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吉林,我脑海中还停留在上个月,有人在北山公园里捅伤了4名美籍教师和1名见义勇为同胞那档子事。

这事可能因为没闹出人命,处理起来就显得有点低调,并没有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宣传表彰,也没有深挖犯罪嫌疑人动机何在。

这事还没消停多久,6月29号,吉林市江南公园东门又热闹上了,搞了个“世界锅包肉大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参赛人数共有291个,其中286个国内选手,外加5个外国朋友,这比例,咋看咋觉得不对劲儿。给这么个地道的东北菜冠上“世界”俩字,我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有点儿不好意思。

你说,东北这锅包肉,地道的东北味,非得整个洋名头,还不如就实实在在来个“东北锅包肉争霸赛”,听着多接地气。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比赛火了之后,吉林那边的领导一拍脑袋,就琢磨着要搞个“锅包肉办公室”,专管这锅包肉的推广。

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假新闻,而是确有其事。

我就纳闷了,这得是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出这招来?

网友们也是炸了锅,有的说这怕是一时兴起,过阵子就凉了,没啥用还浪费资源;还有的说,这一设办公室,编制不得又多了,政府机构越来越臃肿,老百姓的担子不是更重了吗?

好在当地赶紧出来解释,说这“锅包肉办公室”就是个挂牌的,不增编,不添人,就是由商务局里头现有的科室兼着干。

其实,增不增编倒是个小事,关键这“锅包肉办公室”花的钱怎么来?津贴有没有?拨款多少?透不透明?最后能整出啥效果来?

这才是大头啊!

再往后想,要是这锅包肉办公室真成了,全国的美食那么多,那接下来是不是得满大街都是各种“吃货办公室”了?佛跳墙、热干面、臭豆腐、兰州拉面、肉夹馍、小鸡炖蘑菇……这些个美食是不是都得有专属办公室了?

到时候外宾一来,一看这阵仗,还不得以为咱们中国人个个都是吃货,再严重点,还以为咱们都是饭桶呢。

我明白地方上想借美食拉动旅游的心思,可也得讲究个方式方法。

步子迈太大了,容易扯着蛋,这话糙理不糙。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尊重客观规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你看中国这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自个的特色美食,但没见着哪儿都整个办公室来管的。

为啥?因为美食虽好,但它只是文旅产业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吃哪儿都能吃,但要是去美食的原产地,吃的就不仅仅是味道了,还有当地的服务和体验。

你服务不到位,景点坑人,谁还会再来第二次?

说到这儿,我就得提提山东淄博了。你说淄博有啥特别的?烧烤哪儿都能吃,东北的烧烤也不赖啊,但为啥淄博那时候就火了呢?

关键是人家淄博把服务品质打出去了,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反观有些地方、有些官员,想法就是特别的奇葩。

河南郑州就曾经设立过一个“馒头办”。1998年,郑州市为了加强馒头市场管理,成立了“郑州市馒头生产销售管理办公室”,企业生产馒头,必须到“馒头办”办理馒头生产许可证,同时还在下属5个区分别设立了区“馒头办”。

企业去市“馒头办”办理,需要交纳1100元的办证费用,去区“馒头办”办理,则需要交纳1600元的办证费用。同时还要求,办证企业须到指定的面粉厂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面粉,面粉厂也需向“馒头办”缴纳一定费用。

2001年3月14日下午,郑州市“馒头办”在金水区白庙市场内查获一家没有“市馒头办生产许可证”的馒头厂,正要对其处罚时,金水区“馒头办”赶到,坚持要由区“馒头办”罚款。两级“馒头办”为争夺处罚权,当街对骂,简直比电视剧还狗血。

随后,郑州市制定新规,将馒头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权由原来的市区两级所有,归为市“馒头办”所有,由此引发两级馒头主管部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随着“馒头办”被撤销而结束。

所以啊,这些个“XX办”,说白了就是临时搭的台子,没有明确的权责,也没有长久的规划,时间一长,就成了摆设,白花钱不说,还招人嫌。

我估摸着,这“锅包肉办公室”推广美食可能还是次要的,背后更多的是为了给领导看,刷刷存在感,表示对这事儿多重视。

说实话,计划经济那套早就没了,但计划思维还根深蒂固,老一套的思维模式该改改了。

一个锅包肉办公室,把发展经济的能力底色暴露无遗。

政府的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到最后往往是好心办坏事,行业里头堵得慌。

这就像牛群和冯巩那个相声《小偷公司》里说的,小偷公司里只有两个小偷,领导倒是一大堆,这不就是讽刺现在有些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嘛。

咱们政府部门还是得多想想怎么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怎么给老百姓办实事,别老整这些花里胡哨的,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事了。