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两项提名,并捧回了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也是“皮克斯宇宙”获得的第八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该片最终斩获8.59亿 (美元) 的全球票房,成为年度票房第七高的电影。美国国家评论委员会和美国电影学会将它评为年度十大电影之一。尤其是影片中涉及到,对儿童成长过程 中“情绪”“情感”主题的探讨,使之在大众文化等其他领域中亦备受关注。

上周末,续作《头脑特工队 2》晚北美院线一周,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截至发稿前,这部由凯尔西·曼执导的皮克斯续集全球票房已经累计超过7亿美元,而这一成绩仍在持续增长中,预计最终将超越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疫情期间,皮克斯曾直接通过流媒体直接上映了《心灵奇旅》 (2020) 《夏日友晴天》 (2021) 和《青春变形记》 (2022) 三部动画电影,此后一度传出对重返院线信心不足的忧虑,尤其是在经受了去年《疯狂元素城》的“平庸”抨击,对于皮克斯这块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断被萧条论调包围的“金牌招牌”来说,甚至2024前两个季度惨淡经营的整个北美院线和好莱坞,无论制作和出品方对其怀揣着怎样的定位,在这个夏天推出《头脑特工队 2》的重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来看,它有望冲击10亿票房,从而成为第五部达到此成就的皮克斯动画长片。然而与此同时,这部顶流续作的成色究竟如何?影片质量是不是和票房成绩一样超越了第一部? 在这里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观众们一定还记得第一部结尾处,“厌厌”发现了操作板上标注着“青春期警报” (“Puberty Alarm”) 的红色按钮,为女孩莱莉 (Riley) 的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在从密歇根州搬到旧金山两年后,13岁的莱莉即将升入高中,同时迎来了青春期的降临。这也意味着新的情感/情绪问题正向她迫近,而观众们将与“头脑特工队plus”继续见证这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脑特工队 2》的制作计划早在2016年就已经发布,这也是担纲导演的凯尔西·曼的长片处女作,此前他曾作为编剧和其他角色深度参与过不少皮克斯的制作,能看到他第一次独立编导作品是《怪兽电力工厂》的衍生短片《派对焦点》 (Party Central ,2014) 。第一部的导演彼特·道格特 (Pete Docter) 则以制片人身份延续了对该系列创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叙事模式上,这部续集与前作基本保持了一致,莱莉的内外双视角推进协作共同解决一个又一个新挑战。在访谈中,导演凯尔曼提到了接手这个IP的难度,并且提到了他想要在续作中寻求新意的几个关键部分,即新的情人格化情绪 (新的头脑特工队成员) 的加入、“信念体系”和“自我意识之花”建立。

如果说前作中莱莉的“头脑”所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情绪、情感的失调、失效,以及衰退,那么,续集的问题则集中在由情绪、情感进一步牵扯出的个体自我认知上。经历了幻想中的玩伴“棒冰”退场 (童年梦想的一去不返) 后的莱莉,意识到了情绪、情感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乐乐 (Joy) 和忧忧 (Sadness) 同样重要,都有着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

从辩证的意义上,因为难过忧愁的存在,才更使得快乐变得更加可识别。真正的核心记忆都是复合的,不是仅由单一的情绪构成。

虽然故事时间不过向前行进了两年,13岁的莱莉在进入青春期后所经历的情绪过山车明显更加起伏猛烈,一方面,新成员焦焦 (Anxiety) 、慕慕 (Envy) 、尬尬 (Embarrassment) 和丧丧 (Ennui) 逐一登场,新情绪也必然带来新的烦恼,甚至与原有的部分产生冲突,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始困扰莱莉与头脑特工队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莱莉参加周末冰球训练营这个大情节,新旧情感产生了意见和方法上的冲突,乐乐等认为莱莉应该专注于在训练营中玩得开心,而焦焦等希望莱莉在球队中赢得一席之地并结交新朋友,尤其是在莱莉得知曾经的玩伴布里和格蕾丝将到另一所高中读书的情况下。

