支付了三十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某出门之后就拨打了投诉电话,据陈某讲述,该理发店仅仅是装修比一般的理发店的好一点,使用的洗发水和其他工具跟正常店铺一样,而且并没有额外的按摩或者其他服务项目,完全不值这个价格。

工商局接到投诉后,很快地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并表示如果有证据证明存在陈某反映的问题,一定会给陈某一个满意的答复,保护正常的营商消费环境。

【律师说法】

当我们谈论“消费者权益”,我们谈论的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益平衡,也谈论的是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原则。近日,陈某在一家理发店遭遇“临时变价”事件,为我们揭示了两大法律问题,我们将其拆解为:价格诚信问题和价格变更的有效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理发店老板娘在消费者支付的时候,临时改价是否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指出,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受法律法规保护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上述案例中,理发店未提前告知消费者价格变更,而在消费结束后宣称涨价,此行为明显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潜藏式陷阱”消费模式。其行为既破坏了消费者的预期,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该女子在结束消费后,由于价格突然涨价,是否可以只可以支付三十元?

关于价格变更,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合同对价的支付方式、金额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或者交易惯例确定。”

在上述案例中,陈某与理发店签订了一份明确规定洗头价格为三十元的“合同”(即服务选择册子)。因此,这个价格是双方的约定价格。

理发店在服务结束后单方面提高价格,不仅违反了与消费者的约定,更违背了合同的效力。

即使理发店提出现实情况发生变化,人工费上涨等,但如果未经双方协商一致,这种价格变更是无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当今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与商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权益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诚信经营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准则,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对于商家而言,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保持透明与诚实,不仅是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更是为了市场的长远稳定。

对于陈某的案例,我们看到了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也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上的警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需要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为建立一个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努力。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