“改变总会发生”,于是新情感们在焦焦的带领下,不仅开始以不同的模式主导莱莉的情绪运作,还把旧情感们送进了关押被压抑情绪和心底秘密的保险库。而乐乐为首的旧情感们,不得不再次踏上了“拯救”被不健康情绪控制的莱莉的征程,以找回原有的自我意识,将莱莉从失控边缘拉回。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们又可以领略到该系列惯常套路中高概念的那一部分:炫技式的动画效果展示、令人应接不暇的主题乐园场景与名称建构 (如意识河流、幻想乐园、嘲讽大峡谷、头脑风暴雨、职业选择游行花车) 插科打诨挠痒痒的喜剧包袱。

就像凯尔曼提到的,信仰体系作为《头脑特工队2》中的一个新元素,是这部续集创作中真正主导性的环节,它将在电影中吸引着莱利、特工队成员和观众们去到更多全新的、未经探索的地方,在笔者看来,这也是续集创新得以切实体现的地方。

“青春期警报响起后,一切似乎都变了”,这种“变”从根本上是莱莉 (个体) 从认知情感、接纳情感,走向认知自我的变化。无论是反叛情绪的出现、因为焦虑而出现的固执、攻击性,还是个人兴趣、爱好、内心阴暗面的揭示,归根结底都是作为情感动物的个体——莱莉在不断摸索情绪阀门、尝试自主掌握身体的必经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意识究竟该怎么建立起来?乐乐和焦焦可谓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代表的那部分情感才是莱莉的真正所需。旧情感们顺着“意识流”而下,大费周章去找莱莉失落的自我意识,是因为他们认为不找回他的自我意识,回去与新人们做再多的争辩也无济于事。

然而,她们只看到了幻想乐园中过剩的想象和焦虑会伤害莱莉,殊不知“也许长大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快乐”,完全无忧无虑的情感体系同样不利于莱莉的成长。

经乐乐筛选过的记忆、情绪所形成的信念之花事实上也是被一厢情愿所占领的,心中绽开焦虑之花而走向失控的莱莉,终有一天也将因快乐之花而产生困扰。

焦虑的问题则在于:它会驱使你去做一些别人看来接近“成功“的事情。《头脑特工队2》选取这种情绪作为青春期心理动荡的代表,强调的是回到身体当中,对自身的倾听、体察。期待别人以某种方式看待你再正常不过了,但它们都不能取代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独立标定,成为引领生活的主旋律。

莱莉应该只保留那些美好的记忆吗、一直快乐下去吗?显然不是。所有不同种类的信念汇聚在一起,莱莉才成其为莱莉。

影片的最后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忧忧向乐乐说道:“Joy,Riley want you”,再次踏上冰场的莱莉带着享受的姿态重新与朋友们站在了一起。 无论好坏,一切的一切都要由她自己来面对,这传递出“自我意识”的本质,永远不停地进行变化、始终闪烁着多彩的光泽。

这也是学会爱自己的第一课,开始自主调节和呼唤、调度每一种情绪的出现,感受你的情绪小人,最后,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作为续集的《头脑特工队2》是值得一看的,但这并不能完全掩盖贯穿全片的那种混乱感,更无法让人无视这种表层混乱之下的保守主义倾向。

细心的影迷应该记得,电影中另一人格化情感:怀旧奶奶两次出场“未遂”。特工队成员们提到,是因为莱莉正值少年,还没到开始沉湎于过去的时候,这也是影片试图彰显的一种大胆进取的冒险主题。

但有趣的是,片中沿用及其简单粗暴的多元主义建构方式来维持政治正确 (莱利的朋友三人组,分别为白人、黑人和亚裔,冰球队新队长则似乎是拉丁裔) ,扁平化、木偶化处理的主人公 (以至于有分不清究竟是内心世界中的人格化情感操纵、迫使外部故事中莱莉的感觉和行动,还是作为一个完整人物的莱莉作经历青少期的痛苦挣扎) 似乎又与冒险精神相背道而驰……

换句话说,正是在皮克斯的这种藏不住的怀旧情绪中,对续集开发的热情远远胜过了对新IP的创造。一个安全的皮克斯动画确实已然在诸多层面上拥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们对于皮克斯的期待,从来都不仅仅是做到“安全”而已,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